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唐
文摘
露天影院放什么
文/三科唐
源/《看电影》杂志
不盈利的露天电影院,通常是作为文化或旅游项目存在。在中国,它曾是数亿农民和工人看电影的唯一渠道,现今仍然流动存在于偏远地区。在欧洲,露天电影院发展出花样繁多的形式,充分利用空间,打造休闲观影环境。尽管露天电影院最吸引人的不是电影,但放什么电影也是值得考究的事情。过于缺乏吸引力也会折损观影体验。
重教育轻娱乐
01
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孩子,或许经历过露天电影院鼎盛期的余威。我记忆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流动放映队搞的露天放映,是在村小学的大门口,周边几个大队的村民来了几十人。显然,那时(九十年代中期)的很多农民已经对露天电影失去了兴趣。
后来,路边的烧烤店也有在店外支棱起一块小幕布,用电脑和投影仪放电影的,放的多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以及最新流行的电影。这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现象。电影只是给顾客助兴的背景。
众所周知,动放映队由国家拨款支持,深入广大农村、乡镇放映电影。因而,选择的影片多是革命历史题材,或是反映了民族团结、社会与民生的进步电影,如[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五朵金花][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等等;少数是来自东欧、前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或第三世界的电影,例如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前苏联的[雁南飞]、朝鲜的[卖花姑娘][春香传],印度的[流浪者][大篷车]等等。不管怎样,这些影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02
我在小学门口看的那场露天放映,片名是长大后上网查出来的。主演是当时因为电视剧《寇老西儿》而人气很高的葛优。这部剧应该是年在我们当地电视台播出。那时,没手机、没网络,天黑之后,家家户户的人就坐到只能收到几个地方台的电视机旁,有啥看啥,选择性少。
流动放映队在小学门口搭起简单的幕布,架好老旧的胶片放映机。不想看电视的观众,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聚到一起,享受难得的集体娱乐。
农民看电影不认人名,你说这是哪个哪个明星演的,他们不知道,可能也不太在意。他们认脸,画面中只要看到熟脸,就很开心,甚至激动-这不是电视上的那谁吗?激动是因为他们熟悉的演员在电影里的形象,颠覆了其在电视剧中的形象。就像老朋友突然变了样,不免令人惊讶好奇。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烈火金钢],抗日题材,葛优饰演的伪军小头目刁世贵,因结婚当日,妻子遭日军玷污迫害,而被策反起义。看着死去的妻子,刁世贵愤怒地喊出一句脏话,成为他决心抗日的信号。
03
很多年以后,影片的大部分情节我已忘记,但他骂人时坚毅痛苦的眼神特写,始终记在心里。当时这场戏,也是现场观众激动叫好的地方。我们那的人习惯把战争片称作“打仗片”。他们在这些电影里能够获得民族精神的共鸣。
八十年代后,虽然主旋律电影仍是露天放映的主流,但也开始引入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商业电影,题材逐渐多元化。第一部在中国内地爆红的合拍片[少林寺],自然成了露天电影的新宠。
这部电影带给当时观众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很久或者压根没有看过古装动作电影;故事背景少林寺更是超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颠覆了他们长久以来接受的现实主义电影的洗礼;再加上明快的节奏、个人化的情绪,无不释放了他们压抑许久的精神世界。[少林寺]引发的精神震荡,足以与当时的日本电影[追捕]、录像厅时代的港片相提并论。
今天的观众不再会有那种饥渴体验。他们拥有更多选择,见识过各类风格的影片。仍在偏远地区进行的“电影下乡”活动,即使选择风靡全国的电影,如[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引发万人空巷的观影潮。
大众与经典
01
年7月,姜文的[邪不压正]在北京古北水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首映礼。幕布的远处,依稀可见古长城遗址。当日天气阴沉,主办方给每个座位上放了一次性雨衣。好在没有下雨,电影正常放完,但口碑却不如预想的那样好。除了导演请来的嘉宾好友,碍于面子要夸奖一番,普通观众和媒体,不少人露出了尴尬的微笑,私下里三三两两地说着真心话。
一个经验之谈,首映礼的口碑通常不值得信任。一来,很多关系户必须商业或友情吹捧一下,二来,有的观众容易被“提前看片”的滤镜蒙蔽心智,想要在社交平台炫耀一番。所以,首映礼评论得反着看。夸奖的人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地夸,但说不好看的,肯定是真心认为不好看。露天电影加首映滤镜,也没有给[邪不压正]带来第一波好评。不出意料,上映之后迎来了更大的争议。
中国导演中,张艺谋和贾樟柯都是有露天电影情怀的导演。张艺谋年轻时下过乡,当过知青,露天电影正是他那代人的电影启蒙。贾樟柯生于年,比老谋子小20岁,也对中国特有的露天电影文化存有记忆。在夏纳电影节60周年纪念短片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里,张艺谋所拍的短片讲的是一段露天电影下滋生的小情缘。
贾樟柯创办平遥电影展时,专门建了一座露天电影院,取名“站台”--出自他的同名经典电影。年,意大利影片[幸福的拉扎罗]在此放映。尽管10月的平遥,夜晚气温低到10度以下,加上阵阵寒风,户外观影着实算是一种受罪,但观众热情不减,毕竟机会难得。
02
后来,每每气温骤降时,人们就会相互提醒,去“站台”看电影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是不管怎样提醒,总会看到从“站台”走出来的人抱怨“快冻死”了。如果不是国内外经典或热门电影在此展映,真不知道谁愿受那个罪,在寒冷的户外看电影。
这也就是为什么露天电影放映多是在夏季举办。五月的戛纳电影节可以搞沙滩放映,清爽的海风吹过,刚刚好。二月的柏林电影节就不太适合搞露天放映了,寒风掠过,疲惫的记者们第二天可能就得住院了。
经典修复老片、已经下映的热门商业大片、小众文艺片、独立电影,为露天电影院提供了丰富的片源。电影节的露天电影院偏爱经典影片,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李安的[卧虎藏龙]在戛纳的沙滩做过纪念展映。
非专业电影节举办的露天电影院,如广场、景区、公园、顶楼等特色露天电影院,则会根据主办方和目标观众的不同,选择相应主题的电影。公园露天影院和汽车影院,可能更偏爱刺激的商业大片,顶楼的露天影院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或许会用小众文艺片和独立电影吸引专程而来的观众。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国家,露天电影院都还是一种小众的文化体验。以电影的名义,丰富公众的娱乐生活。
·END·
穷凶极恶小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