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东欧游记下篇丨在萨拉热窝和美国卫兵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9/9/18

上篇回顾:东欧游记(上篇)丨十二月,我从夏天飞入冬

?

潮汐真:有什么意外收获?比如当时看到你有在豆瓣广播写被美国大使馆驱逐了?

伊夏: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当时要去萨拉热窝汽车站询问如何买票回贝尔格莱德,但地图上显示的捷径好像反而比较复杂,不算主路,我们不敢走,于是就从主路一直顺着走到一所高校附近。显示拐弯直走就到的时候,我发现街对面是美国驻萨拉热窝大使馆,其实很远就看到禁止拍照等告示了,我也没想铤而走险逗留什么的,也抓着旅伴说就路过时瞄一瞄就好。不过我们走到差不多正对着使馆大门的时候,她发现一个角度拍道路特别好看,于是就稍微站了站,我们其实是面朝另外方向的,已经完全没在看使馆了,但立刻就听到尖锐的哨声,一回头,是卫兵向我们示意了。其实也没有很凶,就是挥手让我们走的意思,但毕竟是穿着制服的卫兵,也不清楚是否有枪(上一篇说过,萨拉热窝的持枪率高于美国,而且这种使馆机要地方,难说),我们还是轻微被吓到,愣了一下赶紧往前直直地走,头都不敢扭了。

其实返回的时候是直接走了使馆门口的那条路,当然是目不斜视走过去,其实也没什么事。使馆的建筑是灰黄色的,无高楼有围墙,和在贝尔格莱德看到的法国大使馆的欧洲风情比起来是严肃许多。

整个萨拉热窝其他地方给我们感觉都还挺松弛温馨的,只有这一次有点提心吊胆,还好有惊无险,也算是某种劫后余生的体验吧。(大雾)

除此之外,在萨拉热窝的波黑国家博物馆看到关于广岛核爆的祈愿和平佛像也是一个震惊,不过同样深受战争灾难的国度,或许某些情感是非常相通。

?

马戏团:最囧的事情是什么?

伊夏:其实有挺多囧事的。

我自己觉得囧的可能是从萨拉热窝回贝尔格莱德的长途大巴上遇到韩国妹子。聊起天来真不知道是韩国口音比较烂还是我的中式英语词汇不够,大家想聊深入一点就开始蒙,需要连比划带猜了。韩国妹子一个人出来旅行也是挺勇敢的,她已经去过好几个地方了,据说是因为韩国的航空公司线路丰富,她也去过中国,北上广外,去过青岛,毫不意外最喜欢上海。我俩都喜欢的是日本,也毫不意外是东京(想聊两句最喜欢的日本明星,后来觉得算了我说不明白日本人名字咯咯咯)。她是因为有朋友在塞尔维亚才来玩,问我们为什么来,嗨,我能用英语说明白中国和南斯拉夫的渊源么,我连南斯拉夫都不会说,也罢,于是就说了免签和便宜(粗暴且表面)。

妹子在大巴上坐我们前面,过国境查护照时,其他人都是报名字,只有我们被工作人员按CHINA和KOREA分辨了,哈哈

聊的差不多时候我礼貌性地问要不要加SNS,ins或者推特,她说她什么也不玩,给我拒绝了。后来我旅伴分析可能就是觉得萍水相逢,加了没用,哎,可怜的我。

这个妹子后来在贝尔格莱德街头又遇到一回,贝城真的太小了,大家散个步都会撞上,好玩。

旅伴遇到的囧事是我们在米哈伊洛大公街上溜达的时候,碰到那种会追着你唱歌的街头艺人,作为全贝尔格莱德最靓的亚洲妞(闭眼吹/彩虹屁),我旅伴大概被追了十米?二十米?哈哈,其实主要是我们国内太少这种街头互动了,一时间有点尴尬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回应,搞得非常娇羞。

还有一些日常囧,包括公寓的暖气太足,所有的巧克力都融化了,以及路痴带来的走错路和坐过车等等等等,不过这些都不算大事儿。

在此还是要特别感谢旅伴帮我瞄到了一次可能的偷窃,及时警觉,对方未遂(提醒:还是有不少小偷的,出去玩千万警惕性要高)。之后她又教我拉链防盗法,非常实用了,在此,请师傅受我一拜!我会把这门“绝学”传授给我未来所有旅伴的哈哈哈。

?

8.5:买书了吗?或者买了什么特产?

伊夏:算是买了,也算没买。因为只买了一本手账素材,要送朋友的。

特产其实蛮难描述的,我有买市集上的一些小东西,也有买商场里面的一些,不过总体是不太买得到特色的东西。

就我的观察而言,这里的旅游纪念品是比较寡淡的,内容不丰富,创意也很有限,我唯一买的比较满意的是送给马戏团的红酒塞。

非典型旅游纪念品其实我倒买了不少,这里的dm商店(对标国内屈臣氏)和平价化妆品店其实蛮好买的,各种花香果味的唇膏和好看盒子的妮维雅以及护手霜,给各种妹子们都买了一些,有看到一套包装非常复古好看的化妆品,价格也是很好看,就没买了。

在泽蒙小镇有去到一家小商店买一些手工书签和钩针的杯垫,自用送人两相宜。

在萨拉热窝有去到那个室内的市集,买了波西米亚风格的小手袋,其实室外也有,本来想买个布袋,结果询价后发现并不便宜。在萨拉热窝有个遗憾的小蠢事是脑子里觉得把所有马克都花完了没办法多买了,最后临走时发现还剩下十马克“巨款”,只能留作旅游纪念了。

最后那天只有我留在贝尔格莱德的时候我又去了一次卡拉梅格丹城堡的市集,那天下雨天阴,但摊主们居然都有出摊,在一个小哥哥的摊子上买了陶瓷幸运纽扣,又在一个老太太的摊子上买了邮票。在邮票摊子上挑选的时候,老太太特别热情,一张张讲解给我听,但实在是听不太懂,不过邮票艺术没有国界,基本上看图就知道是什么,我按着自己的兴趣买了一些,最后发现没有计算好零钱,于是想退掉一份,但老奶奶问我是不是中国来的,我说是,她说她爱中国,那份就送我了,感动!

