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CanbunoLouis文丨Rightzz
排版丨雪域
“日本动画的寿命也就只有5年了。”
——国宝级监督庵野秀明在年,自己55岁生日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随着5年大限越来越临近,日本动画是否真的“药丸”,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业界的前途似乎确实不那么明了。相比于一众名作闪耀着的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动画的光彩在这些年缓缓消失,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制作也屡屡出现崩坏,动画已经不再是经名监督与巧匠们雕琢后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更像是为了推销,为了利益,臣服于资本而存在着的工具。
有趣的是,每当提及相关问题时,总得有一个替罪羊成为众矢之的。
观众们渐渐发现,“同质化”、“崩坏”这些标签,往往都用来形容许多轻改动画。越来越火爆的轻改动画,与屡开新低的制作质量,这样的矛盾让无数观众痛心疾首。因此不少人都认为现今的轻改就是业界的毒瘤,是拉低业界综合制作水平的罪魁祸首。
(崩坏名场面,出自于厕纸轻改《我喜欢的是小说中的你》)
但更有趣的是,不同于动画百余年的历史,轻改动画登上历史舞台中央仅仅只经过了二十几年。作为在动画类型中的小辈,它的长辈们熠熠发亮,最年轻的自己难道成为了祸水?
那究竟是为什么,轻改动画在短短时间内就把自己打成了一个污招牌?轻改动画究竟是不是业界的毒瘤呢?
万事必有开头,这还得从20年前,轻改作品初具辉煌的年说起。
破晓之前的混沌
20世纪末期,轻小说这个概念才刚刚开始兴起。
不同于传统严肃文学,轻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类型,精简了文章的总体结构与表现形式,推崇更加高效地传递故事内容的写作手法。虽然轻小说在当时非常时髦,但在短短十多年的沉淀中显然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本钱。在那个每一季度只有十多部作品的年代,轻改动画想要和漫改与原创动画争市场,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年两部,年两部,一直到也只有每年五部的水平。
(年上线的经典动画《秀逗魔导士》)
一直到了年,上远野浩平所著的《不吉波普不笑》正式动画化。
同为大热轻小说,《不吉波普不笑》的意义比起它的前辈,要更加深刻一些:后来的无数轻小说作家,脚本家,编剧,例如成田良悟,奈须蘑菇,虚渊玄等等,都曾公开表示不吉波普不笑是自己的启蒙作品,且都在他们之后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永生之酒》、《空之境界》…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借鉴了《不吉波普不笑》。甚至到了年,知名大厂Madhouse还制作了《不吉波普不笑》时隔19年的重置版,影响力之强可谓空前绝后。
(版不吉波普不笑)
为何《不吉波普不笑》能够如此惊艳?
它的作者上远野浩平在创作中,选择了打破传统文学作品的框架,背离了小说的核心三要素中对人物与环境的苛刻要求,转而从情节本身发掘故事的魅力。支离破碎的叙述方式与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让这部作品在沉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Madhouse的慧眼识珠更是让这部划时代的作品活跃在了今天的荧幕,掀起了狂风热浪。
年《不吉波普不笑》的轩然大波,按理来说应当振奋了轻改市场,揭开轻改动画大爆发的帷幕。但奇怪的是,《不吉波普不笑》仿佛是轻改动画在市场中的昙花一现——年后,轻改动画的数量依旧少得可怜。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上远野浩平,《不吉波普不笑》之后的轻小说作品,虽说在一定的启蒙效应后已经有了变化,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文学:《奇诺之旅》、《十二国记》、《全金属狂潮》…这些作品比如今定义下的“轻文学”还要再贴近于传统文学。
(图片小标题:奇诺之旅)
(图片小标题:全金属狂潮)
文学作品的改编历来是创作中的难题,这一系列贴近传统文学的小说并没有很好地降低故事的改编难度,也没有提供新颖的表现形式,自然导致观众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市场再难有年时的强烈反应。
