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讲座
曾璜:摄影:从宣传到自媒体
“摄影文化与摄影历史的一扇窗”
Photography
PICTURESWILL
REMEMBER
曾璜老师
4月7日晚上7时许,刘俊阳老师宣布新闻传播大讲堂开始,本次大讲堂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曾璜老师。
曾璜老师40年(-)的个人摄影历程折射了中国年以来传播摄影在大陆的简史:
爱好摄影(年代初期)
宣传摄影(年)
新闻摄影(年)
报道摄影
纪实摄影(年代)
当代影像(年)
自媒体彻底改变摄影传播和视觉传播(摄影收藏,摄影史,年)
中国摄影于40年间走过了同领域西方年左右的历史,曾老师希望以自身经历为大家打开了解摄影文化与摄影历史的一扇窗。
FLASHBACK
讲座回顾
曾璜老师从《波黑人:战火浮生》作品集中选出了几张代表作,作为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的开始。
曾老师回忆到,波黑战争时期,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环境艰难,他作为新华社记者临危受命,第一次进行战地摄影。进入萨拉热窝的第二天早晨,曾老师便立即投入工作,用“扫街”的方式发现新闻线索,拍下了即将进入“巷战”战场的军人父亲与女儿告别特写。曾老师接着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在牧区为患营养不良的儿童拍下的特写,说明摄影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摄影对象,挖掘出照片背后的故事。曾老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扫街”所得的优秀摄影作品说明摄影是随手捕捉生活所见的瞬间,鼓励大家学会用手机摄影纪录下身边珍贵的一切。
随着更多照片的展示,曾老师还分享了许多保障战地摄影安全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随身、随车贴“五星红旗”的方式保护记者自身的安全。
Letlifebebeautiful
LIKESUMMER
FLOWERS
欣赏了曾老师波黑战地摄影系列的部分作品后,
同学们对于传媒摄影有了一个宏观的印象:
传媒摄影即图片辅以简短说明的文字说明。
以微弱的烛光照亮晚辈的天堂之路
回到40年摄影的时间线,曾老师讲到自己选择摄影是源于喜欢,他以自身经历建议有摄影爱好并愿以此为志的同学们选择一个平台来发展自己的摄影爱好,并积极学习各类照片的拍摄方法。而对于传媒专业的同学来说,曾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尽快完成从摄影爱好者到摄影师的转变,掌握用照片向社会讲故事的技能。
在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几年后,曾璜老师来到中国特稿社创办图片供稿业务,留下《圆明园画家村》、《摇滚中国》等作品。6年后又经历个人的第五次选择,转战摄影艺术领域,致力于在国际摄影领域讲述中国故事。年与友人合办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纪实摄影》、主办年摄影展《中国留住》等,并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中为各国摄影师讲解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故事。曾老师用15年时间收集摄影作品,在《摄影年在中国》III纪实中以全部原作的形式展出。经历40年的职业摄影历程,曾老师用一组具有三个历史时期中的女人照片向大家展现了摄影具有历史与文化的价值。
谈及现在与未来,曾老师启示同学们,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向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网络、算法和智能手机的时代,要重视塑造文化现象、组织社会行动、分配政治权力的重要力量。摄影同时作为新兴学科和新艺术形式,正位于视觉艺术、当代哲学和媒介技术的交叉点上。
除此之外,曾老师还给有志于走上摄影专业道路的同学一些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如专注在人类、种族、殖民和后殖民等。对于广大传媒专业的同学,曾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自媒体了解世界上远方的人与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努力拓宽眼界。
在讲述的最后,曾老师结合自身摄影职业道路上的一些哲思启发大家: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种选择,做出选择即不要后悔。在漫长的求索道路上,要不断汲取各方面知识,多做尝试与挑战,抓住每一次选择的机会,将它化作人生珍贵的机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