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必达四川特岗“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培训基础强化班第一期定于4月7日开始上课,现在开始正式预约报名。甘肃特岗《文科综合》第一期定于四月十五日开始正式上课,正在预约领资料。
世界史必背50条
1.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
2.《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种姓制是印度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阶级分化得得必然结果。在种姓制度下,社会成员按血统和肤色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种姓身份、地位世代相传,彼此之间禁止通婚。
4.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6.雅典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主要有梭伦改革、克里斯蒂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其中伯里克利时期达到雅典的高峰。不断推动民主的进程和完善,其共同点有: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的议事会;发展商业,鼓励公民参加政治。
7.古希腊文化(1)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植物学等。(4)雕塑方面:米隆的《掷铁饼者》(5)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
8.古代罗马(1)前期: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2)后期: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9.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主要有《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提倡自由平等,现代国家也在使用。
10.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11.日本大化改新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以唐代律例为蓝本进行改革。
12.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3.新航路的开辟①原因:经济的发展、商业危机、文艺复兴、航海业的进步、对金银的需求②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独立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洲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③过程-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美洲新大陆;-葡萄牙人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葡萄牙人麦哲伦全球航行。
14.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提倡人的自由,反对宗教的奢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15.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德国,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否定皇权权威。
16.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①洛克: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②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
③狄德罗:“百科全书”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7.光荣革命年至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君主的一场战争。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18.权利法案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而提出的。年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19.美国独立战争从年到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年,莱克星敦枪声标志着独立战争的开始。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美国政治体制,并选举北美独立战争的领袖-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20.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土崩瓦解。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人权宣言》是在大革命期间颁布的革命性纲领,主要内容有:人生来是平等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影响了整个欧洲国家。
2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早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展开。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和生产力的发展
;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22.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工人运动有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
23.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年5月21日梯也尔政府从巴黎西南攻入城内,震惊世界的五月流血周开始,到5月27日结束。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
24.俄国农奴改革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奴制资本主义国家,年沙皇亚利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农奴在法律上有人生自由;农奴可以分的一大块土地;但必须以高出实际价格赎买;国家发展商业和文化。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25.美国内战又被称为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他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其作用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内战在美国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摧毁了落后的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26.日本明治维新由于和中国一样受到内忧外患,年开始以天皇为主的改革派提出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实行“奉还版籍”在全国建立3府72县;改革身份,废除武士和封建官僚
;提倡西方的文化和生活,大力发展工商业。是日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成为世界强国。
27.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在欧美多个国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更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电讯业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电能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德国的卡尔·本茨设计内燃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美国人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8.德国统一德意志普鲁士首相是俾斯麦,他鼓吹“铁血政策”,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依次为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最终于年统一。
29.近代科技艺术的发展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物理学上的重大革命。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田园》、《命运》、《致爱丽丝》,德国的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30.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市场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势力空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指的是-年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主的战争。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国是德国;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主要战役是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
31.俄国十月革命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对国际无产主义和被压迫民族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32.俄国新经济政策为了保卫新生的国家,面对内忧外患,俄国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一些中小企业允许外国人经营③允许私人贸易和货币流通。新经济政策使新生的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为苏联二战和冷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33.巴黎和会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巴黎和会召开。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②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③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结束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34.华盛顿会议-年巴黎和会后,华盛顿会议召开。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最后签订三个条约《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条约》——协调海制权;《九国公约》——处理中国问题。至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分赃的产物,激起了民族仇恨,被法西斯主义所利用。
35.斯大林模式年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建立。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违背市场发展的规律。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个人崇拜。
36.印度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一般来说,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①宗教泛爱观和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②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③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④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年至年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股票投机的不稳定。
主要特点有①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②持续时间特别长:历时长达5年;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38.罗斯福新政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挽救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主要内容有①提高物价,减少生产,防止生产过剩;②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实行以工代赈;③整顿金融体系,对工业生产加强指导对困难者增加救济。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政并没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经济危机的根源还存在。
39.德意日法西斯的建立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0.第二次世界大战指年-年得以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战役扩大:珍珠港事件。年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人类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4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全作等。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42.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兹坦会议后重新设计的世界秩序,实际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主要内容①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③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④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意义:倡导和平、民主,有利于维护世界安全。
43.布雷顿森林体系年美英中等国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标志着美元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44.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开始实行冷战,采取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其中有3个主要事件。杜鲁门主义:年美国总统发表宣言,以援助土耳其、希腊为由,帮助两国镇压共产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通过经济援助复兴经济,增强西方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增强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北约和华约:北约又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年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建立的国际军事组织。华约又叫华沙条约组织,年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抗衡北约而成立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冷战。
45.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1)年亚非会议的召开。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当增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以推动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因而产生了要求合作和团结的强烈愿望。这样,在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5国总理的发起下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这次会议。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民族主权和废除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等问题。(2)不结盟运动。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3)77国集团:成立于年的77国集团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国际经济领域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推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46.欧盟年欧共体12个成员共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年欧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欧盟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世界地位。
47.东欧巨变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在年后开始剧变,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扩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48.苏联解体苏联模式的弊端,国家发展与欧美越来越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西方的和平演变。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提出的改革路线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苏联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东欧各国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下,发生剧变。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亡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思考;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于是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49.多极化出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0.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展开。还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领域取得进展。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加剧了各国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环境、恐怖主义一系列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