年~年,轻改动画的在暴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维持着每年3~6部的数量。
《不吉波普不笑》像是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掀起淡淡涟漪后便不见了踪影。
虽然《不吉波普不笑》并没有成功将轻改动画带向舞台中央,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轻改动画后续的爆发做足了铺垫。
年,一位年轻的轻小说作家就是在它的影响下,走上了改变轻改动画命运的道路。
黎明照耀下的新宝岛
年的高桥弥七郎,还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年轻。
他在电击文库的访谈中回忆到,在他上大学之时,“轻小说”这个名词甚至可能还不存在,作为轻小说作家在事业上立足似乎“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然而有一次,文学部的前辈向他推荐了年电击小说大赏获奖作——《不吉波普不笑》,拜读后的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小说吗”,他不禁震撼到。在这样的影响下,毕业后的他开始着手于轻小说创作,并在年电击小说大赏上凭借《A/B至尊令》得到新人奖,正式成为了电击文库的一名在职作家。
恰巧在年,有一位刚从角川Mediaworks出版社调职而来的菜鸟编辑三木一马找到了他。
三木一马想要与同是新人的高桥弥七郎一起合作,在这样的巧合下,轻小说历史上的王牌组合正式成立了。
三木一马在生涯中一直贯彻着一个理念:只要有趣就没问题。这在他之后带出的一系列名作品:《魔法禁书目录》《刀剑神域》《俺妹》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个理念追根溯源形成于他与高桥弥七郎构思作品的过程之中:那时的他敏锐地发觉到,市场中以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主的小说作品有太多太多,以至于《不吉波普不笑》这样打破了常规架构的作品,一经推出就能点燃读者的激情。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推陈出新,完全放弃传统文学的框架,做到故事性与趣味性至上,让读者能够更轻松地接受书中的内容呢?
所以,高桥弥七郎没有过多地注重小说的技法,开始在人物与设定上下起了功夫。在这样的思路下,《灼眼的夏娜》于一年之后诞生了。
眼花缭乱的世界观设定,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简洁流畅的叙事风格,《灼眼的夏娜》一出版,就像是新时代的启明珠一样晶莹剔透。观众们一头扎进了设定与人物带来的无限趣味中:毕竟在那时,谁能够抵抗在时髦的世界观下,积极活跃着的傲娇夏娜呢?过不多久,夏娜带来的讨论热潮便震惊了电击文库高层,小说的动画化也正式提上了议程。
也是在这时,版《不吉波普不笑》的监督渡部高志注意到了夏娜,将整个生涯都奉献给轻改动画的他自然没有错过这次机会。
他以文字改编动画的丰富经验,创作出了一部分水岭级别的作品:在渡部高志与节操社的操刀下,《夏娜》的动画完美地复刻了原作趣味横生的设定与简洁流畅的叙事,再加之以优良的制作水平和钉宫理惠神作之合的声优演出,《夏娜》成为了无数人的入宅作的同时,也将轻改动画的卷均销量拔高到了卷的档位。
夏娜的出现,彻底地为现今定义下的轻小说开了个好头。注重趣味、脱离桎梏,这些标签成为了那个时代作品的鲜明印记。轻小说终于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学的范畴,成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的天地。
因此,属于轻改动画的冲锋号角正式吹响。次年4月,另一部里程碑级别的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正式上线,更是让轻改动画一跃过龙门——卷。
这个成绩终于打消了资本方委员会代表们最后的迟疑,各式各样的大热轻小说都在年之后登上了动画的历史舞台:《狼与香辛料》、《永生之酒》、《龙与虎》、《零之使魔》…这些新颖的作品,都在一次又一次加深这观众对于轻小说这种新颖文学形式的认识,让轻改动画的光芒愈发明亮。
一直到年西尾维新与新房昭之那颠覆了所有人认知的《化物语》为止,轻改动画度过了一段制作质量的辉煌期。
(化物语)
到这里,轻改动画的往事都充满着美妙的气息。观众喜闻乐见,制作方盆满钵满,“业界毒瘤”这样偏颇的名号还完全没有踪影。
但平静的湖面下总有暗潮涌动,年,没有人能想到,这还没有风光多久的轻改动画,将会在两年后的一场腥风血雨中,正式被一部作品所改写得面目全非。
另辟航道的钥匙
弓弦逸鹤何许人也?
