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思维导图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12/17
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www.gs218.com/m/

相关链接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航路的开辟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

①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激化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②结果: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基本矛盾

形成与表现

实质

地位或影响

英德矛盾(主要矛盾)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⑵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矛盾

⑴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

⑵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德俄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俄奥矛盾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

2.组织: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

(1)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

(2)表现: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导火线: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二、“一战”经过

1.爆发: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3.大战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8---.11

战线和交战双方

西线

英法军队VS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

奥军VS俄、塞军

战争阶段

及重大战役(事件)

第一阶段

(年)

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

(~

年)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

年)

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退出了战争。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构成):“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年和—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体系的主要内容:

构成

会议和文件

内容

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等条约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等条约

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③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影响:(实质):它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不足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纵

(3)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2.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评价: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评价战后国际秩序

(1)进步性

①国际局势缓和,世界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

②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来来解决国际争端,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③国际关系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②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四、“一战”的影响

1.对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对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对思想观念: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和平主义思潮)

五、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①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②削弱英法意三强

③美日力量壮大

④最大特点是英国的衰落和美国实力的膨胀

六、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①英美日争夺亚太

②海军军备竞赛

③中国人民掀起反帝运动、

七、《五国条约》影响

①对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地位

②对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③对英:开始丧失海上优势

④性质: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八、《九国公约》签定年

①实质:以“门户开放”的名义,使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

②影响: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③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①将世界战争之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一直在路上

您的转发将惠及更多的莘莘学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9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