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梦想很多,大多数不着边际,仿若山中的野花,不经意间就开了,不经意间又落了。然而,开开落落,总还是让苦涩的童年变得五彩斑斓。在童年众多的梦想中,有一个梦想最为真实,最是魂牵梦萦,一本小人书占据了整个童年的梦想。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小人书,最初只看“人人”不看文字,因为文字是不认识的。因此,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猜“画”。若是拿到了一本小人书,还是蛮认真地去看的,最喜欢看那些打斗的场景、爆炸的场景,通过画面海阔天空地猜测,虽然大多数时候的猜测与书中的故事情节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还是非常开心的。
我拥有的第一本小人书是父亲送我的,一天,父亲从地里劳动回来,神秘兮兮地问我喜不喜欢小人书,我说喜欢。父亲便从胳肢窝里拿出一本小人书递给我,我当然喜之不尽。那是一本素描连环画,早已经没有了封面封底,甚至前后两端好多页码也被撕扯的残缺不全。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的不得了。看到我欣喜的样子,父亲的脸上反倒显出一种不自在来,我知道,父亲是因为没有给我买一本崭新的小人书而感到愧疚。他也很难啊,辛苦劳作一天,所挣工分不过二三毛钱,不够买一本页码厚实的小人书。就是这点收入,还得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用度,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村生活条件稍好一些的人家,家里总会有一两本小人书的,但我们是借不来的,大人们也是借不来的,因为他们都不识字。小人书只在哥哥姐姐们中间传阅,因为不论谁家有小人书,那一定是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人所有。我非常羡慕哥哥姐姐,他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别人家小人书,我常常央求他们帮我借本小人书回来,满足我小小的愿望,他们总是不肯。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同学带连环画来上学。谁想看是要讲条件的:要么帮着写作业,要么替对方值日打扫卫生。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帮写作业不在话下,打扫卫生也是分分钟的事。我隔三差五地可以看小人书了。最奢侈的时候,天天有小人书看,最多一次,竟然借到了六本。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如饥似渴地一宿看完全部的小人书。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突然间什么东西也看不清了,大队赤脚医生说是得了急性角膜炎,给我配了瓶眼药水,叮嘱我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在光线暗淡的灯下看书。赤脚医生不会想到,那时的我,早已像酒鬼贪恋烧酒,赌徒痴迷赌博一样,深深迷恋小人书不能自拔。
晚上不能看书,放学后要去拔草喂羊,再加上眼疾没有完全康复,替写作业是不可能了,班主任临时取消了我打扫卫生的资格,赤脚医生吩咐过,我的眼睛要避免遭灰尘感染。这下没人给我看小人书了。
突然之间没有小人书看,非常的不适应。所以,只要拿住一本小人书,必定要把书中所有的字一个不落地看完,哪怕是封底的版权页,也一定要看的。于是便掌握了很多关于书籍的专业术语,知道了什么是素描、水彩,什么是木刻、漫画。
我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是素描版的《十五贯》,书中的故事情节基本上与戏剧《十五贯》相同,我特别想要一本戏剧版的《十五贯》,只是书店没得卖。父亲最理解我对小人书的痴迷,不再干预我借书、买书、看书了,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起来,只要手头有点钱,就千方百计地买小人书。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偷偷地买了五六本小人书,版本也不一样,有线描、水彩、木刻、漫画、工笔,我最喜欢的是线描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木刻板的《杨门女将》、年画版的《铁道游击队》。尤其《杨门女将》,是我在街头从一个年龄比我小的城里孩子手头倒买来的旧书,六十四开本,定价一毛七分钱,小男孩硬是卖我两毛钱。我钟爱《杨门女将》,很大程度上与多花三分冤枉钱有着密切的关联。
买到《大闹天宫》之后,高兴的几天都睡不好,这是一本彩色连环画,是根据同名美术电影《大闹天宫》改编过来的。白天,装在书包不离身;晚上,压在枕头下面,怕不懂事的弟弟们翻书包将连环画损坏。但终究还是被弟弟们发现后藏了起来,我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跟他们要了回来。自打买上影视版的连环画后,再也不喜欢其他版本的小人书了,《刘三姐》《红楼梦》《保密局的枪声》《小花》《洪湖赤卫队》,这些都是影视版的。但这些书终究还是抵不住多卷本的《三国演义》,虽然它不是影视版,可那是多卷本的十六册。可惜那一套书要好几块钱,凭我的实力,那是无论如何买不起的,即便买得起,也没处去买。那时,好像全县城也只有一套《三国演义》,那人就在街头摆书摊,清一色的小人书,每看一本小人书收费一毛钱。喜欢《三国演义》的不止我一人,经常有人到地摊前打问小人书从哪儿买的,地摊主说是在西安买的,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得意。有人便说,再去西安的时候捎一套回来。地摊主满脸堆笑着、满口答应着。事实上,别说买了,就算看完全套的《三国演义》都要一块六毛钱。我连这个愿望都实现不了,更别说独自拥有一套了。
从亲戚手头买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后,几乎再没买小人书。本来这本书是“金屋藏娇”绝不外借的。不知被谁泄露了秘密,终究还是暴露在了众人的期待中。同村的半大后生人人争着要看,他们借书不像同学们那样守信用,自己看完后,随手就给了别人,传来传去,很快就消失了。最后,还是我一路追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书从邻村找了回来,在外漂泊了整整一年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才重新回到我的身边,可惜此时的它,早已面目全非,被撕扯的凌乱不堪,为此,我哭了好几鼻子。
经此磨难,我再也没有买小人书,其间,有一定因素是对成年人的不信任,而更主要的是,我已经上初中了,学业日紧,还有就是小人书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读书欲望,我开始读成人书了。后来,离开家乡闯荡社会,那些小人书早已被亲戚家的孩子瓜分去了,现在应该早已不复存在了。
读书可使人聪颖,博闻,广识,可以点亮生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及学习型社会精神,鄂尔多斯日报·都市版开设“点亮生活·我的读书故事”栏目,现面向社会广泛征稿。
征稿内容: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可以是买书、借书、淘书、藏书、抄书、阅读分享等故事,也可以是荐书、读书有感,亦或是“寻章摘句”觅得的人生妙语、领悟生活真谛,以及读书过程中遭遇的酸甜苦辣故事均可。
征稿体裁:以散文、记叙文、随笔为主,字数在字左右。稿件要求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内容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较强的可读性;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公开发表、出版;来稿请注明“点亮生活·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字样,并写清投稿人姓名、单位、地址及联系电话。所有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电子稿件发至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