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考点复习提纲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5/7
热点推荐“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谈抗击新冠疫情

00中国历史热点考点汇总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考政史预测题世界近代史考点复习提纲1.文艺复兴

(1)含义:新兴资产阶级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表现了人力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出现背景: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当时,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从而提倡人文主义。

(3)时间:14-17世纪;地点:(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4)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拥护和宣扬这种思想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3)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文艺复兴的影响(作用):文艺复兴使人民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的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5)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人,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是长诗《神曲》。《神曲》用意大利方言写成,(内容)分“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个部分,采用当时流行的梦幻故事的形式,构思他在35岁时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故事。《神曲》的评价:《神曲》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到达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赞美了现世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认为人对自己的命运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提倡追求知识,反对愚昧。《神曲》的历史地位:

《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有绘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中耶稣与他1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故事,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写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哈姆雷特》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叔父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最终杀了叔父,自己也死了。

.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黄金的强烈追求;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技术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应用;航路经验的积累。

(3)经过:①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继续向东航行了50余千米,进入印度洋;从此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②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沿着迪亚士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莫桑比克,然后继续北上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③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3艘不大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始终相信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④—15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4)影响(意义):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影响)③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道路。

(5)评价哥伦布:哥伦布是伟大的航海家,具有广博的知识、过人的胆识和勇敢无畏的品质,还具有开拓精神,但他的探险活动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新航路开辟以后,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6)郑和航海与欧洲航海的区别:①时间不同:郑和航海是在年至年,欧洲航海是在年,郑和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②动机不同:郑和航海是宣扬国威和去西洋取宝,扩大明朝影响,加强海外联系;欧洲航海是为了开拓市场,寻找黄金,掠夺财富;③规模不同:郑和航海船队庞大,穿多人多;欧洲航海船队很小船小人少。④性质不同:郑和航海是与各国交往的义举;欧洲航海是殖民扩张活动。⑤影响不同:郑和航海促进了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欧洲航海开辟了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道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经过:①开始标志:年英国新国会的召开。②领导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③内战爆发:-9,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与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先后爆发两次内战,最后国会战胜。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④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成为统治英国的独裁者。⑤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⑥“光荣革命”:年,英国社会上层势力发动“光荣革命”。

()成果: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①目的:年英国议会通过,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②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③《权利法案》意义:(作用)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④君主立宪制: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意义):(国内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国际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内的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示:①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新事物要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长期的,艰巨的。

4.美国独立战争

(1)美国独立战争经过:①开始标志:年4月19日,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打响抗英斗争的第

一枪。②建国:年7月4日,北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③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④转折: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胜,成为转折点。⑤结束: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国内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意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①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是正义的战争;②华盛顿的杰出领导;③美国人民的英勇奋战;④法国、荷兰等国家的援助。

启示:①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正义战争,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②落后地区民族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新生。

(5)评价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二届。)

(6)《独立宣言》: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执笔的《独立宣言》。7月4日为美国的独立日。

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不可转让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原文)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力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宣布: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意义:《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5.法国大革命

(1)原因:(根本原因)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基础)②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导火索)③年3月三级会议的召开。(经济原因)④法国宫廷奢侈腐败,国库空虚,财政困难。

()革命进程:①开始标志: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法国的国庆日。②发表《人权宣言》。③发展: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推翻大资产阶级统治,9月日成立共和国,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④结束:4年7月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意义):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初步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进步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是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4)《人权宣言》—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最早规定天赋人权

①内容: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属于国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原文)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属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宣言宣告: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从事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需要,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②《人权宣言》的意义:《人权宣言》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③评价《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同时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人权宣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是启蒙思想的体现。

6.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1)拿破仑主要活动:①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②年5月,修改宪法,改共和国为帝国;1月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③颁布《拿破仑法典》。④年6月,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3年,法国军队被欧洲反法联盟军队打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5年3月,拿破仑从海岛逃回并恢复统治;滑铁卢战役最终宣告了拿破仑的失败;5年6月,拿破仑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被欧洲反法联盟军队打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荒岛,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拿破仑帝国政权的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①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保证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进行战争,既掠夺了财富,也开辟了广阔市场,为法国资产阶级谋取了利益。(因此,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