不少老宅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名字——《无限斯特拉托斯》,或者说它的简称《IS》。弓弦逸鹤便是《IS》这个歪曲王朝的缔造者。
作为轻小说作家的他,却获得了来自读者最为毁灭性的评价:文笔稀烂。作为儿子的他,也获得了来自双亲最为毁灭性的评价:莫名其妙。
(大意是,我已经不行了,双亲觉得我的作品无趣)
我们可能会有些疑惑:所谓的腥风血雨,歪曲王朝的缔造者,仅此而已吗?
而弓弦逸鹤就像是风口上的猪一样,成为了机缘巧合下的幸运儿。
机缘源自哪里?
源自于光鲜亮丽的市场背后的辛酸。
(Madhouse因为员工过劳问题遭受口诛笔伐)
根据日本动画人协会统计的在册动画师数量计算,年日本动画行业的总产能是12万分钟/年,大概在部左右。听起来似乎有很多,但这仅仅是一个勉强的上限值,想要维持每部作品的高质量产出,最多只有三分之二的水平——也就是部,8万分钟。
并且在这8万分钟里,各种类型的动画还得划分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漫改动画,游戏改动画,原创动画,轻改动画等等都要殊死争夺本就已经够少的劳动力。这场争夺之中,谁的负担量最小,谁就更容易占得上风。
然而在如此多类型的动画里,轻改动画地位非常尴尬。比起已经有了画面与台词的游戏改与漫改动画,仅有文字的轻改显得有些累赘:改编轻小说为动画的从业人员,不仅得把文字精简为适合动画演出的台词,还必须要在音画上投入大量的精力。
轻改动画面临的问题,在年前还不是那么的严峻:年后,无纸作画的流行释放了大量的生产力,能够供应轻改动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但在轻改动画质量蒸蒸日上的十年间,观众的期待也随之上身,市场就像一个饿着肚子的婴儿,哭闹着向业界寻求更多高质量的轻改动画作品。
于是年,有些气喘吁吁的业界,发现自己的生产力已经供应不起如此之高的需求了。供求关系产生的矛盾看起来就快要爆发了。
就在这时,巧合出现了。
弓弦逸鹤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
出身于成人游戏制作且本就是一个死宅的他,终于有了肆意挥洒自己想法的舞台。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漂亮的女角,组成了“联合国后宫”。还创造了一个木头男主角,负责与少女们打情骂俏,让少女们喜怒哀乐。
《IS》的出版文库MF文库也算是尽心尽力,为他的作品找来了插画家okiura。这一找可就了不得,okiura像是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气力一样,为《IS》绘制出了一张又一张精致的插图,与弓弦逸鹤不堪入目的文字形成了天壤之别。
联合国级别的后宫,美如画的妹子…年的阿宅们哪能经得起这样的冲击。小说发售后,不少阿宅为了自己老婆那几张精美的插图疯狂抢购《IS》的小说,留下了“买插图送厕纸”这样的一段佳话。
《IS》的火爆很快就引起了委员会的注意。年,8bit接到了动画化的任务,并在次年一月正式上线了《IS》第一季。阿宅们看着自己精美的老婆活跃在了荧幕之上,纷纷感动落泪,掏出钱包缴械投降。就在这样的多方配合下,《IS》第一季的bd销量,涨到到了卷均。
在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我们不妨看看那几年,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轻改作品的最终成绩:《刀剑神域》第一季(),《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第一季(),《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一季(),《俺妹》第一季()。
或许光听这些数据还是没什么概念,我们再换个介绍:《IS》第一季之前,bd销量超越这个成绩的动画仅仅只有30部。因此IS也被后来人戏称为“名作之壁”——连这么粗糙的作品都比不过,怎么能被称为名作?
