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燕十三
备注:夜幕下的西安北站
PART1-高铁之臂
随着全球贸易的萎缩,大航海时代正走在经济周期的低点,未来将持续衰退!
以高铁为代表的陆地交通,正在重塑经济格局,一个“大高铁时代”已经诞生,在经济大变局之中,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正率先在全球实现“内陆的复兴”。
大航海时代,历经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到英国,轮流称霸全球,中国被动挨打;大高铁时代,中国向南亚、中亚、非洲广泛输入人口、文化、技术、资本等,引领交通技术潮流,陆权时代回归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性。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终于从经济被长期封锁中逐渐解套,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制造业+出口”,通过市场换技术,实现制造兴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由于物流链在沿海城市,因此,七十年代末,国内相继设立了五座经济特区,全部都是拥有优质港口的沿海城市。
进入千禧年之后,世界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为了对抗美元体制下的资本和制度双重输入,中国对中亚、东南亚、非洲输入中国商品和资本。为了引流资本,大量投建高铁项目。加之制造业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推动中西部城市崛起,正在酝酿新的城市机遇。
“陆权回归”的语境之下,中国正全面进入“大高铁时代”,在这个阶段,谁立足于高铁枢纽点,谁就站在大国崛起的臂膀之上!
大西安作为中国高铁枢纽之一,列榜全国三强,拥有“米字型”路网,向八个方向辐射延伸。截止年年底,四个方向开通高铁,到年将有六个方向开通。在“大高铁时代”,凭借优越的交通资源,西安无疑已经站在国家的风口之上。
备注:一带一路战略中欧列车长安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2-擎动西安
如何塑造“大高铁时代”西安的国家站位?除了接受一系列国家给予之外,西安如何发动自身力量,将“米字型”路网,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日本历史作家杉山正明写过一本书叫做《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站在一个历史的维度来剖析大元王朝,如何实施“重商主义”(蒙古自由主义),启动丝绸之路。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交流”,不仅展开“全球购”,还要积极促进国际间的交流。
大高铁时代背景之下,交流推动经济,经济驱动发展。纵观以往城市发展轨迹,大型会议都是城市开发的一个启动键,每一次大型会议之后,都酝酿着一个城市的崛起。
年奥运会,年济南全运会,年上海世博会,年广州亚运会,年杭州G20峰会,年厦门金砖会议.....
一次盛会之后,换来的是全国乃至于全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