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铭安
小时候就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公益坊,在北虹中学念初一时,全家搬到虹口区少年宫对面,百官街昆山花园路上的西班牙式公寓,因是历史保护建筑,老家还在。离虹口金三角的国际、胜利、虹口和解放四家影剧院只有不足10分钟步行路程,从小就跟着大我七八岁的两个哥哥看电影,能记得最早看的电影是《柳堡的故事》,其主题曲“九九那个艳阳天?”至今还能唱几句,还记住了男主角廖有梁,也就是后来出演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童阿男,电影没放多久就被禁演了,直至文革,才知被禁罪名是爱情描写太多,贬低解放军,荒唐的思维,可笑的罪名很早就漫淹了当时的整个社会。到了二三年级,只要是在国际电影院放映中外新片,我都会自己买票独立观看,基本上一部不错过,否则就到胜利电影院等二轮影院补看。文革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虽然我和同班的7位要好同学加入了红卫兵组织,但都是逍遥派,对挖阶级敌人斗老师从不感兴趣,每天去学校报道后就打篮球,要么练摔跤,那时习武对男生来说是一种时髦,但我们8人始终抱着不欺负他人,也不怕别人欺负的宗旨。由于金三角上的四家影院治安都归属乍浦路街道派出所,又最靠近昆山里委属地,在四川北路商业街成立联防大队时,民警老周和顾根妹支书要我与邻居沙同学牵头,组成联防大队的治安组驻进国际电影院,主要成员就是我们8人,那时,进出四家影院畅通无阻,与影院职工配合默契,减轻了影院治安紧张压力,后期很少有捣乱者来惹事生非。除了影院职工,现在要数我对这些影院的里里外外最熟悉了,对那时上映的电影也有独特的见解。上世纪30年代初期,四家电影院傲居海宁路乍浦路十字路口的四个角,西北角国际,东北角胜利,西南角解放,东南角虹口大戏院,而今留下的只有孤孤单单的国际了。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曾坐落在海宁路乍浦路口,那一带后来成为了早期上海影戏院的集聚地,被称为上海赫赫有名的影剧院“金三角”,又被俗称“51号兵站”,(可参阅《往事随想曲之六》)。鼎盛时期,虹口的影剧院数量超过半百,特别是四川北路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剧院更是成为了上海影剧场的“半壁江山”。八十年代的国际电影院▼现已移名为星美国际影城▼国际电影院位于海宁路号,前身为融光大戏院,由于附近的石库门建筑和广式里弄像雨后春笋般地建起,大批粤人聚居在四川北路两侧的居民住宅群,比如《往事随想曲》糸列中提到的桃源坊、仁智里、德兴里、公益坊等等,再说较远的永乐坊、永安里等居民,只要化4分钱搭1路有轨电车,不到十分钟就到海宁路,于是粤商梁湘甫、梁海生等人瞧准机会,集资建造了融光大戏院。据长辈说国际电影院40年代就有立体电影上映,而我们这代人是60年代才看到立体电影,其中的立体故事片,有陈佩斯父亲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电影院场内原有59排座位,后来开始放宽银幕电影时,前5排撤去而成54排座位,但还是上海座位最长的电影院,比新闸路上的西海电影院的座位仍多出几排。场外有个气派十足的椭园形休息大厅,沿圆顶周边挂满22位中国电影明星的大幅人头像,他们是年被评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22大电影明星。他们的事迹已广为流传,本文只做一些补充,有些可能是首次曝光。庞学勤一一电影表演艺术家,长影的顶樑柱,在多部优秀电影中扮演有性格的角色,深得观众喜爱,尤其是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里,扮演雷振林与饰演高山的王苏娅演的对手戏,配合的天衣无缝,俩人将心中的爱恋之情演绎的多么含蓄,又让观众看出俩人心中的爱已燃烧成一团不灭爱情火焰。著名导演王炎在影片结尾的处理,留下的深沉伏笔,困扰观众多年,当年就有观众写信给大众电影,责问为何没有园满的结局,甚至提议增拍下集,要看到雷振林和高山走入爱情的天堂。这是人性的普世价值,即使在那个时代,人们心中还是充满着爱。文革期间,《独立大队》《战火中的青春》等电影受到批判,庞学勤也成黑尖子,由于其九岁就参加儿童团,部队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虽然受到多次批斗,但没有挨打,不幸中大幸,享年86岁。唯一的遗憾,《战火中的青春》没有像《柳堡的故事》那样,有一首相似于《九九那个艳阳天》的主题曲。片中的经典镜头,让观众们遐想联翩▼附上王苏亚的素装照,以睹其年轻时的风采,其实她后来拍了很多电影,只是不少观众没有注意到,譬如《五朵金花》中金花,《海霞》中饰演阿洪嫂,《邓小平》电视剧中演夫人卓琳等等角色。王苏娅梳小辫的照片,可能是她56年入读北京电影学院拍摄的,当时很少有大明星的留辫素照,说实在,当年我们这帮男生就是喜欢短发梳辩女生,那种青涩纯真形象,看得顺眼,其实当年68届高中女生不少也是纯补大方打扮,也会让你自然留下至今不忘的怀念。