不仅如此,有关《IS》的商品也在疯狂出货:设定集,手办,周边道具…弓弦逸鹤凭借着IS极佳的商业成绩一夜暴富,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轻小说家”,还在年后脱离了MF文库选择了单飞。
《IS》的成功让本准备看翻车笑话的人们大跌眼镜:一部三流文字的轻小说居然能动画化,还能如此成功。《IS》的一系列傲人成绩当然也引起了各路资本的注意。
资本市场对这样的成功给出了足以“杀死”轻改动画的结论:这是市场真正的需求。
委员会的代表们原以为,市场对剧情的挑剔程度,随着轻小说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高。而现在一部IS却证明了:人设与后宫套路就能够俘获用户们的心,赚走大量的钞票。
动画公司们原以为,现在的劳动力本来就少,做轻改动画还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有些入不敷出。而现在一部IS却证明了:只要制作不崩,妹子漂亮,让用户爽,打磨作品似乎并不是那么必要。
文库与出版社们原以为,文字创作需要作者与编辑投入大量的精力。而现在一部IS却证明了:只要有人设有套路,再来几张精美的插画,故事情节本就容易效仿与拷贝,那还有什么构思文字的必要吗?
大家一拍即合。
于是在年后,大量源自于IS模式的轻改动画粉墨登场,好不热闹。
校园战斗向轻改一时间成为了那段时间轻改动画的主旋律。虽说这些作品,都在轻改的灵魂“趣味性”上铆足了功夫,想要通过各种设定与各种噱头吸引观众的注意。然而再有趣的套路难免会在重复使用中失去味道,屡屡失望的观众们按捺着内心的愤慨,摩拳擦掌等待着重拳出击的那天。
终于,在热潮之中,业界各方丑陋的一系列作死彻底点燃了观众的怒火。
抢滩登陆后的狼藉
年可以说是轻改动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份。
1月,《铳皇无尽的法夫纳》《绝对双刃》《圣剑使的禁咒咏唱》《伊丝卡》四部IS模式的轻改动画上线,轮番击打着观众们的耐心。
(铳皇无尽的法夫纳)
市场的回应是最好的回答:四部作品的销量相继暴死,周边也是无人问津,最终这四部作品成为了轻改历史上的“四大名著”。
(圣剑使的禁咒咏唱)
业界似乎将锅甩给了制作质量上,并没有发觉自己的过错。那就“二二三四,再来一次”。
10月,相继又有七部套路轻改上线,成为那一季度市场上靓丽的风景线,观众们终于忍无可忍。这七部轻改作品不出所料,都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它们却取得了造梗的成功——它们成为了轻改历史上的“七英雄”。
这时的业界才终于明白自己的过火。为了拯救口碑,业界又在市场中找寻了几部优秀的轻小说准备动画化。年,《re0》与《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这类异世界作品的出现,盼星星盼月亮的观众们终于看到了转变。
恰巧年,国内的大版权时代来临,日本动画开始正式在国内的土壤进行商业发展。轻改动画也成了这次发展中的急先锋,异世界题材更是成为了众多国内观众的心头好。
故事总是那么似曾相识。三年多过去了,国内的观众就像年那样,对异世界几乎失去了兴趣。
而与此前不同,奇怪的是,就算到了年,异世界仍然是市场的主旋律。虽说有各种各样反套路的作品存在,但仍旧没有脱离不了异世界的手掌心。
当业界再想发掘新的方向时,看见了市场上涌动着的无尽泥沼。
从年到的这八年,是轻小说创作者疯狂的八年。《IS》的成功所引发的潮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很快,文字创作的缺点便暴露了:比起漫画,游戏等等形式,轻小说的门槛太低了。
弓弦逸鹤之辈趋之若鹜,粗制滥造作品泛滥成灾。久而久之,轻小说的整体质量下滑严重,从宝岛社“这本轻小说真厉害”的榜单也能窥探一二。现今榜单上作品的整体口碑已经比不上年左右的作品,更别说再现~的辉煌五年。
《春物》这样的佳作能够连续霸榜三年,在被禁止参选后,接下来的状元《龙王的工作》虽口碑不尽人意,却已经是广大作品中的翘楚。面对这样的原作质量,资本方显然不敢大动干戈,只得在异世界这块温润的土壤上,小心翼翼地继续攫取利润。
这是市场的现状:跟风的人们抢占资源,驱逐良币,直到最后把自己也扫出舒适区。
轻改动画也从年短暂的光芒后又一次堕入深渊。观众们凝视着深渊,被深渊刮走了无尽的期望与耐心。轻改动画正式成为了观众们的眼中毒瘤。
乱象背后的迷思
这颗“毒瘤”在市场上横行多年,市场的低迷风气也随着“辣鸡轻改”弥漫了多年。
但事实上与观众的认知稍有差别。得益于海外动画市场的发展,日本动画市场规模在年首次突破两万亿日元大关,众多轻改作品在这发展浪潮中功不可没。
与其说轻改动画是业界毒瘤,难道不应该说,轻改动画是业界的救世主吗?
