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年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对于几代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经典电影了。年随铁托访华而引进中国并由北影厂配音。我从小看这部电影,当时很多台词一直在同学间流传:“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瓦尔特让我带来一个口信,对你我都是最后一次!”“把车厢门打开!”“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下面节选一个片段,从两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这个场面描述的是,前一天晚上,一群年轻的游击队员袭击德军,中了埋伏,全部牺牲,第二天现场向市民开放,德军允许认领尸体,但是谁走过去认领,就开枪打死谁。
电影配乐的作用:
开始时,以小提琴为主的急促的背景音乐渲染出紧张氛围,配之以群众仇恨与愤怒的眼神。
之后老游击队员谢德注视着躺在地上的自己女儿的尸体,老泪纵横,小提琴舒缓的背景音乐表现出父爱之情与沉痛之心。
随着小提琴声的戛然而止,主旋律响起来,缓慢的、轻轻的逐步加快音速和提高音调,表达出以谢德为首的游击队员们不畏恐吓和威胁,冒着生命危险步步坚定向前,金属敲击声既唤醒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又像是敲响了法西斯的丧钟。
音乐编辑既体现主题,又突出气氛,多年以来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
企业管理:
当面对一个危机或重要时刻时,是否有人勇敢的走出“第一步”,他或她不畏前途艰险,毅然迈出这一步,面对挑战,这需要勇气和胆识,他或她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不可或缺。
影片中当谢德走出第一步后,他身后的瓦尔特没有想到谢德会走出去,这不在计划中,他看了一下人群中的游击队员苏里,苏里冲他一点头表示同意,瓦尔特也随着走向前,接着苏里、马里什等一批游击队员纷纷走出人群。
当组织中有人迈出第一步后,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配合。或许团队中性格、特点、特长、学历、能力、部门不同,然而一旦带头人走出去了,后面的人们是否及时跟进形成团队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谢德如果只是一个人走出去就会被打死(纳粹军官也确实打开冲锋枪的保险栓准备射击了),而正是瓦尔特等一批游击队员在后面及时的跟上,才没有使这一危局变成现实。
团队的力量不光是一致对外展示实力,也体现在带头人和内部成员间的彼此支持和鼓励。
换言之,如果谢德第一个走出来,瓦尔特跟上,但后面再没有人跟随,他们两个带头人还是会被打死的。瓦尔特回头与苏里的对望正是团队共识的重要一环,因为苏里等继续跟上。
英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是需要团队支持和支撑的。不管你所在的企业当下情况如何,你们公司里是否有谢德、瓦尔特、苏里……这样的带头人与目标共识达成一致的跟进团队吗?如果有,恭喜你,你的公司在面对危机时会很有战斗力。
一部令人难忘、经典、曲折、又有力量的老电影。
与在路上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共勉!
欢迎互动,一起“伟伟道来”。
Simon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