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如果没听懂,恭喜你,你还年轻。凡是熟悉这句话的人,基本上都六十岁往上了。它看起来像一句诗,实际上是四十多年前一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七十年代初,一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走进了中国,从此影响了一代人。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烙在每人心中的样子又各有不同,而萨拉热窝就以瓦尔特的形象,深刻地烙在了那一代人的心中。
萨拉热窝,是巴尔干半岛上火药味最浓的城市,曾经,它是战争的代名词。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在二战之后,波黑又爆发了一次极其惨烈的内战,萨拉热窝再次遭受一场漫长的围城战。
法国作家Bernard-HenriLevy有一段话真实地描述了“围城”的残酷:“你无法想象在这城市中能找到避免炮火的地方,萨拉热窝没有‘线’,它只是一个‘环’,那不是现代的战争,事实上,它用20世纪生产的最先进的武器,进行中世纪式的围攻。它甚至不是围攻,而是陷阱,你会感觉到没人能活着出去。”
如今,这一切已经远去。从战争中走来的城市,生命力是顽强的,萨拉热窝的空气早已恢复了平静,到处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萨拉热窝老城,并没有想象中的悲情,地方不大,处处都值得细细品味。这里四面环山,居民区的红顶房错落有致,散落在半山腰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山城,随处可见咖啡馆,一壶地道的波斯尼亚咖啡,便可享受半日悠闲时光。
走在有着年历史的老街上,仿佛来到了伊斯坦布尔。两旁的商铺多是土耳其特色的纪念品店、波斯尼亚的咖啡店和伊斯兰风味的小吃店。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钟表匠谢德的店仿佛就隐藏其中,等待着你走进去,对他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沿着老城区街道往前走,会被叮叮当当的声音所吸引,声音从一旁的小巷内传出,这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铜匠街。
奥斯曼帝国为萨拉热窝带来了铜器的制作工艺,巴尔干半岛的女人们也一直使用铜饰品。传统的工艺品包括餐具、烛台、咖啡壶、灯具、器皿等70余种。
走在老城的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身披黑色长袍、黑纱遮面的穆斯林女子。站在老城的某个街口,原地转一圈,视野中就会出现天主教堂、东正教堂、清真寺,这也是萨拉热窝最吸引人的地方。
从老城的主街道向前走,很容易就走到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这是萨拉热窝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一座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建筑。
老城的街道热闹嘈杂,清真寺的周围却异常清静,仿佛无形中有一道结界,把信仰之地和尘世繁华隔绝开来。
东欧大多城市的地标,或是一栋城堡,或是一座教堂,萨拉热窝的地标建筑却是一个喷泉亭子,被称为赛比利。
赛比利的形状非常独特,像一顶戴着圆帽的八角轿子,水通过前后两个石头水槽流出,供伊斯兰信徒净身和饮用。
赛比利前面的广场上鸽子很多。喂喂鸽子,发发呆,拍拍照,最适合不过了。
萨拉热窝有两处非常适合俯瞰的地方,也非常适合看日出和日落,一个是白堡,一个是黄堡。它俩都曾是土耳其时期的防御工事。
坐在曾经瞭望烽火的地方,看日出日落,望云卷云舒,俯瞰萨拉热窝的万家灯火,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从战争中走来的城市,故事很多。郑秀文的一首《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让无数人为战争中的爱情而落泪,也让无数不相信爱情的人,专程来到这里,感受他们爱情的力量,重新认识浴火中重生的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对于生活在和平世界的你我来说,史书上的文字绝没有大片的墓地、坟场带来的震撼大。在萨拉热窝,死难者的坟场很多,狮子坟场是其中之一。
一片白色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每一座墓碑下,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或衰老,或年轻,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曾享受着爱情的喜悦,曾憧憬着未来,一场战争,结束了这一切,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
在无数的墓碑中,有一座属于歌中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孩叫阿德米拉,男孩叫博斯科。他们青梅竹马,却来自两个信仰不同的种族。相爱九年的他们,正憧憬着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波黑内战爆发了,萨拉热窝遭塞族的军队围困。年5月18日,相约一起逃难的他们,在经过弗尔巴尼亚桥时,不幸分别中弹,阿德米拉用尽最后的力气爬向博斯科,相拥着一起死去。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小编流泪了。阿德米拉和博斯科永远不会想到,他们的爱情故事会被写成歌曲,在遥远的东方传唱。他们更不会想到,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信仰可以跨越种族和生命,影响了很多不相信爱情的年轻人。
恋,从无要分宗教,从无惧枪炮。
常宁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
来这里,给他们送上一束花,用心感受唯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的意义和境界,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寻找一生一世相恋之人。
同样是桥,弗尔巴尼亚桥因两个人的爱情而闻名,拉丁桥却因一场刺杀事件举世闻名。
著名的“费迪南大公刺杀事件”,就发生在拉丁桥头,这不是普通的刺杀案,这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杀案,旷古未有。
桥,本是普通的桥,战争却赋予了它不普通的意义。
和平,如此之近,又如此遥远。波黑战争已过去二十多年,贝多芬说过,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萨拉热窝的空气不再因战火的燃烧而颤抖。
盛夏将至,和龙腾遨游一起来萨拉热窝,在欢乐中感受空气的颤抖吧!
全欧洲最有情怀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