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
来自波黑的
“北京通”
年9月,与所有大一新生一样,威力踏入了外交学院的大门,一段全新的旅程就此开始。作为一个在北京的波黑人,他可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老外”,按威力的话来讲,他可是个“北京通”。
波黑记忆
波黑,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原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在前南解体后独立,此后又经历了内战的摧残。现在波黑国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威力说很多波黑人仍需兼职两份甚至多份工作才得以维持生计,但波黑人一直没有丢失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乐观的天性。如果你听过威力爽朗的笑声一定会对此深信不疑。相信这宝贵的财富也将引导着波黑逐渐走出困境,让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明珠更加闪耀。
威力来自于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一个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的古城,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想必大家在历史学习中无数次听到过这个城市的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就发生于此。但这个城市有更多地方值得人们铭记,威力告诉我们萨拉热窝与北京同为历史古城,与此同时波黑更完整地保留了历史遗迹,将新城与老城紧密融合在一起,这也是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
民以食为天,说起一个国家就一定要谈谈它的特色美食。切吧契契(?evapi),一种波黑烤肉,用碎牛肉或者碎羊肉制成的一种类似香肠的肉卷,搭配以生洋葱,酸奶油与烤馕。说起这个威力眼里闪过一丝饥渴的光芒,在波黑这道菜被视作国菜,大多数餐厅也都有出售,但自家做的烤肉才是让威力最为怀念的。“我们经常自己在家烤肉吃”,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是波黑人招待客人的习惯,而在中国,他的中国朋友们似乎更倾向于下馆子。而波黑的口味也与中国大相径庭。“我们口味比较重,”威力笑着说,“我们早上是不会吃甜的东西的。”不过这并不妨碍威力对中国的糕点进行尝试,并且给发糕作出了极高评价。“我感觉发糕不太甜,很适合我的口味。我也尝试过用红枣做的一种甜品糕点,就像葡式蛋挞一样好吃。”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波黑的节日也与民族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波黑穆斯林的斋戒,塞族东正教的新年(1月14日)、圣诞节(1月7日),而克罗地亚族天主教的节日则是复活节与圣诞节。与传统欧洲国家一样,波黑人很爱过圣诞节,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波黑并没有圣诞老人的传说,他们的圣诞节是天主教节日,宗教性更强。在圣诞节当天,威力通常会在教堂做礼拜,做完之后便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每到这个时候威力都会感到很幸福,因为总能吃到异常丰盛的饭菜。
波黑人对于足球的热情很高,国家队也拥有像哲科、皮亚尼奇这样的顶级球星。但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民族原因,波黑并没有开设统一的体育课,日常的足球队活动也是分民族进行的。波黑的主要民族有三个,波斯尼亚族(穆斯林)、塞尔维亚族(东正教)、克罗地亚族(天主教),而造成民族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的宗教观念。威力是塞族人,他认为波黑三大民族的矛盾在于争夺生存空间,因为生存空间的大小和质量高低,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基本物质保证。在年至年间爆发了由于民族意见分歧而导致的波黑战争。威力就出生于战争期间,由于民族分裂而导致的内战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北京奇遇
为什么会来中国呢?
“我在波黑上大学的时候,爸爸和中国驻波黑的大使是朋友,”威力说,“那时候他就向我建议来中国留学。”开始威力并没有留学的打算,觉得中国离家太远,而且彼时的他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当第二年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威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第一次来北京是在三年前”,从那时起他就因为北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而爱上了这座城市,慢慢从一个“波黑老外”成长为了一个“北京通”。
在北京,威力也遭受过一些对于外国人的固有观念,比如认为外国人不会说汉语,此前威力已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过两年汉语,所以他就会用中文和他们开玩笑说:“不好意思,我听不懂中文。”而且一些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注视,也让威力感到颇不自在。但是威力的中国的朋友对他特别好,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都可以救助他们。
在北京,威力最喜欢的是胡同,他喜欢传统胡同里的老房子,在他看来胡同就代表了北京,如果想要了解北京,胡同是必逛的,胡同中有老北京的生活,同时包涵了悠久的历史。
谈到在中国的饮食,威力说他很喜欢学校食堂的小米粥和包子,还有中国的炸酱面、米饭。其中他最喜欢的是鲁菜中的黄焖鸡、纸包三鲜、扒酿海参、百花大虾等等,能对中国的八大菜系如此了解,想必在吃方面威力的确是一把好手。
除了北京,威力也去过中国的其他城市诸如天津、贵州、盘锦、大连,其中大连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威力对大连的方言尤其感兴趣。在波黑也有三种不同的语言,但区别并不大,而大连的方言则与他学到的中文差别很大,听大连话对威力来说也是个有趣的挑战。不知道威力听过南方各式的方言后会不会进一步点燃他对中文探索的欲望呢?
畅想未来
在外院,威力表示他目前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开放一些,摒弃对外国人的固有观念,就像与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与他交朋友。
威力说他很喜欢中国,想留在中国找一份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他喜欢创作音乐,在波黑还拥有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他希望接下来可以在中国通过一家音乐工作室的面试,然后创作自己的音乐。如果可以的话,未来他还想在中国成立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威力希望自己能一步一步成长,变得更好。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是威力的座右铭。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行走在北京的波黑人,但当我们真正了解后会发现,他的内心其实装着个“北京爷们儿”。
文字
董耀森黄一兰
编辑
张萌
责编
陈鹭
图片
威力董耀森黄一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