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党伟业》有感
峥/嵘/岁/月/不/忘/初/心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北伐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还原这样真实的历史场面于观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毕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在以失败论英雄的中国,能够还原一些真正的史实,对于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时望着一脸病容的少帅,不免内心潮湿,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爱国志士抛家别子,恩断红颜。
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宋教仁遇刺临死时跟他的好朋友托孤:家贫,老母亲要照顾。此时,我已是泪水盈盈。时年,他年仅31岁。印象最深的两个部分,一个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也被称为全片的“泪点”。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等历史事件逐一呈现还有一个片段特别有印象,影片结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如期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圆满结束。看着那12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昴地读着《共产党宣言》,高唱国际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核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坐船畅游在清凉的嘉兴南湖上,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电影中采用了电脑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来还是那样让人充满激情和向往,预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乘船驶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国的最后胜利。
太唯美了,虽然画面有点假,但确实很唯美。导演真偏心周迅啊,其他女明星都是跑龙套和打酱油的,只有周迅一个劲儿地给特写,那张船头打着纸伞,回眸一笑的镜头真是挺美的。
看了这部影片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在党的一百周岁生日之际,也忠心祝愿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创辉煌。
——姬林林
一个梦,做了一百年。梦里苦难连连,腥风血雨。这个梦,便是中华民族的共和梦!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过后,随着几帧历史节点的画面闪过,电影《建党伟业》拉开了序幕。
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后,权欲熏天的北洋军阀政府试图借效仿日本君主立宪之名,实施军事独裁。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不知所谓,竟然公然复辟帝制,在共和国里做起了称帝的白日梦。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袁世凯复辟之举可谓自绝于国家,自绝于祖宗。果不其然,在全国各地势力的讨伐下,袁世凯皇帝的美梦轰然破碎。在位仅仅八十余天,这位一手逼迫清帝退位,一手窃取革命果实的军阀结束了其自以为顺天应民,牢不可催的帝制统治。
军阀头子倒下了,一群小军阀炸了锅。军阀割据,将中华民族的共和梦又一次拍的粉碎。历史的船舵在各方势力推搡之下摇摆不定,中国,将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世界为之震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段祺瑞政府为摆脱‘二十一条’带来的国家声望损失,或强迫,或欺诈,聚集了十四万劳工参与一战法国等战场的后勤兵服务。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德所在的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一战后的协约会议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史称巴黎和会。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本次会议。
正在国人满怀期待,希望可以借此收复山东等国土,一扫国耻之时,一条消息霹雳般落在国人心头,霎时血肉模糊。
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那些风度翩翩,高谈阔论的欧洲政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山东割给了日本。
一时间,举国愤懑,却又无可奈何。是啊,弱国无外交!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夺回我们失去的国土与尊严。
一群青年出现在了街头,他们高声呼喊,满满的,横幅与标语充满了街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向前,青年学生开始发挥作用。
军阀统治的黑暗政府派出军警,残暴地镇压了抗议学生,并逮捕了一批游行的爱国学子。这些屈从于西方列强的军阀举着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的却是手无寸铁的学生。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迸发了一抹璀璨的星火: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大革命的巨轮碾过,吴佩孚等军阀势力头崩脑裂,化作湮粉。然而历史的变革总归是蜿蜒曲折,慷慨激昂。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一时间,白色恐怖席卷全国。中国革命的星火于狂风中散灭,却在满地干柴的苦难中国撒下无数火种。
干柴燃烟,终究烈焰灼天。
自此,中国共产党人深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并在接连受阻后把目光投向广大农村,开辟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战略目标。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九三五年十月,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全面侵华。
一九三七年九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共击日寇。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百年国耻,一朝尽雪!
一九四九年九月,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逃台湾。
在经历过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身处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走向了解放。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天安门前,迎风怒展。
天公恻隐,大雨倾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卓绝奋斗,感天动地,气贯苍穹!
