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经济 >> 正文 >> 正文

金砖国际ldquo啊,朋友再见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1/16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啊,朋友再见!”……

中塞两国艺术家薪火相传颂友谊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这是一首暴露年龄的歌曲。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这部南斯拉夫影片《桥》,让这首意大利民歌《BellaCiao》传唱至今,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让人热血沸腾的南斯拉夫影片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黑名单上的人》……

▲电影《桥》剧照▲啊朋友再见电影《桥》主题曲▲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这些电影和歌曲见证了中塞两国的伙伴关系,也是两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回忆。

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边战场上有奋起的中国人民,从当时中国的进步报刊上了解到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模范”,敬仰“强人”铁托。西边战场则有英勇的南斯拉夫人民,游击队员津津有味地读着《中国游击队的万里长征》和《中国青年的斗争》。

最终,在结束了东西战场的战事后,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个全新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年1月2日正式建交成了“拜把兄弟”,65年过去了!中国与南斯拉夫似乎总是能找到冲破历史羁绊的出路。

我们是“铁杆兄弟”,在年的那次访问中,已85岁高龄的铁托主动要求瞻仰当时尚未对外开放的毛主席纪念堂,兴致勃勃地游览长城,在西湖刘庄住地与大家同唱南斯拉夫游击队老歌……在他看来,那是一次“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超乎预料”“将永远铭记心中的伟大经历”。

年,铁托带来中国的不只是橄榄枝,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

在铁托的带领下,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南斯拉夫一度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了迫切想要取经、发展经济的中国代表团考察学习的主要对象国。那里实行的企业“劳动者自治”“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及农业、企业管理,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照。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见证了南斯拉夫解体,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组建,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直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

而更让中国与塞尔维亚人世代难忘的莫过于年5月7日。

就在那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向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投掷的数枚导弹,导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被炸身亡。这段共同的悲愤记忆让我们从发展经济的伙伴又升华成了“过命的兄弟”。正如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所说,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是中国朋友依旧坚守在贝尔格莱德。

经过时间与鲜血考验,这对有着“钢铁般友谊”的真朋友更是一次又一次在涉及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尊重和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一个是热情不熄的火焰:“火,是我用我的双手塑造了你的火焰,一切谨遵命运使然。你无声的燃烧让我的心变得温暖……”;一个是触不可及的梦境:“恋人,你站在地平线上,我摸不到你,吻不到你,我无法擦干你脸上的泪水……”。经过近一个月的策划、拍摄和制作,来自中国和塞尔维亚的两位艺术家完成了两首特别的诗朗诵,声音穿越时空,为抗“疫”中的中塞人民传递力量、温暖和情谊。

视频中,中国演员田水和塞尔维亚演员马尔科·斯托扬诺维奇(MarkoStojanovi?)分别用汉语和塞尔维亚语互诵两国的诗歌。他们天各一方,在各自所在的城市——上海和贝尔格莱德——面对镜头和话筒,完成了这场“隔空”录制。

中塞艺术家“同框”

友谊之火长燃不熄

作为短视频的首批观众,塞尔维亚驻沪总领事戴阳·马林科维奇(DejanMarinkovi?)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两位艺术家朗诵的诗歌之一,是塞尔维亚诗歌《火,是我塑造了你的火焰》。总领事说,在塞尔维亚,火不仅象征着爱情,也象征着生命之初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让他想起中塞两国历史上的种种美好交往瞬间,更期待双方的友谊能够一代代薪火相传。

塞尔维亚驻沪总领事戴阳·马林科维奇。摄影:张军霞

谈及视频中另一首诗《梦境》,总领事也有特别的体会。这首感情真挚热烈的爱情诗让他联想到个人对国家的炽热感情。梦境有好有坏,好梦总能给人美好的希望。而对总领事本人来说,中国和塞尔维亚都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无论身在何地,想起这两个国家,他心中都充满美好的回忆和希冀。

中塞合作,共咏美诗,彰显了两国文化交流的信心。戴阳说,文化能给予人一种特殊的力量,通过文化,人们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情感。他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时期,中塞两国联合录制这样一个视频,也是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走出困境。

视频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联手世界默剧组织共同策划制作。对于此番与塞尔维亚艺术家隔空互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田水感到意义非凡:“我们用各自的语言互诵两国的诗歌,用艺术的力量传递真情,虽相隔而望,但共同传达的是一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定。”

与田水搭档诵诗的塞尔维亚导演、演员马尔科同时担任世界默剧组织主席。年,马尔科到访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为表演系的学生教授默剧表演,之后拜访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并与文广演艺集团达成合作,将共同举办年第三届世界默剧大会和相关工作坊、公益演出,作为上海国际喜剧节的默剧单元,促进中外表演艺术家的交流。对此,田水十分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上海国际喜剧节的舞台上相见。”

塞尔维亚演员马尔科·斯托扬诺维奇

两位艺术家朗诵的诗歌选段,也别有深意。《梦境》和《火,是我塑造了你的火焰》的作者,分别为中国当代诗人、散文家赵丽宏和塞尔维亚诗人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DraganDragojlovic)。年,赵丽宏获塞尔维亚国际诗歌“金钥匙奖”,而他的获奖诗集《天上的船》(塞语版本)译者正是德拉根。