(4)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①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②长年战争造成法国经济困难,法国国内矛盾激化;③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5)拿破仑战争

①性质:起初,属于反干涉反侵略的的正义战争;后来,属于侵略、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

②影响:(积极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消极的)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结果:5年,滑铁卢战役惨败,宣告了拿破仑的失败。

(5)评价拿破仑: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推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颁布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但后来的对外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6)《拿破仑法典》

①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典范;

②内容: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

③评价:《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7.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次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①开始时间、地点:18世纪60年代,英国。②开始标志: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③完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蒸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导致需求的增加。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方面)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但同时产生了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国际格局方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7)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政治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②经济上,兴起洋务运动,近代化开始起步;③思想文化上:开始出现学习西方的新思潮,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①珍妮机: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取名“珍妮机”。它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系在一起,并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①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作机获得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并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②促进交通工具的革新。③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③新交通工具——汽船、火车: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运输工具的进步。

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并横渡大西洋成功。

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的火车机车“旅行者号”试车成功。

**铁路和火车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铁路和火车的出现,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噪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8.英国殖民和扩张

(1)英国殖民和扩张

①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为外来侵略者提供了机会。

②概况: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代表人物是克莱武;侵略方式:掠夺印度的原材料及财富,向印度倾销商品。

③影响:(对英国)英国获得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印度)给印度带来极大地灾难,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冲击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经济,造成印度长期贫穷落后。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

①原因: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掠夺财富,欺压民众,引起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②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7年英国给印度士兵发涂了猪油和牛脂的子弹。

③起义:7年,印度爆发“士兵”起义;民族女英雄拉克西米·巴依,称为“章西女王”。

④章西保卫战:8年3月,英军进攻章西,6月,章西女王牺牲,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

⑤印度反英民族起义的意义:体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间接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反英斗争。

9.三角贸易

(1)原因: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路线: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运回欧洲。

(3)影响:①欧洲殖民者获得了暴利,被其投资于商业,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丰富了美洲人种的构成,客观上促进了美洲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③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非洲长期贫困和落后。

10.“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历程:从6年起,西属拉美独立革命进入了第二阶段。在南美大陆的北部,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从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军,他宣布解放奴隶,答应在胜利后将土地分给士兵,得到人民拥护。起义军先后解放了今天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对玻利瓦尔“家庭首先属于国家,其次才属于他个人”的观点的认识:同意。因为他的观点体现了他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宝贵品质,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和民族不畏艰难,敢于斗争。

11.俄国农奴制改革(年)

(1)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巩固统治,缓解经济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叫“赎买”

(5)影响: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6)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7)俄国农奴制改革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强国之路;②适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③改革用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应国情的政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④改革者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改革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得人民支持;⑤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强国富民。

1.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1)背景:①南北方经济制度上的差异。南方是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北方是资本主义商业经济,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②西进运动时南北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焦点):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性质: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林肯:

①简介:美国第16任总统,南北战争北方的领导人。年他就任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②评价林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领导美国日你妹就行了一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的正义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内部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5)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影响:①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国民族的命运的战争;②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内部障碍;③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6)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背景:内战初期,北方军队一再失利,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②目的:使北方可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后为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③时间: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影响(作用):宣言的发表,提高了林肯的威信,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北方军队提供了兵源,大大提高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

13.日本明治维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巩固明治政府统治。

内容:①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②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统一征收地税;③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④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3)影响(意义):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

③19世纪末0世纪初,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4)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于19世纪末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并刺激着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②促使中国向政治现代化迈进,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5)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是是强国之路;②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商业;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科技强军;⑤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来文明的同时,要有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

(6)维新前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明治维新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新时,实行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维新后,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7)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大化改新:是日本孝德天皇实施;学习对象是中国隋唐;性质是封建制改革,内容是:见P36,6.(3);影响是:见P36,6.(4)。

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天皇实施;学习对象是欧美;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是:见P44,8.(3);影响是:见P44,8.(4)。