是啊,历经了百年苦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已然开启。
于此,回顾百年来为民族独立,国家中兴而献出鲜血乃至生命的前辈往事,仍不免泪如雨下。中华儿女用铮铮铁骨,血与火的同那些妄图侵占我国的列强殊死相搏。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施蕾
《建党伟业》是建国三部曲中我刷了N遍的电影,该片从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自己每看一次都能从影片品到不一样的东西,但唯一不变的便是对爱国伟人的敬畏。
在动荡年代中,爱国伟人们为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四处宣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向通往胜利的红毯,这种方式也许你会觉得残忍、血腥,但是正是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才将百姓人民从水火中解救出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爱国人士,在混乱的国家中努力地找寻救国的方法,影片中好几个充满热血激情的演讲都让我热泪盈眶,有一种仿佛自身就在演讲现场的感觉,那种爱国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影片中的毛泽东从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青年在成为伟大将领的路上不断磨练,与中华一同成长,虽说毛泽东出身平凡但他有自己对中国道路的思考,胸中有宏伟蓝图,这也是我所佩服的。不论前方道路有多么黑暗和未知,他都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那股韧劲,这股韧劲是革命路上源源星光,它不断地壮大自己,望有一天能发出自己璀璨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热血澎湃的爱国救亡的故事。那时的人们很纯粹,心中装着国家,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将爱国救亡的担子挑在肩上,不信天不信命,把命运牢牢紧抓在自己的手中。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运动如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每当开展一次运动的时候,都会有不少的仁人志士在运动中牺牲,百姓的生活也是深受影响,民不聊生,我们感到愤怒、无奈、哀怨、痛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深受苦楚。影片五四运动爆发时有一个学生青年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有牺牲者,今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说完此话游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而我心中也感到一股暖流不断涌入。
是啊!没有这些英勇无畏牺牲的先辈,怎们还会有如此平和的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稳定的中国,这些都是先辈们拼了命给我们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我们有我们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伟人的衣钵,为国家出一份力,建设美好祖国!
——张海燕《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作为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史诗巨作,也是值得我们多次观看,反复揣摩的。近日,又再次观看了《建党伟业》,这一部也是我个人感觉最沉重、最厚重的一部。影片完美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也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在这十年里,许多历史书上记载的大事接连发生,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等。军阀、野心家、大地主、资本家、帝国复辟者、外国列强……各方大人物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为了权力和利益去争斗,厮杀。所有人的视角都被他们吸引过去,却忘了这片土地上那占了绝大多数的,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民。在这些纷乱大事的背后,更多的是血泪。破碎的国家,苦难的百姓,血与火侵蚀的中国大地,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风雨飘摇,亿万人民渴望救世主的出现。
“求人不如求己”。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五四运动为何会发生,也理解了作为一个青年人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本应无忧无虑,一心学习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迎着敌人的枪口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还我青岛”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我也像影片中的人们一样,渴望有人能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民族。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救国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前辈们也经历了无数的尝试和探索。影片中,借青年毛泽东苦苦思索着救国之路,表现出了当时无数爱国人士对救国之路的辛勤探索。体育救国、教育救国、共和政府、无政府主义、学习法国、学习欧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首先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注意到了布尔什维克,他们敏锐的认识到这可能就是可以拯救中国的路。从此他们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火种,革命的思潮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几千年来,终于有一种思想,一群人注意到了受苦受难的人民。这些人不是高高在上,不是高谈阔论,而是真正的走进人民,和工人一起劳作,和农民一起耕种。“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觉醒的人民站了起来,革命的星火点燃了古老的大地。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的诞生和成长,让我们在为革命先辈的付出感动的同时,也激励着自己为了党的事业拼搏、奋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中国从破碎、孱弱到今天富强、和谐。这其中包含了无数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观看《建党伟业》,是正合适的,通过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信仰和牺牲,使我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建设还需要我们青年人的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袁家伟在党的一百周岁来临之际,近日观看了《建党伟业》,观看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得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更多得还是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电影《建党伟业》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年10月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的开始,到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虽然短短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的事件都在这十年里,比如袁世凯称帝,比如巴黎和会,比如五四运动,等等。
最让我感到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深感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的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芊芊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人不免觉得感伤,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
我想影片除了有纪念意义外,一定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能感受到的最炽热、最直接的。作为国家的公民,我想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对爱国情怀的认同。
