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世界恐怖主义的早期历史演进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8/24

余建华

原文载《历史与社会文摘》年第3期,注释从略。

?学术争鸣?

世界恐怖主义的早期历史演进

余建华

恐怖主义由来已久,成为威胁当今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国际毒瘤。在此,我们试图从系统研究世界恐怖主义演变的历史轨迹入手,侧重考察冷战结束以前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恐怖主义概念内涵、根源背景、表现特征,希冀获得对世界恐怖主义演进规律的深层次认识,以充实和推进当今有关国际恐怖主义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

古代世界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但作为一种非对称的暴力活动方式、一种血腥残酷的政治打击和威慑手段,广义上的恐怖主义包括恐怖行为、恐怖组织、恐怖理论等等,均是历史上早已有之的社会政治现象。自古以来,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暴力制造恐怖,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的拓疆扩土是以极其残酷的方式进行的,以致亚述在世界历史上永久留下“恐怖帝国”的恶名,这也许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国家恐怖主义。

古代东西方既有征服者和统治集团以残暴镇压手段制造恐怖气氛、维护其统治,以及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因政见不同或争权夺利展开残忍的政治谋杀,也有被压迫者在力量对比非对称、难以正面抵抗的情况下,从暗处以秘密和突袭的恐怖手段进行抗击。古代恐怖行动的袭击目标通常是君王、官员和其他社会精英。在相当久远的东西方历史上,恐怖暗杀时而与反抗暴君统治联系在一起。不仅在东方,刺杀秦始皇的荆轲被认为是铲除暴君而留名青史的英雄,在西方更是有着悠远的“诛戮暴君论”的传统。

在希腊、罗马时代,对专制暴君统治的反抗时常被作为正义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将以武力篡夺政权的僭主视为暴君,而对诛杀僭主者予以道德上的肯定。西塞罗从自然法学说出发,明确提出“诛杀暴君是一种美德”。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一些神职人士和思想家沿袭西塞罗“违反神圣之法的暴政无法要求人民服从”的自然法思想,主张暴政必须抵制乃至推翻,暴君应予废黜乃至诛杀。英国安茹王朝主教和政论家约翰?索尔兹伯里成为中世纪系统地为“诛戮暴君论”提供明确辩护的第一人。他明确提出“暴君应当受到公众的诛杀”。另一主张“诛戮暴君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中世纪晚期的西班牙耶稣会会士马利亚那。他对推翻暴君统治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有权铲除暴君问题持肯定态度。他把“诛杀暴君”作为反抗政治镇压的手段。至中世纪、近代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众多人文主义者,从德西德鲁斯?伊拉斯谟到乔治?布坎南仍然坚持“诛杀暴君合理论”,认为暴君会损害共同体的幸福,理当为人诛杀。源远流长的“诛杀暴君论”,成为从古至今世界恐怖主义史上恐怖行为者的一个重要思想依据和理论支柱。

“恐怖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被专用来指涉雅各宾派专政所采取的系统化的恐怖和威慑政策,为“恐怖统治”(theReignofTerror)的同义语。雅各宾派在言语和写作中时常以积极的意义使用该词来谈论他们自己的革命行为。这时候“恐怖主义”(Terrorism)和“恐怖主义者”或“恐怖分子”(Terrorist)为褒义词。雅各宾恐怖统治由应对时局的权宜之计向一种彻底的社会改造政策演进,作为现代恐怖主义开端的特征明显显露,即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化。革命者以“恐怖主义者”或“恐怖分子”自居,可见雅各宾派将该词用于指称属于革命阵营的自身,并无任何否定性意味。但在年热月政变后,被用来指称雅各宾派政权或雅各宾派政策、体制的“恐怖主义”已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相应地,“恐怖主义者”或“恐怖分子”成为一个指称“滥用权力”罪犯的贬义词。从此,“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者”作为贬义词逐渐在世间流传开来。随后“恐怖主义”在词典中获得“恐怖体制”这一更广的含义。而“恐怖主义者”则是指试图通过一种强制性的恫吓方式来推广其主张的任何人。显然,“恐怖主义”一词时常被赋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恐怖主义”一经问世,便包含了褒贬不一的含义。但这时的“恐怖主义”内涵和外延明显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恐怖主义”概念。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近代俄国革命进程中又可以看到,恐怖主义活动与另一种政治思潮无政府主义联系在一起。近代俄国革命党人的恐怖行动可谓是“职业恐怖主义”的典型。事实上,法国大革命之后,不时有一些反抗专制政府的个人和群体以“恐怖主义者”作为自己的称谓,坦陈自己的斗争策略是“恐怖主义”。19世纪意大利共和主义者卡洛?皮萨凯因提出了为许多后来恐怖主义团体所坚信、奉行的原则,“以行动作宣传”(propagandabydeed)。虽然最终俄国民粹派没有实现瓦解、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目标,但其恐怖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反政府恐怖主义”的典型代表,其组织模式和行动方法为后世的恐怖组织所效仿,在世界恐怖主义演变史上影响深远。虽然无政府主义者声称他们的暴力行动只是针对统治阶层,但实际上许多暴力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大量无辜的百姓。也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使用和平手段,但更多的无政府主义者还是主张使用暴力手段,特别是通过个体的英雄主义暴力行为实现政治目标。可见在19世纪直到20世纪初,“恐怖主义”在当时通常与反抗统治集团专制、暴政的个人暴力极端行为相联系。

