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之一——“,DONTFORGET!”(,永远铭记!),莫斯塔尔,波黑。
“,NEVERFORGET!”(,永不遗忘!)
这是莫斯塔尔市区距离游客最多的老石桥附近,主要街道上的一处墙壁上用大写加粗的鲜红色字体写下的句子。不像萨拉热窝的战争玫瑰的隐秘细腻,莫斯塔尔这座如今的度假小城,对战争的纪念在游乐的人潮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倔强。
在波黑,我第一次被老人当街拦下来讲述历史,就发生在莫斯塔尔。
“……波黑……战争……炸弹……死亡……士兵……他们这些杀手……屠杀……夜里……睡觉的邻居……叛徒……审讯折磨……墙壁……逃跑……血……残缺……和平……铭记……回来……朋友…………”
老人的叙述,情绪激动,语句断断续续,只有几个关键词反复重复,但关于莫斯塔尔那段灰暗的历史面貌却也早已清晰无比。虽然,在那场波黑内战中,也许萨拉热窝围城战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是最残酷的,但莫斯塔尔的市民们生活的变化也许才是最惨烈的。
毁坏——随处可见的战争遗迹,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位于波黑南部,由于地理位置与克罗地亚相近,莫斯塔尔在历史上就有伊利里亚人生活的痕迹,罗马时期还曾被划归达尔马提亚行政区。罗马帝国灭亡后,斯拉夫人与奥斯曼人相继来到这里,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也就此在这片土地上比邻而生。由于波黑多山地,交通多不便,因此莫斯塔尔作为通向亚得里亚海路上的必经之地,由于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兴盛,在历史上,各国商人、各种信仰文化往来频繁,一直是该国种族最混杂的城市。
天然的地理位置,加上后天的政策因素,多样的民族,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莫斯塔尔拥有十分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年7月,作为波黑为数不多的几处文化遗产,莫斯塔尔老桥与其附近的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莫斯塔尔来说,小城故事多,一座老石桥足矣。
莫斯塔尔的城市名称就来自这座老石桥。在当地语言里,城市名称莫斯塔尔(Mostar)中的“Most”是桥的意思,而守桥人则为“Mostari”。现在能找到的和石桥相关的最古老的资料,是一份来自十五世纪中后期拉古萨共和国的议会文书,据文书描述,当时在内雷特瓦河沿岸的村庄中,在立于悬崖边的两个石塔间有一座木桥相连接。石桥附近有着当地最繁忙的老市场,因此,在当时,这座石桥就是这里市民城市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这座城市与这座桥之间无法分割的纽带。
年,在取代罗马人彻底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后,一向财大气粗的奥斯曼帝国领导人决定要在这块帝国新疆域上展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让自己的新臣民们早日共同沐浴新帝国的荣耀。因此,当时的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专门委托设计师MimarHayreddin,足足花费了9年时间来修建这座单拱石桥,以代替原来的木桥。当时完工后的桥梁全长约27.34米,桥宽约4.55米,最高处距水面约20米,是当时全世界最宽的桥。与萨拉热窝一样,这段时期同样也是莫斯塔尔的城市历史上的最高光时刻,直到那场战争的到来。
年波黑内战爆发,同年9月,老桥在长达几小时的炮击中被严重摧毁(下令毁桥的几名元凶在年被国际法庭判处数年监禁)。对这座城市来说,曾经十分自豪也饱受倾慕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与多样化的民族构成,在战时,却成了莫斯塔尔市民最大的噩梦。一夕之间,朋友变仇敌,平时对双方宗教信仰的几句无心的玩笑,此时便成了最大的杀机。整个内战期间,除了几次双方各自报复的几次集中营式的屠杀外,像莫斯塔尔一样整个城市都陷入混乱的情况却并不多见,突然却又最是暴力,缺乏组织却极度疯狂。在那个不眠之夜,老石桥就成了所有莫斯塔尔市民的生命之桥。对双方来说,这座沟通两岸的老石桥,一开始是被屠杀者阻隔市民逃跑而炸掉,之后由于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阻隔屠杀者的撤退以及敌人援助的到来,又被当地逐渐占据上风的反抗市民再次彻底摧毁。战争的生命之光在明灭忽闪,身处杀戮之地,让这座老石桥见证了这座城市太多的悲剧。
