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经济 >> 正文 >> 正文

中考秘籍初中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必背内容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4/5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

年7月~年11月

2.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2)推动原因: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对抗

(3)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狂热

3.爆发: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4.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5.主要战线:西线(英法←→德国,起决定性作用)、东线(俄国←→德奥)、南线

6.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1)时间:年2月~12月

(2)概况: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进行了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影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7.战争后期:

(1)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2)中国、巴西等中立国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十几万劳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3)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8.结束:

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9.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10.危害(特点):

历时4年多(时间长);共有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被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人口的一半(范围广);参战国死伤人数高达多万(伤亡人数多;新式武器大量使用,如坦克、潜艇等)

11.影响:

(1)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对世界格局:①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②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和日本迅速崛起。③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3)科学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对中国: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暂时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时间:

~年

2.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对德国、日本等国的压制,引发了德、日等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3)直接原因: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3.序幕: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全面爆发:

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扩大:

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在6星期内打败法国;随后,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6.进一步扩大:德国进攻苏联

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德战争爆发;年10月,德国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达到最大规模:

(1)日本偷袭珍珠港:

A.概况: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B.影响: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促进了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的形成;客观上避免了苏联的两线作战;宣告了华盛顿体系的彻底瓦解

(2)日军进攻东南亚:

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8.转折:

(1)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年7月~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年,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使日军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9.走向胜利:

(1)诺曼底登陆: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雅尔塔会议: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行动起了推动作用

(3)攻克柏林:年4月16日,苏军向柏林发动进攻。经过10多天激战,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希特勒自杀身亡

10.结束:

(1)德国投降: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2)日本投降: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1.特点:

规模大、时间长;参与国家、人口众多;伤亡大、战争范围广

12.性质: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13.影响:

(1)消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积极:①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②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④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⑤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日本遭受沉重打击,美苏开始主导国际政治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不同(见上)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相同:都有德国帝国主义,他既是一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又是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3.交战双方:相同: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4.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二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5.战争结果: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6.影响:相同:(1)都带来灾难和破坏(2)都推动科技发展(3)都削弱帝国主义力量(4)社会主义力量都得到发展:一战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使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和壮大,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5)都改变了世界格局:"一战"后出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也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6)都成立了国际组织:"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年成立了国际联盟;"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建立了联合国(7)对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处理不同(或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不一样):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但一战后却得到战败国的待遇: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鉴订《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二战"时,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贡献。《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7.促使战争结束的原因不同:加速一战结束原因:美国对德宣战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交战各国革命运动加速二战胜利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主要)、战争的正义性,各国人民协同作战和积极支持(苏中美英等国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几次大国会议的协调作用8.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教训、启示或反思:教训:(1)两次世界大战清楚表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2)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根源没有消除(3)我们必须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启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正义的必胜,法西斯必然遭到覆亡的命运(3)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和平,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4)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统一战线是胜利的重要保证(5)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有效进行现代化的战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