?

吃吃喝喝的松驴:当地的书店氛围怎么样?

伊夏:其实我从中转土耳其就有开始注意书店的部分了,伊斯坦布尔机场里的书店其实规模还可以,不过也是乍一看只有畅销书流行书的感觉。

在贝尔格莱德倒是努力逛了几家书店,有他们本地差不多新华书店级别的vulkan(对不起打不出塞尔维亚语,只能打近似的英文),也有看起来比较类似独立书店或小书店的存在。全程最喜欢的其实是萨拉热窝的一家漫画书店,好,让我一一道来。

那个vulkan和全世界大型连锁书店一样,面面俱到但比较乏味,包括买不出任何东西的文具区和一定堆着哈利波特的畅销区,不过我还是觉得这种书店有意义,特别是去到泽蒙的时候,小镇的各种文教场所都明显少于首都时,连锁书店的存在就特别重要。正如国内很多小镇青年的青少年都是新华书店滋养的一样,这类书店对全球的“小镇青年”都是重要甚至特别的存在。

稍微有特色的书店,则会在橱窗的布置上更用心。虽然这里不可能有亚洲的那些精品店那么精致,但浪漫感觉的营造他们可一点儿不落后,无论是发光二极管还是小摆件,能拿出来装点的一个不落。

这里就想提到米哈伊洛大公街上的一家书店,虽然逛到的时候已经挺晚的,店都关门了,但橱窗依旧亮着,而且看到了上海作家陈丹燕老师的海报,她是塞尔维亚旅游大使呢,前年出版的《捕梦之乡》记述了她来塞尔维亚寻找《哈扎尔辞典》的文化行旅,去年我读过那本,也给朋友代购来着,印象颇深。如今站在贝尔格莱德看着书店橱窗里她的海报,有点兴奋,有点奇幻。

最喜欢的那家漫画店,在落地萨拉热窝那天就瞄到了,隔天去探访,比想象的还别致。它的位置是这个入口进去,上台阶,进入一个有天井似的院子,再下一个小坡,进入书店。这“上上下下”的体验,好像进入一个迷你的先锋书店。

这家书店不简单,进去后第一个房间是阅览室,房间里都是仿佛刚从森林里砍回来的木头椅子桌子,有种森林小学校的错觉,那种放置书籍的方法也很小学阅览室。我想象着附近学校的孩子是不是下课后会在这里坐满,叽叽喳喳地翻看和阅读。左手边走进去,又是两个开间,一个有收银区,一个像是特藏室。有收银区那个是比较多美漫和日漫(当然已经是翻译版的日漫了)的书架,还看到姆明。特藏则有些好像是很古早的版本又或者是南斯拉夫时期的漫画,排布的很满,即便我们不是漫画迷,都能有进入宝藏之感。

实在是碍于文字不通无法阅读,我们只取了一些纪念册和宣传纸就礼貌地出来了,到“地面”的时候我们还在聊,这样的店在这里可以维持和运转吗。还是说全世界爱书的店主都是凭着一条命一口气吊着生存呢,感谢他们这样坚守吧。

如此,好像有点没回答到问题的点子上,松驴问氛围,是想问人们怎么阅读吧,就观察而言,人流不算多也不算少,因为是冬季去的,街上看不到什么读书的人,大家都很冷也不会特别在街上看书,倒是书报亭很多,很多人还是有买报纸的习惯,这个在中国是越来越少了。

以上。

其实全部写完发现还有很多没写到的,比如逛到什么美术馆博物馆(强烈推荐萨拉热窝的波黑国家博物馆!旅伴游记有写哦),比如有没有艳遇哈哈哈(没有的,艳遇都是别人的,我们是抓紧彼此的小可怜),再比如住的公寓酒店如何没有人关心吗呜呜呜(萨拉热窝可是花了“巨款”的呢)。好,既然你们不问,我就贴上我旅伴的文章,以及贴上一批图片,粗暴地再让自己回味一次巴尔干之冬叭。

旅伴游记:游记|波塞没有冬,那什么值得被歌颂

贝尔格莱德公寓里,房东送了城市漫游地图

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

卡拉梅格丹城堡附近修道院

塞尔维亚货币:第纳尔

?

在萨拉热窝逛了很多博物馆,包括城市博物馆,包括藏在小巷深处的影展,还有商场旁边截图露天的战争史展览,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这一张)波黑国家博物馆,八马克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可以纵览全馆三个部分:人文历史、植物园和自然博物,规模堪比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特别是自然博物馆,网罗了全世界从动物到矿石的标本,逛到你腿断。唯一不友好的是很多标注没有英文,感觉主要是对本国居民进行普及教育的地方。

两国交界

?提前祝大家圣诞快乐吧(*^▽^*)?

伊夏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