然而,对当今社会那些刻意打扮,塗脂抹粉的大明星,往往不肖一顾,前二年只晓得范爷是演小品的,与赵本山搭档的范,今年才知还有一个女性范爷,两个范爷,搞得我在某些人面前啼笑皆非,只得争辯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看过女范爷的演出,其实也只记住了赵微一人。
庆幸的是,随着目前事态的发展,真如我们过来人所料,当今电影界是个道道地地的特大染缸,不知斤两,不懂自重自爱的女生,一旦踏入,有势有权的人只会当你是随时可抛弃的马前卒,悲剧往往就这样发生了。
谢芳和孙道临,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演员,俩人的电影基本上都看过,在《早春二月》中都将柔石小说“二月”主人公演真,演话了,除了俩人天赋的演技外,出生于书香门第大有关系,俩人都耳濡目染民国时期的社会风气,长辈们的扮相举止,再说谢芳原是武汉歌剧院的台柱,孙道临38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哲学糸,俩人骨子里渗透着所谓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和气质,自然而然溢露在剧情的角色中。俩人精堪而流畅的演技,使《早春二月》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不可缺的经典电影。改革开放后,毒草电影《早春二月》解禁,我又看了一遍,人成熟了,理解也不同,真如多数人所评,百看不厌。最近又兴起民国风,众多的反映民国时期的影视剧中,只有小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还可以看看,毕竟她没有体验过民国时期的真实社会风貌,对此也不能过分求全,然而还是要提醒要拍类似《早春二月》这样电影,编剧导演演员,至少要都看些民国时期作家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虹口区四川北路附近的两所市重点中学也出了俩位大明星,复兴中学的祝希娟,由她主演的《红色娘子军》红遍大江南北,而这部影片中竟然还有2人也上榜“22大明星”。上例二照所示是八一电影厂的王心刚和北影的老演员陈强,已众所周知,就不用累述。只不过看到英俊的王心刚,让我想起他主演的电影《海鹰》,这与当前的中美关系大有关联。影照中的一个镜头,在鱼雷快艇的“刺刀见红”的威逼下,美国军舰退了,真是大快人心,这部影片好像是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不过,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老油条”,五十几年后,纸老虎又在南海惹事生非。左侧是王心刚扮演的队长,右侧是张勇手扮演的水手长▼最近央视报道,我海军驱逐舰驱离美驱逐舰时,两舰只相距41米,千均一发之间,差点相撞,这次老美又退缩了,但是我高兴不起来,至今还没有对付“老油条”的有效措施,可否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到时一了百了。話说回来,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牺牲的士气绝不能丢。作为内行都知道,由于船舰是没有刹车装置,只能倒车或转向来避撞,假设当时美舰航速是20海里(36公里/时),41米的距离只需9秒就要追尾相撞,两舰长度都超过米,在这种状况下,避免了相撞确是不容易,就纯技术而言,俩位舰长的航海驾驶经验够老道的了,尤其是何时下令避撞命令确实要精准至极,这包涵着谁认“输”的大学问。若您有兴趣,可阅看《舰船知识》年第九期,本人撰写的《出云级航母化改装和F-35B的作战使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几年后的日本航空母舰,不久的将来中美日航母是否会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重現上述历史情节,拭目以待吧。上图是电影《红色娘子军》当时的宣传照,祝希娟(扮演吴琼花)旁边是向梅(扮演红莲),说来也有趣,其实向梅57年就与秦怡一起演了《女篮五号》,出道比祝希娟还早。左二蹲者为青葱岁月时向梅▼看到向梅年轻时的优雅素装留影,阅者肯定会猜到,她生不逢时。不错,在那工农兵影视铺天盖地时代,哪位导演敢让她扮演某角色,那是自讨苦吃。由于向梅生来俱有的美而不媚的气质,使她在文革时期,一直默默无闻。改革开放一声春雷,焕发了向梅的艺术青春,她在电影《蓝色档案》中表演,尤其是她以一袭“安娜式”黑丝绒旗袍,一出场就艳压群芳,典雅的气质让剧情中的群众演员的赞叹表情油然而生,此一形象至今还被观众奉为经典。年,向梅被授予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表演奖(金凤凰奖),这是电影艺术专业奖。《蓝色档案》中扮演地下党的梁波罗(见上图),也是他文革后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早在61年,梁波罗就在电影《51号兵站》中饰演“小老大”梁洪,他可是我们老三届心目中的男神。