年,战争终于结束。莫斯塔尔市政府立刻便开始着手筹备老石桥的重建工作。修复的石料一部分是用的当时被炸入河中的大桥碎石,另有一部分则在附近就地取材,设计和被炸之前基本保持原样不变。这项重建工作最终于年完成,此时的莫斯塔尔,小城市民的生活早已慢慢回复往日的平静喧闹,好像和这座老石桥一起重获新生一样,一年后,这座建于二十一世纪却极富十六世纪奥斯曼艺术风格的“老桥”与其周边老城区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
小镇中心——老石桥,莫斯塔尔。
如今,硝烟早已在莫斯塔尔散去,这座迷人的历史文化名城再次成为黑塞哥维那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国家最现代最豪华的列车,也专门从萨拉热窝开来。在游客的蜂拥而至中,这块曾经的杀戮之地成为了整个波黑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
休闲、度假这些只让人们想到蓝天戏水的关键词,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莫斯塔尔的理由,在这对这座城市来说不可谓不大的变化中,老石桥一如既往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娱乐——河畔,莫斯塔尔。
自年起,莫斯塔尔的老桥“跳桥”活动就成了小城几乎每个小男孩的梦想之一。随着老石桥的重建,当地政府觉得恢复这个传统活动,会是一条唤起当地民众勇气与对这座城市自豪感的极佳纽带。经过几年的卖力宣传与组织,如今每年在内特雷瓦河水势最大的夏季,飞跃莫斯塔尔老石桥的活动,吸引着全世界的冒险者来此挑战。由着这带起的势头,有不少年轻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因此,现在除了庆祝活动期间和太过寒冷的天气里,老石桥上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人从二十多米的高空跃下。这时,无论是老桥上,还是河岸两边,试跳者周围都聚集着一群为这一跃而鼓掌喝彩的观众。当然,也要随时准备好小费。也因此,老石桥附近也变得愈加拥挤——跳桥者的小伙伴要拿着帽子从桥沿走到河底收够足够的“跳”动资金。
这一跳,确实是价值千金。
不仅养活了老城里许多专以此为生的年轻“跳水运动员”们,也展现了老城重生的勇气。而这种摆脱过去沉重包袱的历史之跃,确实让这座城市显现出了轻装上路的风气,由此吸引的人流所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毕竟谁也不想去到一个拥有沉重历史的地方来放松度假给自己找不痛快。
由此,借着旅游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的东风,莫斯塔尔的休闲观光游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从因冶炼作坊而繁荣至今的老城市集,到因开放包容而建成至今的清真寺、教堂与贵族庭院,从香气四溢的波黑烤肉到新鲜的涅乌姆海产,从甜腻的干果到物美价廉的本地葡萄酒……由着亚得里亚海不足20公里的海岸线,再凭借国家政策的扶持,如今的莫斯塔尔以老石桥为中心,和整座修葺一新的古城一起,将“休闲度假”的城市名片传遍周边各地。漫步在莫斯塔尔,老石桥附近的人潮汹涌,在旅游旺季的中午时分,虽然顶着烈日,却不仅不消散,反而越发拥挤,简直是双脚离地、被驾着往前游览……
如今,整座古城浓浓的休闲度假风,丝毫不见那段暗无天日的昨日梦魇,拥挤的人流与大声讨价还价的嬉笑声,不分日夜,从老石桥的这一头一直传到那一头。
也许也有不少人,像那位激动的老爷爷一样暗地里对此颇有微词,但就像那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纵身一跃一样,夕阳西下,走到那人声鼎沸的高处,将各自生活抛在身后,一头扎入澄碧如洗的内特雷瓦河水里——
呼吸、放空、撞击、黑暗、窒息、冰冷、呼吸。
这样逃出杀戮之地的纪念方式不也挺好吗?
夜色里的跳桥人——老石桥,莫斯塔尔。
灯——老石桥商业区,莫斯塔尔
TIPS:
更多文章,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