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沈阳ldquo北大营rdquo培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6/23

冷雾/撰文

[培训班第一区队二班合影(均来自部队)。前排:白玉海、徐福生、作者;中排:李忠禄、董亚超、沈士林;后排:李文鸿、王青、隋荫怀。]

年盛夏,我从齐齐哈尔东郊部队到沈阳参加培训。记得出发是在晚上,倪绍林班长赶着马车把我连同行李送到火车站。坐了一宿火车硬座未合眼,第二天早晨抵达沈阳。这是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步出火车站,随着扑面而来的阵阵热浪,视野中呈现了沈阳的初始印象:深红色调的沈阳饭店、沈铁宾馆等欧式建筑,默默地释放着历史沧桑;站前广场幅射的几条宽阔马路,似撑起一把巨大的半圆折扇;巍然屹立在中山广场的毛主席巨型塑像,挥起巨手象指挥着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行驶的车辆、熙攘的人流,在这里混合成了生命的交响曲。此番情景,让我真切地领略了这座北方重工业城市巨大的震撼力量!广场上举着接站牌的几位战士,见我穿军装背着行李立刻朝我招手,一位高大魁梧约40岁左右的干部笑着迎上前来:“是参加训练班的吧?”“是!首长。”我话音未落,他就把我的行李拽过去提在手里。都佩带着红领章分不清职务,唯一区别是战士上衣两个兜,干部四个兜。后来得知帮提行李的是沈阳军区后勤部倪友章科长,也是这个训练班的负责人。苏联嗄斯57型卡车穿越市区,一路向北行驶约3-40分钟,把我们拉到培训班驻地--沈阳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这片营区原是张学良所辖东北军兵营一隅,营区内只有俱乐部一栋较大建筑,其余大队机关、教室、宿舍和食堂皆为红砖黑瓦平房。营区外路旁一排两抱粗的老榆树枝繁叶茂,曾经历过“九.一八”事变战火的考验。有一次市政部门为拓宽道路伐了几棵榆树,竟然锯到了几颗机枪子弹,把电锯都崩坏了。这一大片地方俗称“北大营”。所以凡在这里学习过的学员,一般都自诩为“北大”毕业的。纵观历史,这次培训是“文革”后首期新任职培训班。学期半年,实习1年,共培养干部苗子人(含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代培7人)。旨在解决“文革”后各部队专业干部”青黄不接”普遍缺额问题。上级下发的通知对参训对象作了要求:“选拔学员应当是符合毛主席关于接班人五项条件,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身体健康的优秀战士”。这就意味着毕业后如无意外可以提干,无疑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通知明确,报到时除携带组织、供给介绍信,行李、雨衣、挂包等生活用品,还必须携带重要的精神食粮《毛泽东选集》。

[培训班负责人倪友章科长在北大营]

[倪友章科长(前排右3)与学员队长班长合影]

当时,军队专业院校都未恢复,教学没有现成统编教材。倪科长组织多方收集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编写讲义。担任授课的主要是机关科长和资深助理员。给我们讲过课的有:倪友章、王传志、付显义、杨志国、万太礼、段广山、李善周、韩维国,洪希涛刚调来主要负责作业、监考和判卷等工作,还聘请辽大老师讲授了政治经济学课程。参训学员绝大多数为战士,均没有从业经历,专业知识为一张”白纸”。因缺乏实践经验,对一些操作性强的实务题理解的不深,多靠死记硬背。针对上述特点,培训班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课深入浅出,贴近工作实践。为保证教学质量实行了考试制度,每科结束即进行单科考试。据说因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培训是否实施闭卷考试?在准备阶段曾进行过反复研究才决定。考试规范严密,没有捷径可循,备考全靠博学强记。有一次我背题太过投入,在食堂吃完饭竟拎着饭碗走回教室,而把书包落在了食堂。为纪念这次火热的学习经历,临毕业我把打印教材做成合订本并设计了封面。还帮同班的董亚超做了一本。前几年在北京开会,遇到已任总后局长的董亚超,他说那本教材仍保存完好。而我的那本却搬家时弄丢了,有点遗憾。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倪科长专题讲过党课。还安排学员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各区队黑板报比赛、排练大合唱《长征组歌》及节日联欢活动。请驻丹东汽车15团股长邢志刚,介绍了做好工作的经验体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在学员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那时候没有电视,每周六看一场电影。因粉碎“四人帮”不久,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国产新电影廖廖无几。看的多是刚解禁的“文革”前老电影,如《革命家庭》、《东进序曲》、《徐秋影案件》、《怒潮》等。再就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北大营”在沈阳众多机关、部队中是个偏远的团单位。电影拷贝轮流串片,有时一些热门影片串到这里已近午夜。甚至有两次是后半夜2、3点起床集合看电影,看完电影天还未亮继续睡觉。这些电影对于我们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就是耽误吃饭睡觉也毫无怨言。有一次军区话剧团在八一剧场演出《蝶恋花》,倪科长找文化部批了张票,为防止中途流票,他亲自持批条到后勤俱乐部取票。毕业提干是战士学员的光荣梦想,都期盼着早日实现。记得三区队学员胡忠贵在学习期间就提了干,那天看他突然换上了四个兜的军装,令众学员羡慕不已。毕业前二区队还出现了一个有关提干的恶作剧,至今印象深刻。有位王姓学员平时有点马虎,班里几位爱开玩笑的学员凑一起,背地里以小王原部队团政委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他。大意是:“王某同志:你学习期间表现很好,经团领导研究决定提升你为正排职干部,定为行政23级。特此祝贺!另请寄回一寸照片两张,用于填写干部登记表云云”。把信封写好贴上废邮票混入报纸和来信里,然后不动声色地静观其变。小王收到信连看两遍,顿时喜形溢于言表,兴高采烈地到服务社买2斤糖块散发给大伙,还准备找区队长请假到中街照像。几位始作俑者见此情景怕事情闹大,只好慢慢揭开迷底,害得小王蒙上大被哭了一场。据说小王毕业后顺利提干,只不过比第一次“提干”来得稍晚了一些。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我们终于结束了火热的学习生活。那天上午举行毕业典礼,中午会餐后学员们就陆续离开了北大营。我与郭贤华被分配到后勤一分部开始了新的实习生活。第二年夏天,分部一纸命令提升我俩为干部,定为行政23级。两个兜的军上衣,也换成了四个兜的。这个外观上的唯一变化,标志着我们参加北大营培训顺利完成。[培训班毕业合影]

[沈阳中山广场毛主席塑像]

[沈阳中山广场]

来源:冷雾

★★★★《23军战友网》★★★★

编辑:红卫一兵

★23军简史★23军济南家人及后辈举行祭拜活动★我赴珍宝岛参战简略简介

★23军98抗洪抢险

★23军著名将领和英模

★战旗是永远跳动的火焰

★23军番号序列变更表

★23集团军保密员集训合影

★秦镜:威震华东战场的“老虎团”团长

★孟良崮战役★常州:“东线重要战场”★23军炮击英军紫石英号★23军政治部小车班合影★23军司令部车班合影★23军政治部慰问团在珍宝岛慰问★23军报训队合影★《23军战友网》征稿启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