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老街旧宅欧洲火药桶里的游走十六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0/21

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首都萨拉热窝。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截至年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穆克联邦)及塞尔维亚人(波黑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百度百科

11.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城市。在内雷特瓦河畔,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百度百科

莫斯塔尔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老桥是一座曾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石拱桥,但实际上年毁于波黑战争。我们要去看的,是战后重建于年竣工的。

伙伴说,“莫斯塔尔”就是“守桥人”。

11.1老街

波黑境内的道路比黑山和塞尔维亚都简陋得多,车辆也少了许多。两边的风景更加辽阔,但也显得荒凉,衰草连天,乱石成堆。每行驶一段,就可以看到清真寺高大的宣礼塔。我对这个比较敏感,内心笼罩着些许的忧虑。

到达莫斯塔尔老城才刚刚六点来钟,民宿附近车位紧张,一辆车停了,另一辆就没有办法停,只好到附近的收费停车场去。我们原来定的时间是傍晚八点,整整早到了两个小时。旁边正好有一间温州人开的服装店,聊了一会儿,在店主的指点下换了些当地的货币——马克。我们决定先去看看古桥逛逛老街。

住处离老城步行街不到一百米的样子,我们就这样在莫斯塔尔的老街上闲逛开了。

(老街入口)

此时,H三哥的膝盖已经疼到不能行走,肿起来好大一块,很是吓人。我们把能想的办法都用上了,老R随身带着两条绑带,已经在科托尔就用上来固定膝盖用。我很后悔没有带药,但我的药是属于营养膝盖的,对这种急症怕是没啥作用。H一直忍着,生怕影响小O的情绪,着实是伉俪情深令人感动。我们决定找家药店,给他买点止疼消炎的药。

古城并不繁华,街道两边都是小楼,银行邮局寺庙食肆居多,也有几家超市,规模并不大,跟广州的社区超市差不多。

老街并不宽,我们可以两边逛。H三哥的行走非常吃力,小O在并不知道详情的情况下还是兴高采烈地扶着他。因为急着找药店,我们没有太过仔细去看街景。打听之下,终于找到一间小巧的药店,在外面看还以为是书店呢。

两位团长和MM、Z进去咨询,我和W帮不上忙,站在门口等H和O,怕他们不认得走过去了。这担忧实在是有点儿多余,他俩已经是一点儿一点儿的挪过来的,哪儿那么容易错过。老R和X姐则负责往前去探探路,看看到古桥该怎么走,还有多远。

小O扶着H终于挪到了药店门口,果然不知道这里是药店。药店很小,他们进去,我和W就得出来,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又怕影响人家生意。药盒上没有英文,所以大家要问清楚到底怎么用药。

药店出来再往前不远就到一个十字路口,往下再走是鹅卵石路,说是离古桥不远了。但团长也收到房主的信息说正在赶过来,我们只好开始返回。

药店附近,有一间战争博物馆。很小,我们望见的是满眼的战争照片,就没有进去。街道两边的墙体已经满是战争的痕迹,弹孔,划伤,因为燃烧过留下的烟熏黑色……街上的吉普赛人很多,还有不少小孩子。

另一个路口处,有一个一个相当大的漂亮庭院,中间只有一座小房屋,院子一边树立着一排树干做的柱子,在柱子和墙之间,覆盖着用树叶做的凉棚,里面还聚集了不少的人。我很兴奋地以为是个公园或者大餐厅的入口,赶紧往门边凑去,才察觉围墙外面的喷泉,恍悟这里可能是清真寺,赶紧止了步,一般清真寺都不允许非穆斯林入内,认为他们是不洁净的——这里果然是一所清真寺。清真寺外面的水源是提供给穆斯林洁净手脸的,这样才能去礼拜。

没走多远,又看见一所清真寺。这一间全部是泥土黄色,高大的宣礼塔和门口的自来水龙头格外醒目。几位女穆斯林裹着严实的黑纱带着孩子,正在门口的石台上坐着小憩。

团长估计今晚时间比较紧,建议先找好一间餐厅,一会儿过来晚餐。街上的餐厅以清真风味居多,我们在拐进一侧的小巷子里找到一间跟我们观念里的西餐相吻合的庭院餐厅。决定跟民宿房主交接后就过来进餐。

(这里拐进去就是我们找的餐厅)

