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一个公众场合,两个人撞衫,总难免有些尴尬。但有时,“撞衫”却不仅仅令人尴尬,还可能酿成触目惊心的血案,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非虚构电影《刺杀宋子文之谜》,就讲述了一起因“撞衫”而引发的血案。
年7月23日清晨,一列由南京开往上海的蒸汽机火车,缓缓驶入上海火车站北站。不一会儿,两名身穿白西装、头戴白礼帽的年轻男子,便从车站站台阔步迈出。就在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其中一名白衣男子应声倒地,车站顿时乱作一团。
原来,这两名白衣男子,其中一名是中华民国财长、堪称“民国金融大腕”的宋子文。而中弹倒地的,则是他的随从唐秘书。
刺客的目标,显然是大名鼎鼎的宋部长,而非默默无闻的唐秘书。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刺客认错了人!也就是说,两套同色同款的白西装,成为刺客失手的关键因素。
那么,唐秘书为什么会与宋子文穿同款白西装呢?
首先要说的,是宋子文酷爱穿白西装。
宋子文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一名资深海归,又是民国政府中出了名的亲英美派人士,他不仅致力于美国财经体系在中国的落地,在生活方式上也较为西化。
克拉克·盖博在《飘》中的白西装造型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正处于租界时期,崇尚欧美风气。好莱坞顶级帅哥克拉克·盖博身穿白西装的电影造型,成为当时上海时尚达人追捧的风向标。
如此穿衣风尚,自然也影响到像宋子文这样的公众人物。据流传的宋氏照片显示,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时,宋子文的确酷爱白西装。
宋子文与女儿
接下来要说的是,唐秘书为什么也穿白西装呢?
这个唐秘书,却也来头不小。其父唐乃安,留学德国,是上海名医。其妹唐瑛,沪上名媛,曾与宋子文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唐秘书本人也是留美海归,哈佛经济学硕士毕业,英文极好。能被宋子文纳为机要秘书,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刺杀宋子文之谜》剧照
唐秘书穿白西装,除了同样的留美背景,政治理念和审美趣味与宋子文相近之外,另有一种猜测,则跟官场套路有关。
我们在时下的官场或职场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会主动寻求与上司“撞衫”的机会。比如上司出席某活动穿西服,陪同者也大多西服;上司若着便装,陪同者也大多便装,以示自己与上司同心同德,步调一致。
那么,当年唐秘书与上司宋子文“撞衫”,究竟是属于主动还是被动呢?
关于唐秘书的操守,史料记载并不多,对他的负面评价更是少见。因此,说他“主动”撞衫,倒也实在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既然唐秘书躺枪是由“撞衫”引起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发生“撞衫”,理论上唐秘书就不会躺枪。那么,两人为什么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都穿白西装呢?
电影《刺杀宋子文之谜》所展现的“北站血案”,发生于7月23日的上海。
七月,正是上海的大暑天,月平均气温不低于35摄氏度。除非两人一下火车就要赶赴宴会,或出席极为重要的官场活动,否则,两个大男人在户外炎炎烈日之下,没必要穿戴得这么正式。
然而关于这一点,影片描述得十分清楚:那天,宋子文从南京返沪,是因为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才携唐秘书临时赴回上海,准备与夫人一同奔赴青岛探望母亲,而并非是要去赶赴宴会或出席官方活动。
那么既然如此,两人又为何如此西装革履呢?
《刺杀宋子文之谜》剧照
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民国的穿衣风尚了。
年上海的服饰审美,还远未达到今天的细分程度,基本也就是“中式”、“西式”、“长衫”、“短打”几大类。保守派着中装,海归派穿西服;劳心者着长衫,劳力者穿短打。宋子文和唐秘书既是民国官员,又同为留洋海归,穿衣饮食较为讲究,在还没有“休闲装”概念的民国,即便是酷暑七月,出现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合,西装革履似也合乎逻辑。
宋子文穿白西装是合理的,唐秘书穿白西装也是合理的,七月酷暑穿白西装还是合理的,却依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两人会在7月23日那天撞衫?
坊间有一种猜测,唐秘书充当了宋子文的替身。
这一猜测的理由是,年是个十分敏感的年份。国内,蒋介石刚刚完胜“中原大战”,“蒋胡之争”又起风云。国际,日本觊觎中国已久,朝思暮想要挑起事端,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而宋子文,既为民国财长,掌握一国财政,又是蒋介石的大舅,政坛焦点人物,成为攻击能量的靶子,也就在所难免。况且在此之前,他已经遭遇过两次刺杀未遂。因此,无论是出于客观原因,还是出于主观意愿,宋子文希望有替身来混淆刺客的视线,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当然,猜测仅仅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
我倒是宁愿相信,“唐宋撞衫”只是偶然巧合,而非刻意为之。哪怕“替身”一说逻辑上存在合理性,我也宁可相信,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命运的鬼畜表演。
读者也不妨拿它当八卦听,一笑了之。
宋子文与太太张乐怡
本文作者:陈海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史博士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最好看的历史片
5.24全国公映
民国刺杀系列
刺杀宋子文之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