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新闻上说,因为爸爸带着弟弟隔离,有个脑瘫小孩活活饿死了——好像至今都没有人出来说这是假新闻,那么,应该是真的了。
这个故事让我很难受。他没有死于纷纷扬扬的“飞沫传染”,也不是因为没有戴护目镜“你瞅啥?然后瞅一眼就对上了,中招了”,却是很无辜地死于没有东西吃,没有人照顾,真冤。
再想起来,其实很多人根本都没有想过,在非常时期还要在家里屯粮食,屯各种物质——比如口罩,酒精,消毒液什么的——做一些准备。
我们没有这个习惯,也从来都没有人教过我们,在“意外”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看到一个作者,我在这里称他为A先生(至于为什么会用代号,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详细解释)。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作者的视频时,是他讲述他和父亲的故事,他讲了自己对中国亲子关系的理解。我个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以后可能也会把这些用文字分享给大家。
而今天A先生则是介绍了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叫《波黑围城战中的幸存者》,网上可以百度到一点内容——别的朋友或许有更好的搜索工具,或许能搜到更多内容,或许,有的朋友还有机会还可以买到这本书,那么,到时候别忘记共享。
我为什么推荐这个呢。我记得张爱玲写的关于战争的文章,有小说,也有散文,都是写当年还是港大女生的她,和同学们一起经历的那些生活,她的笔触一如既往的冷静与客观:没东西吃,一切物质被管制,买不到回上海的票,街上随地都躺着尸体,而他们医院里当护士,医科生直接当了医生,胆大的同学还在洗澡时唱歌,表示不在乎……
这些好像离我们很远。而那时候有战争经验的老百姓们,却在暗地里悄悄做准备,屯货,屯粮食,屯各种物资,朴实的人认为:“只要有大米和酱油就行,就能过日子”——那时候,上海围城中的老百姓,总是要屯够可以过半年的酱油与大米,心里才安稳。
但,你有这些资源,同时也是最危险最能招来杀身之祸的。大家如果看过刘震云关于大饥荒的纪实小说,以及冯小刚拍的同名电影,你就会知道,在一群饥饿的人群里,当那些饥饿的人知道你家里有米有粮还有酱油,那将会招来什么后果,百分百,你成了别人牙缝里的渣滓。
当然了,如果你是手里有枪和拥有杀伤力很大的装备的特种人士,特权人士除外。
A先生说,如果你家里有资源(比如粮食,药品什么的),还有女性,很容易成为他人想要猎取与侵占的目标——他只是就事论事,仅仅指的是波黑围城中的情况——这时候,家里的男性要有斗志与保护家人的勇气与锐气。
我欣赏A先生说的以下这段话,他说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对有亲属关系的人,是长期互相伤害的,而不是彼此温暖与庇佑。比如家中的一家之主,父亲,你成为一家之主,仅仅是因为你的性别,而不是你真正干了些什么(当然,不是全部父亲都是如此),而A先生说他本人作为父亲,是一定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家人,哪怕是死在去给全家买粮食买药品的路上,都万死不辞。
至于其他嘛,他说中国男人在很多关键时刻真的撑不起来,还是女人更扛得住事儿,更能成为一家的顶梁柱——对此说法,我也很赞成。
以下就是我搜索到的《波黑围城战中的幸存者》的一小段文摘。
波黑围城战中的幸存者——每个人都将会用到的生存常识