现实情况给出了左右摇摆的回答:是,又或者不是。
业界确实有了更多的盈利:这大多来自于先前提到的海外市场的扩张。每一年都有好几部大热轻改作品,配着各路视频主的推荐安利在海外市场攻城拔寨,为业界补血。
但事实上,动画从业者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一切都源自于日本动画市场病态的商业模式:制作委员会制度。
资本方为了以更低的风险赚取更多的利润选择抱团取暖。资本方对一部动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分配,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赚取的利润大多被各大投资方与运营方掠走,留给这个行业生产力的动画制作方的利润少得可怜——在年这个数字仅有12%,仅仅亿日元。且多年来未曾改变。
出资方吃红利,劳动者在打工。
资本在年探索出了轻改动画的这套利润模式,因而借着海外市场的东风,极力用这套手段“让产生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制作方为了能够在这个制度下存活,也只得顺从金主们的意愿,制作着轻改动画,被压榨着最后一丝生产力。在如此境况下出产的作品质量也就不言而喻——这也是轻改动画质量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之一。
(“轻改七英雄”之一,羞耻爆表之作:《枪的假面舞会》)
所以说,轻改动画本身就像一战时期的萨拉热窝事件,当关乎利益的矛盾酝酿许久时,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种类的,已经不重要了。
就算不是轻改动画背负起了“毒瘤”的骂名,业界内其实也会有另一种类型的动画,成为市场逐利的牺牲品。只不过漫改或游戏改尚且能够凭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维持着自己的形象与招牌,而只有二十多年短暂历史的轻改,凭着脆弱的身板扛起这个骂名,显得有些吃力。
(“轻改七英雄”之一,重写三观之作:《我被绑架到贵族女校当庶民样本》)
我们说不定还得感谢轻改动画的存在。是它的存在,让现在的市场能够维持起规模上的富丽堂皇。
至于监督与严苛的动画爱好者们对轻改盈利模式的嗤之以鼻,已经能够从庵野秀明的话中读出一二了——观众与庵野秀明们,比起将动画作为商品,更愿意视为艺术品。
归根结底,对作品的追求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更多的诉求点是利益,这是人类的本质,千百年来始终如此。轻改动画之于委员会的资本方们,是能赚更多钱的工具,之于广大制作者们,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动力。
轻改动画真的是毒瘤吗?
笔者认为,错的不是轻改动画,也并不能一昧的职责资本的逐利本质。更重要的,还是健康良性的商业模式,让创作者与资本方、市场之间能找到平衡。
欣慰的是,良性商业模式并非遥遥无期。
年初,Netflix网飞强势进入日本动画业界。
网飞用庞大的资金输入让死气沉沉的日本动画市场有了新的活力。我们熟知的轻改动画《紫罗兰的永恒花园》就是网飞的投资作品。有了网飞的大力支持,京都动画才能放开手脚,完全没有顾虑的雕琢这部惊艳作品。
网飞通过包月付费模式赚取佣金,并与业界知名动画制作公司骨头社、京都动画、ProductionI.G等深度合作,跳过动画委员会,让制作公司们再无后顾之忧。
网飞与ProductionI.G合作作品《机动奥特曼》(非轻改动画)
在国内,哔哩哔哩也有效仿网飞的态势。一月与Mappa合作的多罗罗就是曙光。
轻改动画毒瘤的过去总会过去,二次元行业还很年轻,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期待制作方、平台方与市场找到健康的成长模式,重现轻改动画的昔日风采。
----End----
加入情报姬③群:
向我们爆料更多资讯动态、内部消息、新闻轶事
击中选题即可获取情报姬红包感谢+正文署名!
往期推荐点图可阅
专栏丨时代折影下,上美厂身在何处?
专栏丨深谈《荒野大镖客:救赎2》:从西部世界构建到资本社会现象
今日特惠:战争机器5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