两次改革给人们的启示:要实行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宪章运动:年,英国工人提出《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内容),称为“宪章运动”,从年一直持续到8年。①性质: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②意义:迫使英国政府和资本家向工人让步,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③局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深刻的认识,也不清楚要用什么样的社会来代替目前这个不合理的社会。④教训:只有科学理论,才能指导革命成功。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①年前,马克思由于受到迫害,辗转于法国和英国等国,进行科学理论的研究,同时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恩格斯长期在英国企业工作,对工人生活有深入的了解。②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他俩开始为人类解放而并肩奋斗,结下了毕生友谊。

③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条件:政治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阶级基础: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欧洲的工人运动;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革命活动。

②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内容(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共产党宣言》

①发表: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内容: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5)巴黎公社

①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②形成:年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成立临时政府,组建国民自卫军。年3月18日凌晨,临时政府军队收缴国民自卫军的武器,引发巴黎人民起义,3月8日宣布成立巴黎公社,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但是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于是进行反攻,巴黎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差距,最后失败。

③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6)《国际歌》: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主旨:歌颂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叫第二次科技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0世纪初。

()发生条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政治上的稳定带来经济的繁荣,使人们有条件潜心钻研科学,发展经济;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3)主要标志(核心):电力的广泛应用。

(4)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发明与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出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5)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6)主要成就:电灯、汽车、飞机等。

①电的广泛应用:a)电力得到广泛运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上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b)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从0世纪初,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C)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电气时代”、“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代表人物—爱迪生:美国科学家,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②汽车、飞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年试制汽车成功。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莱特兄弟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汽车、飞机的出现对人类的意义:缩短了各地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运输的效率,推动力经济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负面问题。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大,范围广,发展迅速;③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发展最直接推动力;④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进行。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从政治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0世纪初初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社会趋于稳定;②从经济上,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工业重心有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③从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工农差距逐渐消失,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准不断上升,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弊端(局限):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的弊端,还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仍旧悬殊;19世纪末0世纪初掀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浪潮,由于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由于列强继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对中国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发展很慢;③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先后发动了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1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年(英国)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0世纪初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主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与内燃机(电气时代)

代表人物

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

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新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

汽车、飞机

生产关系变化

资本主义最终确立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东方落后、西方先进

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给人们的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3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1)出现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的结果,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形成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列强结盟的目的:为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竞争中战胜对手。

(4)列强结盟的过程:①三国同盟的形成:年德国、奥匈帝国结盟,年意大利加入,以德国为核心,矛头指向法国、俄罗斯。②三国协约的形成:年俄罗斯、法国协约,年英国、法国协约,年英国、俄罗斯协约,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两大集团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6)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使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7)欧洲火药桶-巴尔干:①巴尔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巴尔干地理位置重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复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能在巴尔干实行有效统治。②列强争夺的结果:使巴尔干问题更加复杂,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这款斗争。②主要原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导致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一战的导火线: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3)过程:

①开始: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②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

③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在西线,主要交战国家是英、法、俄与德、奥匈帝国。

④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年月1日,德国在凡尔登向法国军队发起进攻,此战是一战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非常残酷,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结果,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

御转向战略进攻,成为转折点。

⑤一战结束的标志: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4)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5)特点: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

(6)一战的影响:①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是一场人类的灾难;②一战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罗斯帝国、德、奥、俄、法等国被削弱,美、日崛起;③一战推动了各国革命运动的发生,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形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④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7)一战对中国的影响: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③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8)一战给我们的启示:①战争使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制止战争,爱好和平,维护和平;②和平来之不易,战争不能重演;③世界各国应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共创和平世界;④先进的扩军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地灾难和痛苦,我们要正确合理的应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9)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因为中国国家实力衰弱。

(10)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普林西普刺杀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11)如何认识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①暗杀等恐怖行为不是对抗民族侵略的最佳选择,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恐怖主义活动;②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3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

(1)人类进步的表现:①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②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③19世纪的自由主义被认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最重要的追求。④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3)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封建君主制度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4)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5)启蒙运动的影响(意义):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这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6)启蒙运动的启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或革命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7)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①伏尔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暴政,倡导社会平等和自由。积极宣传英国的资本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主张社会正义,积极参加反对教会的斗争。作品有著名悲剧《俄狄浦斯》。