当某种灾难来临之际,个体在这种末世的混乱杀掠面前几乎无能为力,但总还是可以做些必要的准备,如远离城市,远离富人区,避居乡下,联络亲朋,储存硬通货和物资,做足准备,生存的机会总会比别人大一些。~96年的波黑战争,对于很多国人而言,是一场陌生的战争。前南各族武装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地盘(尤其是塞族)针对波黑平民制造过很多骇人听闻的围困,屠城,强暴和劫掠等恶行,使得普通人陷入最恶劣的生存灾难。塞族军队曾包围波黑首都萨拉热窝长达三年,切断物资供应,并日夜炮击城区,数万市民在狙击手、疾病和冻饿中死亡。
本文是一个波黑平民Selco的访谈录,他居住在波黑南部的某个小城市,同样经历了1年左右的乱军围城。访谈围绕Selco一家15口人如何在这场人祸中生存的经过,对此类态势下的生存问题进行了探讨。
资源和技能
Selco讲,战争爆发后,食物,水,燃料,电力,通信都中断了,市政和治安瘫痪,医院的医生大部分逃亡,药品和医疗器械缺乏供应。很多市民缺乏准备,三个月头上就开始有人饿死、冻死或病死(战争初期即进入冬季)。Selco的家人中有2人因为喝脏水雨水病死。一点点小的疾病就能要命。虽然美国人每隔十几天空投一次食品,但显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市民中少数的一些家庭会种菜,有时候偶尔能抓到鸽子和兔子。在乡下情况则好很多。汽油比黄金还贵,汽车几乎无用。货币贬值飞快,钱什么也买不到,物物交易重现。人们的生活回到了石器时代,许多人拆房屋的门窗、家具做柴火,公园的树木很快就烧完了,随后那里又成了墓地,用来草草埋葬死去的人们。战后人们重新迁坟,那是后话了。
Selco认为,政府和官方都不可信,局面恶化时,他们绝不会全力去阻止形势走向无可挽回;他们只会动用一切公共资源来忽悠你,令你相信一切都很好。这场战争跟宗教,民族,信仰没有关系,那都是政客的幌子。对于个人而言,活下去才是关键,只有家庭,宗族,亲密的朋友和邻居,是最可依赖的力量。一些特殊的个人技能会很有帮助,Selco有护士资质,是急救员。药品+知识很值钱(但药品有保质期)。此外,机械电子修理技能也能派上用场。还有人会炼油做油灯。通信中断,谣言四起。每个人都要学会态势的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时候大家都说没事的时候会出大事。(这位叙述者,性别:女;代号“箭”;特长:射击。波斯尼亚女狙击手,奥林匹克射击队队员,志愿参加市民民兵组织,狙杀过数十个围城的塞族狙击手。——难以置信的是,她的民族也是塞族。在围困中,是信任自己周围的亲友邻居,还是信任所谓的社会公仆,人民代表呢?)
卫生与医疗Selco认为卫生非常重要,甚至超过食物,这可能与他护士的职业有关,但这种观点反应了战争的事实,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很多儿童的死亡并非来自直接的武器杀伤,而是缺医少药造成。要认真学习急救,学会处理外伤,烧伤,枪击等,学会注射等技能。医院,没有医生,即使有医生人家也没法给你开药治疗,因为药品和医疗器械都不具备。由于饮水不洁,痢疾腹泻可以轻易弄死人,除非能及时治疗,点滴补水。痢疾对小孩和老年人很危险。在外伤方面,最常见的是枪伤。如果能找到医生,可能有三成左右生还的希望。一点小的割伤的感染就能致命。在药品方面,抗生素很管用。Selco还推荐饮水消毒片,各种清洁工具,洗液,肥皂,漂白剂,杀虫剂,手套,口罩等各种卫生用品。
黄金白银与易货
银行瘫痪了,各种卡全没用。易货交易成为了市场的形态。但要注意,不在自己家周围交易,每次只带一点点物品,免得招惹抢掠。战争开始时,城里的酒厂被炸,作者从那里搞来了升的威士忌。酒精可以用来消毒,是很好的物资,战时消耗非常快,作者用它来交易更需要的物资。黄金?作者的黄金全部换成了子弹。咖啡,香烟非常值钱。厕纸,极其缺乏,常常拿来交易。蜡烛,电池也可以储备一些,拿来交易换食品。打火机:如果能存个打火机,这东西不占地方,却可以换很多物品。盐,比较重要,但量不大,没有咖啡贵重。宠物,几乎看不到。也许有人吃了它们。作者父亲的大房子,战争爆发时逃离,可能是战争期间被难民迁入,战后为了索回,打了四年官司,仅仅是因为他父亲逃走的时候没有带房契。
