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分享编辑们对当代生活的一种观察。这周,我们发表了报道《徐浩峰:一个作者和他的时代》,讲述一个作者导演的成长史和他的十年职业生涯。本文记录了她采访和写作的一些思考。
···············今年,我断断续续在写一篇关于徐浩峰导演的稿子。也没有什么新闻由头,一部分原因是很久没看到他的作品,想知道这位作者导演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没想到,写得非常艰难。日常有其他工作,写一篇没有时效性的稿件,过程总是被许多突发新闻事件打断。工作琐碎、差旅、承接各方情绪,我时常感觉自己像《汤姆和杰瑞》里的猫,一次次被拍成肉饼。之前写作所拥有的完整的时间和状态,现在完全不存在了。稿子从冬天拖到夏天,非常惭愧地想,还是能力问题,写这篇稿的时间,徐浩峰都能拍一部电影了,说不定同时又出了本书。
写一个作者的危险,就是容易陷入与他的竞争——
“凌晨1、2点的时候,徐皓峰起床开始写作。”
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时间我还没睡,人家都起床写作了。
“进入写作周期,需要远离诱惑。吃一顿饭,肠胃活动很久,影响思考,就尽量少吃。食物主要是面或粥,食而不知其味,一定不能让人喜欢吃这件事。营养不够,补充点维生素C。大量喝茶。”
写稿的焦虑如果不以美食缓解,要怎么办呢?但事实的确是,吃饭误稿,容易困。喝茶是有益的。
“徐浩峰精力充沛。‘我觉得他就是个超人,就不睡觉的那种’,《师父》的剪辑师何思思说。他们合作期间,徐浩峰上午9点到剪辑室工作,晚上去教课——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何思思经常早上收到徐浩峰夜里两三点发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