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劳动节中国的文化自信在哪里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6/27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这是诞生在国际上的节日。百年来,中国人凭借卓绝的奋斗与劳动,建成了现代化国家,并迈入经济腾飞。当前流行的“中国梦”、“文化自信”,让我们每个人都干劲十足。那么,中国的“文化自信”在哪?是中国传统文化吗?传统文化中又有哪些部分能引以为自信?一旦把中国文化作为长卷展开,我们要能看到,哪些笔墨可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成为中国又一件大事好的文化应该有一个标准,它不仅来自于传统,还要具有现代意义,是会被别的国家、民族借鉴去用的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用,也就没法指望别人用。好的文化是有普遍意义的,是谁不会用谁就吃亏的文化。中国有这样的文化,才称得上是“文化宝库”,才会带给我们“文化自信”。举个例子。曾经有的国家搞外交,眼里只看重利益,有人就借此说,政治是现实的,就像有位英国总统说过著名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有位中国古人说得更透彻,我认为比英国首相这句话要深刻,这位古人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他的话是:“既以利得,必以利殆。”意思是,光靠花钱是交不到真朋友的,利益会成全一对朋友,也会毁掉一对朋友。

颜之推与门生们

我们现在看,无论是国际外交,还是普通人交朋友,都是这个道理。利益却是很重要,但要想让人相信你,并和你有长久的共同利益,让对方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背叛,在你困难的时候依然相信你,特别是在你跟人发生冲突时,能站在你这一边,那么单纯的利益并不够,你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今晚的酒席买单,而是需要文化输出,需要对方认同并应用你的文化。中国文化强在哪?中国有非常高端的文化基因,首先是全局思维。我们知道西方是个人主义,就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有一件事就说一件事;而中国人看事情总是看它所处的环境,看它和其它事情的联系,也就是站在全局角度看事情。中国人有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这让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但这不是缺点,而是艺术。中国劳动人民画像比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提到的曾国藩,这样的中国人办事儿,会给各方都有良好交代。回到年前,如果萨拉热窝事件之后是让中国人在各国之间调停,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就不会爆发。如果《凡尔赛条约》让中国人主持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就可以避免。现代世界要解决复杂的全球事务,中式全局思维,才是大智慧,这一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代领导带领中国摆脱外交孤立、获得“第三世界”认可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国藩像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精髓是实用主义。中国人没有多少宗教情结,不爱认死理,这其实让我们错过了现代科学,也没产生提出原创思想的现代哲学家,但这一特点放到今天,也能让我们避免极端的错误。走极端不是中国传统思维,古代中国精英的思想是比较开放的,百家争鸣、唯才是举,并不要求所有人都怀着同一个想法。当中国人不计较思想,不为某种意识形态钻牛角尖的时候,往往就是中国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实用主义让中国人充满乐观。在这里要说一句劳动和创富。在意识形态上不认死理,在赚钱上较真,这是很宝贵的品质。换句话说,我不会因为和你的观点不同就绝交,而是因为和你能做生意赚钱而认真相处,彼此有话好好谈,向着好的目标去做,达成共识,这是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借鉴的。子维老师与辽美协的劳动者同僚同上井冈山有个专门研究中国的欧洲学者还提出,中国人特别擅长把看上去矛盾的、对立的东西综合起来看待,让两者融通。对西方人来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两者水火不容。但中国人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反的两个东西可以共存。这个学者很欣赏中国的这个特点,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吉博明。他说,中国是唯一能搞出“一国两制”的国家,因为只有中国有这种大智慧,这是很厉害的。中国人能从坏事中看到好事,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这种智慧不是鸡汤,不是自我安慰,而是能从一件坏事中发现新的门道,从而扭转局面。中国人还能从“危”中看到“机”。如果把中国人比喻成一台电脑,它永远都不会死机。中国人的这种能力,再加上全局思维和实用主义,就特别适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国际上有很多学者就认为,全球变暖的超级复杂问题,最后还得看中国人的发挥。中国文化不只存在于书本,还是今天广泛应用的智慧,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还擅长从长远考虑问题,喜欢搞“百年大计”,甚至“功成不必在我”。而西方领导人通常只考虑自己任期内的事情。中国人执行力强,说干什么事儿就干;中国人喜欢新东西,高科技不是最新的不搞。中国人重视学习和教育,对于好东西,中国人真就能给模仿出来。过去有人讽刺这是“山寨”,可现在来看,中国人模仿到的东西,甚至做得更好。中国人很少讲家庭出身,阶级意识比较淡化,所以有“逆袭”这个词。这些,才是很多外国人羡慕中国的原因。中国曾经有过落后,但凭借中国智慧,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恰恰在现代化道路上后来居上,摆脱了沉重的封建包袱,一路走到今天,这就是中国人的“劳动者精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