②孟德斯鸠: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三权分立”,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开,否则就会产生独裁和专制,这一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基础。

③卢梭: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认为人的权利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的天然权利;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人民与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遵守这个契约,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8)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34.近代自然科学

(1)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思想解放是人们挣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敢于积极思考与探索促进科技的进步;③科学家辛勤忘我的实践和探究。

()代表人物:

①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科学之父”。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②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9年,发表《物种起源》,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③爱因斯坦:物理学家,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提出“相对论”。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了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5.近代文学艺术

(1)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败和教会的伪善。19世纪后期到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凡·高(又译作“梵高”):荷兰伟大的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代表作:《向日葵》、

《纺织工》、《吃土豆的人》。

(3)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追求“自由和进步”。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又称《第三交响曲》(完成于年,为拿破仑而写)、《命运交响曲》又称《第五交响曲》。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世界近代史条知识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兴起

3.文艺复兴的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意大利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或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5.“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文中提到的“变革”指:文艺复兴

6.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7.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

8.文艺复兴兴起的领域:文学、艺术(美术)等

9.人文主义的含义:要求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10.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文学:但丁《神曲》;戏剧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艺术: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11.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是:新航路的开辟

1.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

13.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

14.新航路开辟者中真正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

15.第一个进行新航路探索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16.远洋航行,中国曾进行过七次。欧洲人虽晚,却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开辟出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中西远航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其根本区别在于:航行目的不同

17.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的事件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8.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有: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的起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著名的领导人(被称为英国“护国主”)是: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战役:纳西比战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推向断头台的国王:查理一世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辟的君主:查理二世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制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颁布

6.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议会高于王权。

7.英国《权利法案》所起的作用是: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9.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主要因为它:改变了社会性质

3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光荣革命”

31.《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②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33.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4.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

35.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36.美国独立日:年7月4日

37.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年的萨拉托加大捷

38.美国独立战争建立起来的军队和总司令分别是:大陆军 华盛顿

39.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年康华利率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40.美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年《宪法》

41.美国独立后的政体:三权分立

4.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确定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43.北美独立战争后,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政府

4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4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以前:英国对北美十三个州进行着殖民统治。

46.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7.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标志: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克了象征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48.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推向断头台的是:路易十六

49.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时间:年1月

50.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

5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期: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5.拿破仑开始在法国上台执掌大权的事件是:雾月政变

53.使拿破仑最终退出法国政治舞台的战役是:滑铁卢战役

54.“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

55.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宣告法国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人权宣言》

56.列举《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7.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行业是:棉纺织业

58.一般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

59.将人类从手工工场推进到蒸汽时代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和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60.早在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工业革命

6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这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发明有: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63.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定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④形成了西方发达,东方落后的局面。

64.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65.印度的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

66.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67.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年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6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70.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对立

71.美国内战的矛盾焦点:南北双方在黑人奴隶存废问题上的对立

7.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3.南北战争的胜利标志:5年4月,南方投降;北方的胜利告终。

74.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

75.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

76.林肯(Lincoln)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77.经过内战,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奴隶制度。

78.美国内战的性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9.对美国内战的叙述,正确的是:历史上称为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80.南北战争的意义:

①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②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8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农奴制的阻碍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8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84.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①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②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③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86.明治维新的背景:

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国门被打开。

③中下层武士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87.明治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88.明治维新的性质:明治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9.明治维新的意义:

①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③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④革命不彻底。

90.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

9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9.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的科学成就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93.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汽车装配线的人:褔特

9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誉为“发明大王”的是:爱迪生

9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①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第一辆汽车,他被誉为“汽车之父”。

③美国的莱特兄弟在年发明了第一架飞机。

9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7.19世纪末0世纪初,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中占前四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德英法

9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9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

00中原名校中考一模全科试卷

往期资料分享

00中原名校中考一模全科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部编版:七下历史思维导图+知识提纲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默写清单(世界近现代史)

中考复习

八下历史重点必考必背

中考复习

八上历史重点必考必背

00中考历史小论文:英雄之城——武汉

0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

0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1)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期末复习

八下历史填空提纲

中考历史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00年4月版中考道法、历史书奇制胜考场速查秘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