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发展 >> 正文 >> 正文

镜头里的人生解读这位让女王摘下王冠的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2/4/13

远在我意识到摄影可以成为终身事业之前,我就已经习惯了从画框中观看世界,这画框是我家汽车的窗子。——安妮·莱博维茨

01

提起约翰·列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这张照片,当时并不知道拍摄者是谁,只是感叹照片拍的大胆有创意,后来了解到这是列侬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拍完这张照片的四小时后,他就被谋杀了。这张照片成为年《滚石》纪念列侬专刊的封面,封面上除了杂志名称外什么标题也没有,被称为最出色的封面。直到看完纪录片《镜头里的人生》才发现这张传世之作的拍摄者便是肖像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也是第一个在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家画廊举办摄影展的女摄影师。对于那次拍摄,安妮回忆说:“我在拍摄时并不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我只是想表现,他是那么地爱着她。”这部豆瓣评分8.7的纪录片《镜头里的人生》在90分钟的时间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不停的按着快门,认真工作的传奇摄影师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印记,风格多变、充满魅力,既见证了历史,又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希拉里·克林顿对她的评价是:"她是我们国家的时代记录者,记录我们所思所想。她捕捉到了那些名人们的态度、性格和不安全感,同时将他们人性化。"众多炙手可热的好莱坞明星都出现过在她的镜头里,一部纪录片犹如一场视觉盛宴。镜头里是别人的人生,镜头外才是自己生活,光彩耀眼的成就背后,安妮的态度才是她成功的原因。

02

从一个新人到炙手可热的明星摄影师没机会也要制造机会证明自己安妮也并非从小就是个摄影天才,小时候的她对摄影并没有什么兴趣,受母亲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的影响,以及父亲工作的原因,她们不得不经常搬家,车窗便成了她的“取景器”。她说:“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透过车窗看到的一幅幅拍好的胶片。”这便是她从小观察世界的方式。在《滚石》工作时,当时杂志社主编为一个采访策划了两三年,要去纽约采访约翰·列侬和洋子,列侬从来没有在接受采访时,深入展现过甲壳虫的生活,作为新人的安妮自然没有机会参与这次采访,主编也没想过让她参加。于是她找到主编求他带她一起去,那是安妮第一次非常迫切的想去见一个巨星,她请求主编:“求你带我一起去吧,我可以买青年优惠机票,跟朋友待在一起就好。”安妮的主动出击为她争取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接着她又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看到她为列侬拍的照片后,主编指着照片惊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照片也顺利成为了杂志的封面。才华被发现后,能力得到认可,主编给她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不对她的工作指手画脚。在尼克松引咎辞职时,多家媒体的记者被邀请到现场拍照,安妮不算被特别邀请,但她还是作为最后一批被允许进入白宫的记者去到了现场,她善于观察,能够捕捉到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多数人在拍完尼克松走过红毯,坐上直升飞机的这一过程后便匆匆离开了。人群散去,安妮留了下来,她观察到警卫在卷红地毯,做着最后的清理工作,别的媒体可能不会用这样的图片,或者根本没兴趣,但她选择将这个画面拍了下来,她觉得,从这些图片可以联想到很多重要时刻发生的故事。虽然没有被正式邀请,但安妮以一个特别的角度拍出了折射这件事情的照片,她的能力再一次得到认可,编辑称这张照片为“棒透了的照片。”作为初入社会的新人,能够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安妮则抓住任何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没有机会也要为自己争取机会,而这一切也开始让安妮崭露头角,成为杂志社的明星摄影师。为人处世的情商使她可以和所有人成为朋友工作上的专业能力使老板、客户满意;为人处世的情商则是安妮能够出入名人政客场合饱受好评的原因。她可以和所有记者合作,和亨特·汤姆森很快成为朋友,汤姆森称赞她:“她善于观察事物,能捕捉到我没发现的细节。”汤姆森带她一起采访麦加文、水门事件。在为《滚石》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安妮总是在乐队在身边,跟他们一起社交、工作、生活,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她都做了,包括接触毒品,而这也让她与滚石乐队建立了一生的友谊,成为摇滚界的头号摄影师。安妮的野心、社交的情商、工作的能力使每一个跟安妮合作过的拍摄对象信服。

03

对摄影

的执着与投入让人感动

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摄影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其中一部分

