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Osterhammel),年出生,德国历史学家,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tKonstanz)历史学与社会学系现代史教授。分别于年和年获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全球史的时间问题”。这里不想一味谈论自己的学术作品——这些作品并不能代表当前全球史研究的前沿,甚至都不能代表德国的全球史研究。而且在时代上也局限于18世纪到20世纪,比恢宏的世界史研究格局要小得多。
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都可以纳入全球史的范畴之内,自己的作品也尝试过其中的几种。我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全球语境中的欧洲史,而不是全球史本身。换句话说,我自认为只是一个兼职的全球史学者,目前仍在继续从事非全球史的研究,尤其是欧洲思想史。对于全球史,我也不太想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更谈不上一套系统的理论。难上加难的是,我对于世界史和全球史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二手资料:夏德明教授论述全球史近年来在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发展的那部杰出著作。该书考察了直到年左右的研究成果(此后的讨论未能涵盖),所以确实存在这样危险,也许我谈论的话题你们觉得相关性有限,或者这个话题早就已经说完了。
在回到“时间”这个话题之前,先来对全球史,尤其是当前西欧的全球史研究作一些概括性的评论。希望尽可能表述简短,以便后面的讨论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中一些内容。
一、有关全球史的七种论点
第一,全球史直接挑战着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家史。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家史建基于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近邻国家)更崇高伟大这一价值判断之上。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家史认为国家四面受敌,它讲述的是被敌人压迫并最终战胜敌人的故事。通常它是统一和同质化的历史,容不得少数群体和外来者。
国别史和这种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家史不应混为一谈。非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家框架内的历史”如今在西欧学术界已成为史学家的准则,我相信全球史与这种国别史绝对兼容。全球史,或者说跨国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