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鲁非瓦尔特的中国声音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1/4

著名电影演员鲁非老师,原名赵东鲁,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山河镇。他说自己当年是被动地从事表演,没想到最终却爱上了这一行。鲁非演了许多好官,但最后却靠两个坏官形象出了大名,一个是在电影《大决战》中扮演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另一个是在电视剧《新星》中塑造了倍受争议的顾县长。鲁非多才多艺,在表演的同时还执导过许多话剧、广播剧、影视剧,他为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中的瓦尔特配音,使得扮演瓦尔特的演员到中国执意要见他……

当通讯班长,领导一帮小孩记密码

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少时光,鲁非冷静的语调中,泛出浓浓的乡情和饱经人生冷暖后的达观。“我生在东北一个偏僻小镇——五常县山河镇,那里民风淳朴,但有些闭塞。我祖父是做店员的,积攒了一些家业,后来都被父亲花光了。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未来的一切要靠自己。”

比起家乡,阿城算是大地方了,鲁非虽然考上了阿城县国民高等学校,但并没有为家里带来任何喜悦,家中长辈看重的依然是近在眼前的衣食温饱。日本快要投降的时候,学校停课,鲁非和几个伙伴沿着铁路线走了七天七夜,回到家中等待时局的稳定。“这时候,我已经到了找出路的年龄,家里没有办法再供我上学。于是我就参加八路军,年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在东大有吃有住,毕业就是排长。”

这一时期的鲁非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好兵。“毕业后,我当上通讯班长,领导一帮小孩记密码。那会儿经常搞联欢,跳秧歌、唱二人转,我们主任觉得我有文艺天赋,让我去学话剧,于是我就到东北文艺工作一团,欧阳如秋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觉得我个儿合适、声音好,就这样,我走上了舞台,走上了文艺道路,说老实话,有些被动,有些茫然。”鲁非为人爽直,他有句口头禅叫“有什么说什么”。鲁非不讳言自己参加革命的初衷是为谋生、找出路,但之后,鲁非完全成为一个自觉自愿服从组织分配的人。

和于蓝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配音

鲁非的人生仿佛一个五彩缤纷的调色板,没有很大的色彩反差,也不受控于某一种主色,他有的是“杂色”和多重味道。

年录制的广播剧《斯巴达克斯》,鲁非又导又演,使之成为电台的保留剧目。鲁非是较早尝试电视剧导演工作的人,那时的电视剧要在影棚里用三台摄像机拍。他还是鼎鼎大名的配音演员,曾有南乔(乔榛)北鲁(鲁非)之誉,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中的瓦尔特,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的科曼厂长,英国电视剧《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卡斯特桥市长,他们的声音塑造者都是鲁非。

当年,罗马尼亚电影在中国绝对是轰动效应,一系列罗马尼亚电影曾经给很多中国人的童年和青春抹上了浓重的色彩,像《勇敢的米哈依》、《侦察英雄》、《橡树,十万火急》、《沸腾的生活》。《沸腾的生活》的主题曲、科曼厂长富有磁性的声音,不知迷倒了多少年轻观众……

鲁非用他多年研修的声音艺术帮助异国演员们俘虏了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的心,经久不衰的瓦尔特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有一次,一位外地人向鲁非问路,得到指点后,走出老远又返回来,追着问鲁非:“我冒昧地问您一句,您是给瓦尔特配音的演员吗?”鲁非点点头,那人大喜过望,拉住鲁非的手,不住地称赞他的表演……

当年,扮演瓦尔特的南斯拉夫演员到中国访问时,执意要见鲁非,非要让鲁非陪他到几个城市转转。鲁非回忆说:“我当时正在峨影拍戏,接待他的人说联系不上我,最后这好差事被陈强抢去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配音导演是凌子风,于蓝为里面的女特务配音,这部电影当时很轰动,只是没来得及为译制人员配字幕,所以很多观众并不知道我们这些幕后人员。如果那时热衷于配音,也就不搞影视剧了。但后来我还是离开了配音的圈子,因为我还是想表演。”鲁非对后来某些译制片的配音水平颇有微词,“活儿越来越糙!还净是译制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5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