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年的老校,一座充满相思的圣山,孕育了一代代福建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演绎了一出出圆梦中华民族崛起的大戏。长安山与福建师大,犹如铁观音与安溪、鼓浪屿与厦门,是那样密不可分血脉相连。从福建师大走出来的学人,无不感恩长安山的一草一木,眷恋这里的誉满八方。
年3月,我有幸步入这所神圣的殿堂,融入这迷人的长安山,成为新中国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记得我是乘坐汽车到的福州,上一届学兄们早在车站门口热情地等着我们。车到师大,先是数学、体育、历史、英语等专业的新生下车,然后车子上坡,经过图书馆,终于到了中文系宿舍。在这里,中文、政教、物理等新生一起下车。然后,车掉头一拐,又往地理以及更远处的艺术系驶去。
中文系宿舍楼是一座木地板三层楼,我们毎天洗地板,学着脱鞋子进宿舍(在农村从来没有这习惯,这也许就是敬畏城市的开端),宿舍东南方向上一个小斜坡,就是师大的第一膳团。沿着小斜坡和我们的宿舍楼,种着一排生机盎然的夹竹桃,常年开花,总是那么青春、那么热闹。楼前有一个大喇叭。清晨,在“每周一歌”声中,我们按时起床做操,还曾经响应号召坚持过“新长征”晨跑运动。
长安山是我人生道路上风景最美丽的驿站。在这里我和中文系90位来自八闽大地的同学以及7位进修生共同度过了一千多个美好日子,也许我们都经历了上山下乡的伟大运动,在这里一个个都显得比较成熟老到。那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不让机遇擦肩而过,努力恶补专业知识,用心汲取精神给养,着力练好飞翔的翅膀。
入学没几天,我的师兄汪文顶就告诉我,在大学既要学好知识,还要锻炼意志,师大是一个大熔炉,要好好锻造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做到“又红又专”(这是那个年代最高的人生要求)。师兄的话激起我满腔激情。后来几年,我的确按照这个目标前进。
进大学前,我读的书实在少的可怜。大部头的也只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旗飘飘》《林海雪原》《洪波曲》《金光大道》《红旗谱》等,屈指可数。小人书倒是看得不少。还有许多故事和知识来源于家乡的布袋戏和稀有的电影。
师大图书馆那么多的藏书令人叹为观止!从小听我五叔绘声绘色讲过姜太公的神奇,我第一次进馆借阅的竟是《封神榜》。图书馆是我教室之外读书的地方。那时候座位有限,我们经常得想办法抢占位置。大学几年我如饥似渴,恨不得一口气成为饱读诗书的人。我深深感受到,每部书都在洗涤我的心灵。第二年暑假我干脆不回家,与政教系的黄国成同学一同借了一堆书慢慢欣赏。我最受益的要算研读周谷城的《中国通史(上下)》了。所谓文史哲不分家,我感同身受。后来我研究闽南方言文化与闽南族群史,与当时的读史是分不开的。
大学期间最快意的就是听老师讲课。充满母爱的现代汉语梁玉璋老师、和蔼可亲的古代汉语林海权老师,充满激情的古典文学李少园老师,还有现代文学等课程的许多老师,都给了我们知识的启迪。富有亲和力的辅导员黄慧老师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好心情。他们都是我从教生涯的终身楷模。记得教授我们文学理论的是李联明老师。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李老师却能把它讲得深入浅出,最重要的是逻辑清晰。同学们最佩服的是听他的课很容易明白。课堂笔记可以做到有纲有目、有条不紊。课后复习记忆依然。以李老师为范,我们懂得了讲学做事如何有理有据有序。
李万钧老师为我们讲授外国文学。我们这一届许多人之前书读的少,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李老师特别有责任心,他希望通过增加课时数为我们补齐短板,令同学们至今心存感激。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渊博的知识和滔滔不绝的口才魅力。他讲课不仅富有激情,还特别注重课堂互动。在每次讲解新作品内涵时,他总会“先下点毛毛雨”(为我们介绍一下作品故事梗概)。他喜欢将外国古代文学作品情景与当下时局联系,当场考考同学们对国外时事的了解。我记得我们的学习委员苏文木是最常被点名中标的(虽然他经常未能准确答题)。李老师给我们留下的那份爽朗和自信、那份温情和激情,让我们终生难忘!
我们很喜欢借用《暴风骤雨》“老孙头儿”称呼孙绍振老师。虽然他当时也就是个中青年,刚满41岁。但是,同学们还是喜欢背地里叫他“老孙头儿”!孙老师讲课极具幽默性。他那吴侬软语的酥柔、充满睿智的思想、诱惑心灵的的魔性,深深吸引着同学们。每每遇到他上课,同学们都会抢坐前排座位。孙老师的学识涵养和出色的口才,不仅仅在系里闻名,他面向全校的讲座更是座无虚席。一次他在政教系大教室讲电影欣赏,那是各专业学生都欢迎的话题。记得他在讲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说,这部影片如果叫《真假瓦尔特》也许更吸引眼球。我当时只能站在教室外面听讲,教室里连站位都挤满了,孙老师的高超视野、精湛的授课水平、情趣十足的讲解方式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的授业恩师个个都有大家学者风范。如今,他们有的已经离我们远去,有的还坚守三尺讲台继续教授师弟师妹。师恩难忘!今天,我们已经事业有成,但老师的身影依然烙在心中!
岁月如歌,每一个回忆都是令人激动的音符。年底,我们76级同学在母校举行入学40年纪念活动。当时,我感慨万千,胡诌几句感言,后被同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