储备的教训
如果要储备,应该储备什么?无疑,在和平时期,必须要仔细储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武器,刀具,但如果没有食物,在那种情况下你就堕落成盗匪。如果给三个月的时间准备,作者建议储备六个月的食品,药品,燃料等。在乡下如果有亲戚和房子,要里再储备6个月的物资。房屋最好要有大的花园可以种植。作者考虑的清单很详细而具体,有武器,弹药,水,食物,药品,燃料(电池)等。武器:4种不同的武器,发或者更多的弹药(当地法律允许)。水:在屋顶存了四大桶。河水有污染,但不得以的情况下,也只好喝河水。食物作者并没有特殊强调,但提到了大米——一般的原则是储备米面豆类糖类奶粉等常规的食品,不建议储备过于昂贵、少见、新奇的食物类型。前面提到的各类卫生消毒用品。此外,还需要储备一些小东西,可以拿来易货贸易,如瑞士小刀,打火机和火石等。气体打火机不占地方,实际却很有用,可以多储备几百个。香烟,咖啡,酒精(白酒)也不错,劣质的白酒在当时仍然受欢迎。作者还备了一些气罐,用来灌打火机气。蜡烛也用来易货贸易。
(本人说明:对网络原文,我略微做了一点删改)
说实话我是很想读全书的。书中有个人物说,当大灾难来临时,最先消逝的就是那些软弱的人。那些软弱的人,他们不一定是女性,儿童,老人。他们很有可能是青壮年。
他们的软弱,是内心的软弱。
而我们也在各种媒体上见过那些地震中的幸存者,当他们会出来向大家讲述故事时,我们似乎也都可以发现,其实情绪与内心坚定的人,才会活到最后。
当然,先了解一些必要的生存常识也是应该的,如果你不喜欢,你也可以把这个当文学作品,当历史素材看——因为他们都真的都曾经发生过。以鲜血,以生命,以苟且偷生,以智慧生存的方式,真实地发生过。
或者,真心不喜欢,不想看到这些,那就别看了,请看我最后一段话吧:
这个冬天,这个春节真的极其漫长,漫长而狭窄,让人喘不过气来。
好几次,天上下着只有江南寒冬才有的连绵冬雨,阴冷入骨,潮湿的街道,宽敞,寂寥,冰冷,曾经夜夜繁花似锦的本市最热闹的街区,而今却一片沉寂。
我一个人走在街上,偶然遇到几个零星的行人,全都是全副武装,戴着蒙住半张脸的口罩,我们彼此警惕,一言不发地擦肩而过。
我气管敏感,室外空气脏一点都会情不自禁地咳嗽,而今,林黛玉的一声轻轻咳嗽,都能让那些强壮如牛的男人们,胆战心惊体如筛糠。
他们像看异类,看病毒一般地看着我,在那一瞬间,我总是很是恍惚,不知今夕何夕,而自己,则身在何处。
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变好。
因为我们是好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祝大家涉水跋山,逢凶化吉。
PS:这个“大家”里,不包括那些零点五元;不包括维多利亚的秘密的二线牌子pink;不包括那些进行道德绑架做尽坏事的;不包括那些从不利人只顾利己的;不包括那些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用人渣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货们;也不包括曾经用恶毒,愚昧,无耻的语言,攻击,辱骂我的人。
对,我就是这么狭隘,就是这么不宽容,我就不伟大,就不学习蒋介石,蒋介石说要“以德报怨”,
我呸!
这世界,若是真的都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
作者:罗衣一时聚散金学红学研究者世情小说作者专栏作者独立撰稿人
罗衣一时聚散喜欢我,没理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