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雨、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波澜壮阔,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任重而道远。同时,今天的美好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武荣一连在网上看了两遍《建党伟业》,还是觉得不过瘾。总希望影片一直演下去,别结束,可是时间总在不知不觉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影片在一步一步地接近尾声。说实话,刚开始对它我并不看好,尽管里面明星云集,气势恢宏,留给人们以无限的期待。但是我个人认为,它不过是部政治性很强的类似纪录片之类的片子,可是如今真去看了,却逐渐改变了对它原有的看法和成见。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一个“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啊!不是自家的东西,送给人家如弃草芥,自然也就不会心疼了。何况它的“主人”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德国,是他们的敌人。削弱敌国,增强他们自认为是盟国的日本的实力,有何不好?再说日本已经于此前出兵山东,击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送”给日本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承认既成的事实罢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经“得到”了,还不如体面地正式“送给”它妥了。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你们可以毫不吝惜地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但是我们中国人却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将我们的国土再次瓜分。四万万同胞岂是草包?岂是毫无血性之人?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岂是坐以待毙之辈?怎么办?反抗!反抗!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请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着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今竟被一个过去一直向咱称臣纳贡的附庸小国欺负来欺负去,成了他们桌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切分。泱泱华夏的颜面何在?尊严何存?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结束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两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是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当青年毛泽东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应该说,这部片子没有《建国大业》里的名演员人数多,出场变换也没有那么频繁。但是,也算是众星云集,尤其是很多演员的演技堪称一流。剧情就是历史,历史也是一幕剧。而让我感动的很多经典台词和场景,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也因此,北京大学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神圣了。当年连李大钊都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毛泽东都曾做过图书管理员,可见北京大学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先进地位。在“辩”字为背景的北大讲台上,碰撞出了多少思想的火花,促动了多少热血的沸腾,培养了多少国家的栋梁。而今,北京大学却成为了向国外输出人才的基地,众多北大毕业生已经没有了当年忧国忧民的胸怀。现在的诸多高校校长和教授们,如果看了这部片子,不知道在强烈的对比之下,会不会为自己争名夺利、抄袭剽窃、行为不端、受贿收生而感到汗颜。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和整个国家教育是分不开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校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领土不整,国家必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多么激动人心的话语,让我们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为全中国有着爱国心、报国情的有志之士从心底生出无限敬仰之情。“自我辈始”,简单的四个字,却是无畏牺牲的壮举。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这四个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有什么困难能够打败我们,有什么艰险能够阻碍我们,有什么列强能够轻视我们。中国,必将拥有让人尊敬而仰慕的一代大国风范。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什么台湾问题、钓鱼岛归属、日本的侵略之心、美国的压制之举,我们都将坦然面对。爱国,除了在于你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更在于你的内心,是否时刻敲着警钟,亮着明灯。中国共产党的每名党员,是不是都有着“流血牺牲自我辈始”的奉献精神。
辜鸿铭的台词有一句是:我头上留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样的见底,其实是我们都应该为之赞叹的。多少年来的封建思想,要形式上的变革,很简单,但是要做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思想。所以经常在搞整治活动的时候,很难避免形式主义。其实,真正的团结一致是人心所向,真正的拥护爱戴是万民敬仰,真正的流芳千古是历史铭记。所以,中国共产党最应该做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努力建设好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大国家。
杨昌济问毛泽东,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听了这句话,我们是不是也为之沉思,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为的到底是什么?是让全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生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理想目标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那么难。多少的革命先辈用鲜血铺筑了通向当家做主、幸福生活的道路,那满是鲜花的美景是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样的道路和景致,怎么还能有骄奢之心,起贪腐之欲,行一己之私。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这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
当影片迫不及待的结束时,我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心中一直涌荡些东西不吐不快,于是就写下了这些文字,虽然说得不一定就对,可确实是我的心里话。尽管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许多革命样板戏之类的影片强的太多了。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扞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伟大的党啊!一百年啦!您带领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一百年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披荆斩棘,终于要踏尽泥泞步坦途了。您很老,已经一百岁了;您很年轻,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祝愿您一百寿诞愉悦!祝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祝我们的民族兴旺强大,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
——姚伟今天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建党伟业》。观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内心颇为感慨和激动。在那个时代,有志青年为了实现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复兴挺身而出,我深深地被那些青年们的热血和激情所动容。
脑海中深深的回应着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建党伟业》这部剧,围绕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展开主要展现了从年辛亥革命后到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一大群有抱负有作为和敢于担当的中国知识青年在困境中,艰难险阻,举步维艰,摸索出一条革命道路。
电影开始部分讲述辛亥革命之后,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军阀混战,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功称帝等的历史背景。救亡图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写过程中,有盲目,有阻碍,有改革,有屠杀,更有温情...而这一切都是中国革命出路的基垫。
电影中,蔡锷假借生病前往日本去见孙中山与小凤仙的分别场景,蔡锷说,“天下人都知道,我蔡锷爱美人不要江山。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此时此刻,一股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从内心进发出来,蔡锷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内心极度澎湃。感慨今天美好平安的生活不正是那些前辈先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吗?