在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恐怖主义”这个概念除了指称上层统治集团对下层民众进行统治、镇压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即“政府(型)恐怖主义”外,更多的是指下层民众在进行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即“抵抗(型) 恐怖主义”。20世纪上半叶,世界恐怖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恐怖主义的驱动力从无政府主义思潮转向民族主义诉求,萨拉热窝事件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典型事例。事件不仅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同时开启了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的一个新阶段。从一战爆发前后的20世纪初叶到60年代末,是世界恐怖主义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段。和先前相比,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主义行为在攻击动因、袭击方式、客观效果等方面明显趋于多元化,表现出世界恐怖主义由近代向现代演进、转型的相应特征。其一,恐怖主义类型由单一型过渡为多元型。从一战后到年代这段时期內,世界恐怖主义类型明显转向多元化,既有亚非拉民族主义诉求的恐怖主义,又有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扩张主义驱动下的右翼恐怖主义和政权压迫型的国家恐怖主义,还有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恐怖主义初兴。从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功能看,这一时期的恐怖主义活动具有明显的双重功用。恐怖主义逆历史潮流而动、反人类的罪恶性质遭到一切正义力量唾弃和抨击,在如何评价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恐怖暴力行为则至今争议甚大。其二,恐怖主义袭击手段日趋复杂化。其三,恐怖主义行为策略和性质发生转型。大部分恐怖活动不再以消灭单一的个体作为其最终的目标,而是转而追求恐怖活动所造成的社会轰动效应。其四,恐怖主义的国际化趋势逐渐显现。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争霸、民族争端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开始进入一个恐怖犯罪活动猖獗的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阶段。世界多国出现一大批典型的恐怖组织;如果说此前恐怖暴力行为大多是某些政治势力实现政治目标的辅助手段,而现在恐怖活动已成为其追求政治意图的主要方式;恐怖活动向全球各角落扩展;恐怖行为的手段方式更加多样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日益扩大。世界恐怖主义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阶段,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进入到明显国际化的阶段。世界恐怖主义超越国界,从一国范围内的现象日益演变为“国际恐怖主义”或“跨国恐怖主义”。

到这一时期,恐怖主义已充分显示其反社会、反人类、反人道和反文明的罪恶本质,明显成为国际社会谋求和平与安宁的对立面,成为现代世界的一大毒瘤。恐怖主义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历史现象,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涉的对象及其内涵不尽相同。我们在研究恐怖主义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且要从更广泛的全球化进程与国际体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格局中,挖掘、探究恐怖主义滋生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现实结构性根源,才可能更务实地认识到国际反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真正实现打击与遏制恐怖主义,最终在源头上铲除恐怖主义这一世间毒瘤。(完)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摘自《史林》年第2期

关于《史学月刊》网站的公开声明

据反映和编辑部发现:近期互联网上有假冒的《史学月刊》网站,并以本刊编辑部名义组约稿件、收取费用等。对此非法破坏我刊网站、涉嫌诈骗的犯罪行为,我刊已向公安机关报警立案。

《史学月刊》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8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