我们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庭院不大,不到十张餐台,摆在树下或墙边。餐厅的经营者应该是一家克族人(我只是从装扮和氛围感觉到的)。夫妇两应该比我们年长些,还带着两个小孩,应该是孙子。我们将两张台拼在一起团坐在围墙边的树荫下,点完餐已经天黑,老板娘为我们点了蜡烛,小孙女活泼可爱,长得像个洋娃娃。X姐很喜欢,却又担心失礼,于是我利用坐着X姐对面,小姑娘在她身边的时候偷偷给她俩拍了张合影传给X姐。

晚餐出来,月色清朗,路上没有什么人,老街很安静。

11.2旧宅

在莫斯塔尔的住的民宿,是此行最令我痴迷的旧宅。

我们赶回去的时候,屋主已经到了。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两栋小楼前。两栋黄色的小楼紧挨着,一栋就紧靠在奈莱特瓦河边,带着一个洁净的临河庭院。庭院的栏杆墙壁和葡萄架都是白色的,院子里铺着水泥地面,只有一两片黄色的枯叶,设着白色的塑料桌椅。巨大的铸铁花格门,是很“欧洲”的风格,沉沉地。一进门的右手处是一道阶梯通往楼上,左手边的藤架下白色的网格栅栏那边居然还有一道往下的楼梯,通向另一处住所和河边。

(庭院的图都是第二天早上拍的)

上和下都已经住了人,但还是很安静。往上的楼梯下有一眼圆拱的小洞,里面放着洗衣机,但已经年久失修了。

按照惯例,隔壁的房子安排给两对司机夫妇,让他们尽早洗漱安歇。H的腿已经肿得很可怕了。

我们六人享受带庭院的房子。进门时一条细长而弯曲的通道,门口处挂着白色的布帘,放着木箱,都带有浓郁的土耳其风格。左边是一间三人的卧室,这自然就给了腿脚不方便的我和舍友,再进去是一间极大的客厅,带着厨房设备,但房主说不可以在这里煮饭,只能烧开水和热牛奶,因为没有通风设备,怕油烟。我一下就被这间阔大的客厅吸引住了,两边都有很大的布艺沙发,前面是雕花六角形小茶几,铺着别致的白色绣巾,抽纱绣巾绣着红色的果实细长的绿叶和黑色的装饰线条,上摆着一些精致的木雕小工艺品,样子很像烟斗。临河是一排四个拱券窗,左边拐角还有一个,月光透过窗外的枝叶和白色的窗帘轻巧地洒进来,很是柔美。左边沙发旁是一个巨大的木柜,很是沉重端庄,然后居然有一道木门与我们的卧室相通。客厅里开着柔和的黄色吊灯,形单影只地有些晃动,光影在绿花砖地上艳丽的波斯装饰毯上跳跃,给这里增添了一分迷蒙的色彩。

(屋主的小儿子)

(客厅)

(我跟W的房间)

通道拐过一个柔和的弯居然就是下楼的台阶了,过道和台阶两边都有很多心思细巧的小摆设小装饰。我当时没有下去,但之后还是要下去冲凉的,这栋房子只有一个卫生间,在楼下的尽头。屋主锁上了一间房间,剩下三个房间,归我们的四位团友住。卫生间里卫浴分离,白色的瓷砖中用颜色调皮的马赛克做些少的装饰,制造出一些活泼的气氛,铁艺挂钩上连纸巾都是印花的,拱券形的装饰随处可见。可见屋主的艺术造诣颇高。

下面的装饰延续了楼上,整栋楼是统一的。颜色稳重的木器,白色的布品,精巧别致的绣巾,零星的黑色铁艺挂钩,就连房间的钥匙也是古董级的……整栋房子充满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房主曾经跟我们炫耀说:这幢房子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铁托时代,那时这栋楼是特别豪华的。这样的房产,他有八处。

(楼下的两个房间)

整栋楼只有我们的房间有空调。原以为楼下是地下,又临河,会比较凉快,其实不然,据说是很憋闷的。旁边那栋房子里,只有有一架座扇,也是把团友们热得出油的节奏。

(屋主在做饭的地方告诉我们不可以在房子里做饭,只能烧开水。)

而我,这一夜都不太舍得睡去,在这样一个像是梦中的环境里,总要好好珍惜每分每秒。一边的窗临河,一边的窗望庭,我凝视着月光透过婆娑的枝叶和白色的布帘飘洒在我枕畔,虽然关着灯,屋内的景物仍然很清晰,听着窗外悠扬的长啸和婉转的低吟,除了美好,还有一点点惊惧。

清晨我们享受过古桥的丽影之后,厨房煲水,庭院泡面,在清淡优雅的庭院中享受河面微风和简单的餐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