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关梦想和坚持的故事。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昔日“鳟鱼大王”转身成为“治沙专家”,赌上身家性命,敢教沙漠换天。
用一己之力,在沙漠前沿建起沙漠“都江堰”。十多年间,这里沙漠变绿洲,逆转风沙进逼,将危及村庄的沙丘推离村庄近6公里,防风固沙60平方公里。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年羲园论坛也即将拉开帷幕。首期嘉宾,我们请到了甘肃碧泊产业董事长何延忠。
莎小妹去年曾做过一期关于何延忠和他的虹鳟鱼的故事,很多朋友也是从那时开始认识这样一位坚韧的沙漠渔夫(链接: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鱼)。这一次,他将来到你的身边,亲自向你讲述他的传奇故事。
年轻时的何延忠,靠养鳟鱼成名,积累起亿万资产。鼎盛时,全国虹鳟鱼产量占7成,何延忠独占甘肃的6成,是名副其实的“虹鳟鱼大王”。
年,何延忠千里迢迢跑到祁连山西端的敦煌阳关,梦想借着绿洲上的祁连冰川雪水,打造“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
人生的转折自此开始。
让何延忠没有意料到的是,茫茫沙漠、极旱之地,每到夏季,竟会有山洪屡屡顺祁连山、阿尔金山席卷而下。巨流卷夹着大量泥石漫无目的地在沙丘间横冲直撞,冲垮了鱼塘。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昔日“鳟鱼大王”转身成为“治沙专家”,赌上身家性命,敢教沙漠换天。用一己之力,在沙漠前沿建起沙漠“都江堰”,连同他自己,都成了传奇。
如今,亩生态治理区、56平方公里荒漠化治理区,拱卫着何延忠的2万平方米鱼塘,方鱼池里游弋多万尾鳟鱼。这里从沙漠变为绿洲,从渺无人烟变得风景秀美。
“沙漠都江堰”还逆转风沙进逼,将危及村庄的沙丘推离村庄近6公里,防风固沙60平方公里。
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实地考察后伸出了大拇指,称赞这个耗资亿元的工程为“寻水冰雪祁连山,问道沙漠都江堰”,而何延忠也被人称为“当代李冰”、“沙漠渔夫”。
何延忠说:“摸准沙漠的脾气,坚持再坚持,沙漠里照样能实现绿色的希望。”
3月6日(周二)19:30-21:00
甘肃农业大学?稼穑创客路演大厅
何延忠
西出阳关,我在库姆塔格沙漠边养鱼
嘉宾简介
何延忠,甘肃碧泊产业董事长。他用十八年时间,在阳关边缘的沙漠旁,建成一片集科研、养殖、加工、生物提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沙漠高寒冷水鱼生产基地。
从基地建设的那一刻起,何延忠就开始构筑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的绿色屏障。
十余年中,何延忠植树造林,治沙养鱼,先后被评为“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星火科技带头人标兵”、“中国大地之子”、“中国首届优秀青年企业家”、“民族团结青年进步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奖”等荣誉,年荣获“最具公众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奖”,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称为“治沙英雄”。
*摄影:新华社戚恒张锰
*喜欢我们,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