电影最后部分讲述了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春、周恩来等青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年少有为,胸怀大志的中国青年,为民请愿,踏上了救亡图存的新征程,注定让这一刻载入史册,发人深省。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吹响了那个时代最具峥嵘的历史号角,这一刻极不平凡又高大伟岸!这是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主顾维钧°在将去巴黎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啊!”事实也是如此,巴黎和谈失败,他对着各国的代表说:“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国家强大,力量就是外交。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和新的奋斗目标。
现看如今新型冠状性病毒在全球泛滥,各国陷入了危机。而自中国发现新型冠状性病毒以来,中国政府一系列强力有效的措施以及国民的主动配合,成功打赢这场疫情狙击保卫战。相比于世界的疫情情况,我们中国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中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惜耗尽物力财力拯救每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我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经历了这次疫情,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什么是中国效率,什么是中国只用中国才医院,只有中国才能一发命令,全员听从指挥安排,只用中国人才能听从党的指导愿意几个月待在家里而无任何怨言。
最后摘取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共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刘瑞历时总是要前进的,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民族亦是如此。当压迫超出民族的限度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担当那副重任,引领这个民族走出黑暗,去向光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今天观看了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该片从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这短短的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著名的时光都发生在这十年中。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都以时光的顺序为脉络,以不一样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当看到爱国伟人们在动荡的年代中为了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下通往胜利的红毯时,让我感受到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之际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历史继承老一辈革命家衣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就在于敢于直面问题,从不讳疾忌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自我革命。正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清除自身的肌体病毒和顽瘴痼疾,不断战胜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自己、锤炼自己,才造就了一个“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勇于自我革命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政治基因,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百炼成钢、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向前,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李建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学习伟大的“红船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建党伟业》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的真实,用场景的切换表达浑沌的岁月。随着风云人物一个个再现,我的思绪随之而穿越到那弱国无外交饱受欺凌的年代;随着历史大事件一幕幕的展现,我的精神世界随之不断得以提升,我彷佛也置身那动乱的年代,与前辈们一起振臂高呼、一起浴血奋战,党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再次锤炼。回顾党的历程,百年来,她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中华儿女从积弱积贫的苦难中走过来、站起来以至富强起来,其中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高光时刻,但是最震撼人心的却是建党之初的风风雨雨,会议地点被迫转移,有参会者背叛信仰,遭人唾弃,写入历史的耻辱薄,只有那些信仰坚定者昂首坦然面对刀光剑影,欣然直视龙潭虎穴,载入历史的英雄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传承革命先辈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立于旧世界,寻出新世界”,《建党伟业》深入揭示了历史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国门,中国人民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谋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是历史赋予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君主立宪、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在当时的在那个“风雷激荡”“巨变迭起”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力图振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凡此种种,无不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视的旧中国。影片片尾时,13位代表在上海南湖的红船上开完会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历史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建党伟业》深情刻画了共产党报国为民的纯粹性。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震动,悲愤填膺的谢绍敏以手写血书请愿,革命先驱李大钊亲自上街游行示威,喊冤的女学生以血染的白练鸣冤请愿,激动的学生们火烧卖国贼的住宅……革命先驱、青年学子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自由奔走呼告,甚至流血牺牲,寻求真理,救国救民。他们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了人民当家做主,为了实现社会大同,那种舍我其谁的态度和精神让人感动。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拳拳爱国心、浓浓为民情”的熏陶鼓舞下,才最终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并坚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建党伟业》深刻剖析了共产党永葆奋斗本色的重要性。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日拥有九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这一百年是不平凡的一百年年,是可歌可泣的一百年,是丰功伟绩的一百年,我为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陈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带着初心和使命,我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这部影片从年辛亥革命开始至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止,虽然这十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这十年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事件。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打开了中国进步的大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很快袁世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革命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年袁世凯为了称帝同日本签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之后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而彼时的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都在救国图存的路上,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年十月革命爆发了,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年在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无视中国作为一张战胜国的存在,将中国青岛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终于在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国的无产阶级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上海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了。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再一次的认识到无论是封建王朝、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都救不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历史是可歌可泣的,中国共产党由弱小走向强大,由最初建党的五十多名党员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回首望去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更加努力,为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桑鹏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