在拍摄前,安妮会跟拍摄对象在车上相处两三天,这也与她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在这两三天的时间里,他们一起生活,以便能够深入了解彼此。安妮很擅长偷偷成为别人生活的一份子,年施瓦辛格去南非参加健美先生的比赛,安妮跟着去拍照,她很快就适应了身边的人和环境,不管施瓦辛格去哪,她都跟在后面拍照,想想如果自己身后一直跟着一个外人不停的拍照,你可能会觉得厌烦,但施瓦辛格却表示:“你永远会觉得她跟自己是一伙的,没人会说把她赶出去,她真碍事。”让自己融入拍摄对象的生活里,成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慢慢的消除他人的警戒心,这时就可以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别人也就不会特别在意摄影师的存在了。安妮的这种拍摄方法对于其他摄影师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她的照片能够给人一种亲密感。不仅如此,安妮还会找到大部分人不愿意去接触的东西,她也喜欢拍一些古怪的人、社会边缘人群或是另类文化。她说:“摄影正是了解我们之前不了解的这些文化的窗口。”“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纪录片中的安妮虽年近花甲,但一旦投入工作,她就变成了一个工作狂,不停的按着快门,调动全场节奏,技巧娴熟,态度苛刻、当然工作效率也很高。在拍摄舞蹈题材的照片时,她不仅学习其他大师的拍摄手法还悉心研究起了舞蹈,她去参加拍摄对象的所有的排练,拍照、收集素材,虽然每天都精疲力竭,要很晚才能吃上晚饭,但她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从未停止过拍照,年《美国摄影》杂志称她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师”!她的照片传达了很多以前观众没有看到的信息。拍摄时不要吝啬对拍摄对象的夸奖工作中的安妮是严肃认真的,但拍照时她一点也不吝啬于对拍摄对象的赞美,“好极了,太美了,我都要被迷得神魂颠倒了。”透过影片你能强烈的感受到她的这种情绪激动。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两个人陌生人通过镜头来交流,大多数人对于镜头天生会有一种抵触心理,害怕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而摄影师除了需要去引导模特外,对于模特的赞赏,也会使其放松下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拍摄中来。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活中大多数摄影师在拍照时都会大着嗓门不停的赞美拍摄对象,这种夸奖包含着对模特的欣赏、为了顺利进行拍摄工作的目的以及摄影师对自己拍照技巧的肯定。摄影师在拍照时除了会考虑到现场的布景,也需要去照顾模特的情绪,安妮在拍一张玫瑰花床上的照片时,在模特来之前就已经把几千朵玫瑰花的花刺给去掉了,本以为会被扎的模特到现场后表示:“天啊,她太细心了,接着我就对她唯命是从了。”之后杂志社收到一封来信说:安妮拍的封面是三十年来我见过的最好的杂志封面。当被拍摄对象感受到你的诚意后,拍摄自然就会顺利进行下去,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伟大的摄影师不停的在拍照你肯定不想每次按下快门都得到同样的作品。最好的学习经历就是把你的作品拿给你尊敬的人看一看,于是安妮找到了比亚·费特勒。比尔对安妮是严厉的,在安妮拍完一张照片拿给她看时,她生气的指出问题,而这次经历对安妮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教训,这使她认识到:不要随随便便认为你可以拍出那种对别人来说意义重大的东西。安妮的摄影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调查其他摄影师几年来的作品、理念,她收集到了一些想法,但她从来没有去延续别人的想法。借鉴学习使她能够突破创新,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她的风格多变,什么都愿意尝试,但又不固守常规。她把模特的脸涂成蓝色、让黑人女明星躺在牛奶浴里拍照、为怀孕的女星拍照。人们都期待看到她的照片,这在摄影和杂志界从未发生过。

04

灵魂伴侣:苏珊·桑塔格年39岁的安妮为桑塔格拍摄随笔集《疾病的隐喻》的封面,因此认识了55岁的苏珊·桑塔格。一个是纽约文学界的“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一个是时尚摄影界炙手可热的明星摄影师;一个是靠语言文字表达的人,一个是靠图片来表达的人,有趣的是在认识安妮之前,桑塔格最早的作品就是关于摄影的。桑塔格经常点评莱博维兹的摄影作品,她在《论摄影》中说:“相机既是毒药,又是疾病,是侵占现实之途,也是淘汰现实之路。”桑塔格影响了安妮的拍摄风格,年,桑塔格非常关心萨拉热窝战争,她希望安妮可以拍更多严肃的主题,于是在不带很多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安妮和桑塔格前往战火纷飞的萨拉热窝,拍下了跟名利场杂志完全不同的照片。桑塔格为安妮的照片带来了知性美,她谈论、评价与安妮一起讨论安妮的照片,她们之间有种理性的情感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帮助彼此。年代末,桑塔格得了癌症,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安妮随她跑遍天涯海角,记录下了这位女知识分子最后几年的动人身影。回忆起桑塔格时安妮哽咽道:"我经历了所有情感的、精神上的痛苦,现在我终于可以很好地面对。我并没有双重生活,我的照片记录的就是我的人生。我和我的作品建立了一生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死去时,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些慰藉。"对于这种超越朋友层面的关系安妮说:“我建立这种关系,希望能够接近伟大,提升我的作品的水平。”结语她的作品堪称经典、她的人生肆意洒脱、她的理念值得深思;年龄在增长,但热爱不会变老;竞争在增加,但经典永不朽。摄影是安妮的工作,更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她所说: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9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