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波黑的有趣生活经历,真实的波黑到底怎么样?看完我心潮澎湃
我去波黑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事件艾尼,或是说一个意外。我本来准备去波兰,但是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机场的问题,出的机票是波黑,我和购票系统的客服联系后,被告知无法更改,对此我有些气愤,但也无奈只好选择了波黑,其实当时内心还是有点心潮澎湃的。波黑的签证有美签的话就能面签入境,虽说美签不是太好签,不过我也是有的,只是在旧签上,新签是一本白,因此旧签也是需要带上的。
我到的时候因为没有把旧签拿出来,边检还让我到办公室去等待。波黑的货币汇率很低,可以在当地换一点当纪念,实际用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因为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刷卡,或者是用美元及欧元支付,在国内准备好美钞欧元就可以了,因为波黑是不支持中国银联在当地取钱的。我在波黑是在当地租的车,选择的自驾游。
我本打算就在萨拉热窝待着的,但是朋友推荐我去边境的铁路博物馆看看,我正好不知道去哪,就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安排,准备从边境一路开进首都。我到铁路博物馆时天色还早,铁路是一个窄的八字铁路,因为这里设计之初就是考虑到了有三百米的海拔落差,才选择用八字型循环设计。二十世纪后半叶,这里逐渐停止了使用,在千禧年的前一年,铁路公司着手规划将这里建为旅游景点,修缮了这里的基础设施,但是大部分都还是保持原貌,就是为了还原这里在使用的时候最真实的样子。
如今这里有配套的餐厅酒店,以及游客娱乐设施,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附加的东西改变了这里最原始的意趣,就是沿着铁路一直走,放空自己,直到走到铁路的尽头,不管铁路通向哪里,只用顺着有些斑驳的轨道向前。这里的火车站以及车厢都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时光里,见证了当地的历史。顺着山路一直向里开,周围的山逐渐离你而去,而你也在去往萨拉热窝俄距离越来越短。
如今在萨拉热窝,仍然能看到有一些游客手里拿着萨拉热窝举办冬奥会时的吉祥物,那是在三十多年之前,那时也是萨拉热窝最繁荣的时代。萨拉热窝在奥斯帝国统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当年波黑战争中有太多人失去生命,为了纪念他们,城内有很多的血色玫瑰,那是每有一处在战争中离开人世的地方就会有一片红色的印记,真的当我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内心还是心潮澎湃的,或许冬奥会的意义就是如此吧,让人感觉和平的意义。
萨拉热窝的老城巴什察尔西亚,城中心的广场是萨拉热窝的地标建筑,广场每天从早到晚都熙熙攘攘,很多来这里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坐上一小会儿,像本地人的一样,到出水口喝上一口甘甜的清泉,边品味嘴里的回甘,边慢慢坐下来发发呆,拍拍在广场上跑动的孩子们,再拍拍围在鸽子周围的孩子。广场的边上的咖啡厅围绕着整个广场,如果来萨拉热窝的话,花半天在这里喝咖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在波黑的日子里,慢慢体会到波黑人们所体会的独有的乐趣。波黑的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但是在慢里又有着自己的着重点,并不会觉得很散漫,反而多了一份庄重和心潮澎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