64年,梁波罗拍摄了《小足球队》,扮演了“反面角色”的无业社会青年,从而让观众误认为,他饰演的角色形象就是当时“上海小开”的腔调。文革十年耽搁了梁波罗黄金时代的表演生涯,改革开放后,这位广东中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高中毕业于华师大一附中,上海戏剧学院科班生,不甘示弱,重新活跃在银幕舞台,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的特别荣誉奖。电影《小足球队》主要是拍摄初中生的故事,都是中学生扮演了其中的角色,记得在北虹中学读初二时,电影《小足球队员》剧组,来我校(北虹中学)海选学生演员,当时学校很热闹,我下意识感觉到,学生会的那个叫唐yiaqing女同学一定会被选中,因她外貌亮丽,性格健康开朗,有文艺潜质,普通话标准动听,极有天赋。果然不出我所料,她顺利入选,為我校争了光。
《小足球队》电影海报▼初二时,由我编导的独幕话剧《红岩》在北虹中学获得很大的成功,剧长约20分钟,剧中五个人物都由同班同学扮演,在审讯室,面对国民党军统少将许飞鹏,特务副官和特务的威迫利诱下,重庆地下党组织的许云峰和成岗,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自我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
当时,我们初二(3)班的《红岩》不仅被校内各班级请去演出,还清楚地记得期末结束前几天,班文体委员柯蓓芬陪同学生会干事唐yanqin找到我,通知我,独幕话剧将在学校大礼堂演出,作为期末的全校师生大会上的压轴戏。这是我第一次与不是同班的女生讲话。大礼堂的演出相当成功,唐是演出节目的报幕员,用一口漂亮的普通话报幕,至今不忘,后来得知其老家是无锡人,非常感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问她,为何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礼堂演出的第二天,唐同学又率我们《红岩》剧组,去学校对门的南浔路小学演出,好象那天她告诉我,要做好准备,《红岩》剧组要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文艺汇报演出。当时很兴奋,没想到第一次自己编导的作品成功了,其实在初二上半学期,因受在上海音乐院读书的哥哥的影响,开始观看活剧演出,当年北京人艺来沪巡迴演出,我在中国大戏院观看了人艺的《蔡文姬》和《卧薪尝胆》后,觉得话剧与电影展现的是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剧中的对话太精彩,演员们开口溜出的普通话,那京味嗓音,让我觉得是一种全新听觉的享受,此后就迷恋于阅读话剧剧本,当我看完苏联电影《秘密使者》的分镜头剧本时,认为将小说中的情节用对话形式表现並不难,于是就萌发出将小说《红岩》中审讯情节编成了独幕活剧的念头,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红岩》参加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之事就不了了之了,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也没有追问,但是困扰多年,近年常与好友谈起,若汇演成功,又无文革,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整个人生规迹就不一样了,所以没有十年动乱,老三届的命运注定与现在大相径庭。▲上列黑白照:前排右七是尊敬的班主任许尚志老师,大力支持排练独幕话剧《红岩》前排右八北虹中字校长,批准学校民兵连的二枝美式卡宾枪作为道具。第二排右二班文体委员柯蓓芬。第三排右四徐本初扮演审讯室特务。后排右一林定海扮演特务副官。后排右五王接恒扮演成岗,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编辑,穿着一件血淋淋(洒的红墨水)的白衬衫,当他大声豪迈朗诵《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诗时,剧情达到高潮,台下掌声雷动。因为我将小说中不同场合的“审讯”和"自白"情节合二为一,这是我对剧本构思的特别之处。后排右七李德伟扮演有地下党负责人许云峰,他穿许老师年青时穿着的长衫,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表演出一副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干部的气派。后排右八吴若珉扮演军统头子徐鹏飞,可能他演的太到位了,于是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足实感叹的,荒唐之极的,但愿我们子孙辈不会再遇见的这种无法解释的“怪事”。若珉左侧是我。最近,通过投稿美篇,寻到了“忆北虹”的同学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