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旧闻新赏冯玮在对美冲突中,日本帝国如何运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0/19
摘要:在整个二战中,谎言和欺骗,自始至终都是日本扩张主义“推进器”,也是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特征。

作者:冯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按照著名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的说法:“可以绝对肯定的是,年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的政府想打一场全面的欧洲战争。”也就是说,一战的爆发带有偶然性。但是,没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两次世界大战并非只有这点差异。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总体战”。“总体战”不仅是军队的较量,而且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及人的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同样是“总体战”,两场世界大战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以年德国轰炸西班牙北部小城格尔尼卡为开端,二战一再发生“无差别轰炸”,如日军轰炸重庆,美军轰炸东京,都是规模无差别轰炸。但是,一战没有发生“无差别轰炸”。日军轰炸重庆的照片,年6月16日发表于《朝日新闻》上第二,和突发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不同,二战,无论德国进攻波兰还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也看似“突发”,但都是有计划、有预谋、有步骤的。第三,无论是西方的德国还是东方的日本,谎言和欺骗始终是战争的“推进器”。在这方面,独裁专制的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堪称一丘之貉,而且没有“平时”和“战时”区分。德军进攻波兰是以谎言开始的:一些德军士兵穿上波兰军服,在德波边境占领了一个德国的电台,用波兰语咒骂德国。然后德国以“波兰军队入侵德国”为借口,启动“白色方案”,发动blitzkrieg(闪电战),通过3个“S”,即surprise(出其不意)、superiority(占据优势)、speed(快速推进),进行扩张,侵占了大片别国领土。德军扮成波兰军队侵占的格莱维茨电台之后,无论对内对外,谎言和欺骗始终是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的“推进器”。而谎言和欺骗,也自始至终是日本扩张主义“推进器”,是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特征。

一、战争开始时的谎言和欺骗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的开端。这场偷袭的策划者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原姓高野,因为从小过继给山本家当养子而改姓山本。他父亲高野贞吉所以给他取名五十六,是因为56岁生的他。山本五十六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过日本驻美大使馆武官,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清醒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曾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山本五十六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以“反战”,只是忧于日美军事和工业实力的悬殊。随着日美矛盾的逐渐激化,山本五十六认识到,日美必然一战。年1月6日,山本五十六向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提出了代号为“Z作战”的突袭珍珠港的作战构想。这一构想的要点是:开战之初,即以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率领的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组成机动部队,对停泊在夏威夷基地的美国主力舰队进行空袭。山本五十六就这一作战构想写道:“在日美战争中,我首先应遂行之要领,是在开战之初即对敌主力舰队进行毁灭性猛烈袭击。这种袭击当达到使美国海军和美国国民一蹶不振的程度,使之志气沮丧。唯其如此,方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立于不败之境地,方能建设并维持大东亚共荣圈。”同年10月,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正式批准了这个计划。珍珠港俯视图“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共存共荣”,本身就是谎言和欺骗,历史早有定论,毋庸赘言。山本五十六拟定这种作战方式,也是试图通过谎言和欺骗遮掩真实用意。因此,方案确定后日本当局不无纠结:是否要事先告知美国,双方随时可能发生武力冲突?如果不告知,显然违反年日本也签署了的《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海牙第四公约),将胜之不武且背负骂名。如果告知,美国将事先有所准备,结果难料。经过反复斟酌,日本决策者最后敲定了一个办法:在突袭前半小时告知。这样既不能说日本“偷袭”,也可以使美国无从准备。年12月6日晚8时56分,外务省给谈判代表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发去电报,要求他们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1点,将一份重要文件送到美国国务院。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翻译兼野村吉三郎秘书烟石学,打“下午1点将送交来自本国政府的文件”。来栖三郎与野村吉三郎(右)下午1点前,一秘奥村胜藏打印政府发来的电信稿,烟石学帮着校对。但是,由于奥村胜藏一再打错,反复重打,时间被耽误。大约下午2时20分(夏威夷时间上午9时20分),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匆匆赶到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文件。赫尔拿到文件后冷冷地说:“在50年公职生涯中,我还从未见过如此充满虚伪的文件。”因为,在此之前日军已经在珍珠港展开攻击。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日后,日本著名纪实作家保阪正康采访了烟石学。他表示,“将历史责任推在驻美大使野村先生身上的历史解释,我死也不能同意。”保阪正康也表示:“一味强调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差错,包括烟石和当时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内,人们都觉得难以接受。我也认为无法接受。”