艰难时刻,友好组织暖心互动

中塞两国艺术家合制诗朗诵作品,是用艺术的力量治愈受伤的心灵,书写友谊的赞歌;那么,两个民族间用实际行动践行“始终站在彼此身后”的暖心举动,则是对“铁杆友谊”最直接的印证。

据上海市友协工作人员介绍,2月初,当中国疫情最为严重时,“东方之家”的玛丽娜(MarinaPop-Ceni?)和高澜(GoranVasiljevi?)夫妇便组织当地民众欢度中国元宵节,并给上海的朋友们发来了慰问视频:“我们的心与中国朋友的心连在一起!”疫情期间,玛丽娜还开起了“网课”,免费给当地民众教中文,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3月,塞尔维亚疫情爆发,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捐赠给塞方只口罩。万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东方之家”组织塞尔维亚当地民众欢度中国元宵节

疫情期间,玛丽娜给当地民众上“网课”教中文

“东方之家”与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互动已经长达17年之久。近年来,双方合作组织了很多中塞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几乎每年都有经选拔的塞尔维亚中学生来上海参加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

今年3月,得知疫情在塞尔维亚蔓延,年第15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中方营员、志愿者以及接待家庭共同录制了一段视频,向塞方传达挂念和祝福,希望塞尔维亚小伙伴们早日战胜疫情。视频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距离阻隔不了我们的心。”(Riverslow.Mountainshigh.Thesamemooninthesky.Distancesneverdistantourhearts.)

中方营员严蕴迪给塞尔维亚营员Ana发去问候

收到这段充满爱与力量的视频后,塞尔维亚的小伙伴们十分感动,很快发来视频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在危急时刻给予塞国的帮助,感谢互动营大家庭发来的问候。

中塞小伙伴都表示,非常珍惜源自互动营的这份友谊,更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期待再次在上海相见!

风雨淬炼见刚强,中塞关系历久弥新

塞尔维亚有一句谚语:“关系好的时候做朋友很容易,但真正的友情要到艰难的时刻才能看到。”对应中国的一句老话“患难见真情”。塞尔维亚驻上海总领事戴阳介绍说,塞尔维亚民众非常喜欢中国,中塞友谊自南斯拉夫起一直延续到今天,两国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上都遇到过非常艰难的时刻。正是基于这些共同的经历,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双边关系不断向前。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向中国表达了祝福和声援。2月3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已经致慰问信,“塞尔维亚人民为兄弟般的中国人民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感到悲痛。”当地时间2月22日,卡莱梅格丹城堡举行了一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音乐会,塞尔维亚副总理兼内务部长斯特凡诺维奇与数百名塞尔维亚民众、当地华人共同参与。许多人手里举着中国国旗和祝福标语,为武汉、为中国加油。

音乐会上,当地民众手持中国国旗表示对中国的支持。来源:新华社

几天后,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无惧疫情访华,这是中国发生疫情以来中方接待的第一位外长,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塞牢不可破的“铁杆之情”。达契奇表示,“塞尔维亚人民不会忘记,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中国朋友坚守在贝尔格莱德,同塞尔维亚人民站在一起。当时中国人民不惧强权的炸弹,现在塞尔维亚人民也不怕新型病毒,我们将与中国兄弟感同身受,患难与共。”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欧洲后,人口仅多万的塞尔维亚也被波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动情诉说:“我们对于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期望很高,那就是中国。我们请求中国提供一切帮助,我们甚至请求他们派医护人员来。”

3月21日,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抵达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来源:新华社

兄弟有难,生死相托。自那天起,中国仿佛把塞尔维亚疫情当作“自家事”来看,除向塞方提供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还派出高水平医疗专家组,医院、大规模检测等“中国经验”与塞方分享。据塞尔维亚驻沪总领事介绍,在中塞双方的努力之下,塞尔维亚感染的病例数已经在控制范围内,累计确诊人数约1.1万,死亡人数仅在左右。年5月7日,塞尔维亚解除了国家紧急状态,生活正在逐渐恢复正常,但为防止第二波疫情出现,整个国家仍然非常谨慎。“对于中方的援助,塞尔维亚政府和民众都非常感激。我们将永远铭记中方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总领事说,中方给予的帮助是无法衡量的,两个兄弟国家间的守望相助,体现了两国长期交往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深厚情谊。他坚信:“经历这次疫情的考验,两国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塞尔维亚在中国医院。来源:新华社

疫情期间,塞尔维亚驻沪总领馆也收到了来自中国各界向塞方的抗“疫”援助。塞尔维亚政府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设立了捐赠接收点。总领事说,光是驻沪总领馆收到的援助物资,就达到了半架飞机的量,累计有数百万个口罩、防护服和医用手套。

4月3日,上海宝山大华女子篮球俱乐部向塞尔维亚体育界捐赠防疫物资

更让他感动的是,在将物资从办公室转移到物流公司的仓库时,周围的上海民众非常热心,纷纷上前帮忙搬运。总领事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那时候,第一个向我们伸出援手的就是这里的所有邻居。这是一个民族向你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

来源:金砖国际和平村(ID:BRICS-)综合东方网吴琼、塞尔维亚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对外友协、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5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