二、战争进行中的谎言和欺骗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年4月18日下午1时,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轰炸机编队,对东京、横滨、川崎、横须贺、名古屋、神户等城市进行了空袭。日本在此次空袭中损失并不严重,但痛感中途岛美军基地对日本本土的威胁。5月5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将美军航母和其他舰艇从中途岛诱出、击灭。海战前的中途岛美军基地5月27日,由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特遣舰队(4艘航母、17艘其他战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领的主力舰队、近藤信作率领的攻略舰队,陆续启航,实施二战中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进攻。但是,通过破译日军密电,美军对日军此次军事行动已了如指掌。由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率领的包括“企业”、“大黄蜂”、“约克顿”3艘航母在内的庞大舰队严阵以待。6月5日,由南云中一率领的特遣舰队开始对中途岛进行空袭,但早有准备的美军舰载飞机随即向日军航母发起攻击。击退一波美军飞机后,美军紧接着又来一波飞机,日舰疲于招架。更致命的是,由于日军航母甲板上停有多架满载炸弹和鱼雷的舰载轰炸机,遭受突袭未及起飞即自行引爆,使“赤城”、“苍龙”、“加贺”3艘重型航母陷入一片火海。最初幸免于难的“飞龙”放出攻击队对美航母“约克顿”实施猛攻,但未及将其击沉也被爆起火。日军航母飞龙号正在回避美军轰炸机的攻击中途岛战役,美军被击沉1艘航母和1艘驱逐舰,损失飞机架。日本海军则损失4艘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和1艘重巡洋舰,架飞机。然而,战况的权威报道“大本营发表”却宣称,日军取得了“辉煌战果”:“猛烈袭击东太平洋敌根据地,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沉美军两艘航母,击落敌机约架。我军损失1艘航母、损伤航母和巡洋舰各1艘,未返航战机35架。此战役奠定了我军在太平洋的胜局。”“大本营发表”关于中途岛海战的报道为了不让国民了解真相,残存的舰艇回到位于广岛的吴军港后,所有人员被禁止上岸。从开战至战败,日本“大本营发表”总计发布次,始终充满谎言和欺骗。例如,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三菱一式陆上运输机被美军拦截击落后,日军工兵中尉滨砂带领的一支搜救小队,找到了山本的遗体。事后媒体刊登的报道称,山本“殉国”时仍端坐在座椅之上,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拄着军刀。但解剖报告显示,一发子弹自山本身后穿透山本的左肩,另一发子弹从山本的下颌左后方射入,从他的右眼上方穿出。如此伤情,怎么可能端坐拄刀?为了让谎言不被泄露,那支搜救小队的队员均被派往战斗最激烈的前线去当了炮灰。又如,年3月硫磺岛战役接近尾声,指挥官栗林忠道告知大本营,他们已经无力抵挡。但是,“大本营发表”却称,日军在硫磺岛“不断取得胜利”。

三、战争结束时的谎言和欺骗

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结束战争的重要因素。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小男孩”,即第一颗原子弹。当天夜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投弹声明”:“16小时之前,美国一架飞机在日本陆军重要基地广岛投下了一颗炸弹。那颗炸弹是迄今为止在战争史上使用过的威力最大的炸弹。那是一颗原子弹。”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日本《朝日新闻》7日刊发了寥寥数语的一则报道:“6日7时55分左右,两架B29轰炸机侵入广岛市,用‘烧夷弹爆弹’进行了攻击,使该市附近遭受若干损害。”由于战时报道严格按照“大本营发表”的口径,由“情报局”管控,因此报道沿用了“若干损害”这一“大本营发表”的套话,而且投放原子弹的时间是错的,因为不知如何用一个恰当名词“取代”原子弹,所以用了“烧夷弹爆弹”这一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新名词。陆军省认为,“美国虽声称使用了原子弹,但目前尚难以定论,此事事关国民士气,要防止敌人欺诈。”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仁科芳雄等人奉命前往广岛进行现场调查,随后向政府提交报告:“美国投放的确实是原子弹”。外相东乡茂德向天皇禀报了遭原子弹攻击后的受害情况。但日本当局禁止媒体使用“原子弹”一词。8月8日上午,日本各大报纸均在头条位置刊登了前一天15时30分的“大本营发表”,使用了“新型炸弹”、“相当大损害”等措辞:“一、8月6日广岛市因遭敌B29轰炸机攻击而蒙受相当大损害。敌对广岛进行攻击时似使用了新型炸弹。二、详细情况目前尚在调查中。”9日上午,长崎遭到“胖子”即第二颗原子弹攻击。翌日,日本西部军管区司令部发表公告:“一、8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敌两架大型飞机侵入长崎市,似使用了新型炸弹;二、详细情况目前正在进行调查,但损害似相对较小。”当天的头条新闻是苏联对日宣战以及“开始进攻满洲国”的“大本营发表”。直至战争结束,原子弹爆炸的真相才被公布。

相关文章

冯玮:既然没有胜算,日本为何对美开战?

冯玮:两个条约的废立,是如何把日本推向了对美战略冒险的不归路冯玮

退出国联:日本帝国外交的重大转折(上)冯玮

退出国联:日本帝国外交的重大转折(下)冯玮

“干犯统帅权”之争: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里程碑(上)冯玮

“干犯统帅权”之争: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里程碑(下)冯玮:年代日本“兵营国家”的形成(下)冯玮:年代日本“兵营国家”的形成(上)冯玮:日本接受“华盛顿体制”安排并非“屈从”(下)冯玮:日本接受“华盛顿体制”安排并非“屈从”(上)冯玮:日俄战争后至一战爆发的日本外交是如何对中国“趁火打劫”冯玮:日本是如何在中国东北“安营扎寨”的?冯玮:日本为何能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却放弃割地赔款要求?冯玮:日俄战争前的多方外交博弈冯玮: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外战略的变化和影响冯玮:日本明治政府觊觎朝鲜的“连环谋划”冯玮:《中日修好条规》真的是一个平等条约吗?冯玮:明治政府“脱殖民化”的外交算计这里是每天带给你惊喜的小石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