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入住的温泉水疗酒店(SpaHotelTerme)位于萨拉热窝郊区的伊利扎(Ilid?a),靠近萨拉热窝国际机场。
酒店前面就是一条河,很幽静。
附近有很多酒店,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我们坐车前往萨拉热窝市区。
很多中国人知道萨拉热窝是源于一部前南斯拉夫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其实萨拉热窝在许多历史事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9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人,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奥地利皇储)和他的妻子索菲·霍泰克,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线。年4月,萨拉热窝爆发了一场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的都市包围战“萨拉热窝围城战役”。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是波黑战争的一部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从年4月5日至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陆军围困。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比列宁格勒战役还要长一年之久。
波黑战争开始后,控制军队的波黑塞族由于得到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重组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支持,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军事上占明显优势。毫无防备的穆斯林城乡处处燃起战火,整车的塞族军人冲进穆斯林村镇烧杀抢奸,把男性的穆斯林全部捆绑上车,运送到秘密地点进行肉体消灭,被各界称为是一场规划周密的种族大屠杀。穆斯林被迫组织起来进行抵抗,向全世界发出求救的呼吁。波黑战争中,在民族情绪的煽动下,许多原本和睦相处的邻居因民族、宗教之异反目为仇,互相残杀。
年月,在美国主持下,南联盟、克罗地亚和波黑三方领导人签署了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最终以双方在波黑共和国的旗号下各自成形成穆克联邦和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控制区而告终。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波黑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多万人沦为难民。
在车上,我在想即将看到的萨拉热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他的人民遭受了怎样的苦难啊!
车停在米里雅茨河边的ObalaKulinabana街。
米里雅茨河上是牧羊人大桥(?eher-?ehajina?uprija),远处是Had?ijska清真寺。天气不好,满天乌云。我们沿着ObalaKulinabana街往西走,到拉丁桥去。街不宽,车来车往很是繁忙,我们尽量靠着河边走。这是街对面的萨拉热窝市政厅。年建成的市政厅是萨拉热窝最美丽的奥匈时代建筑。在萨拉热窝围城战役中严重受损,如今已得到精心重建并在年重新开放。想拍好萨拉热窝市政厅的照片只能到米里雅茨河对岸去,这边的路太窄了,没有机位。没办法!我只能拍河对岸的建筑。这是国王清真寺(Carevad?amijaSarajevo),建于5世纪,以苏莱曼一世命名。可以看到萨拉热窝四面环山,从四周的山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城内。在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一条繁华的街道横亘在城外山上的狙击手面前,因而被称为“狙击手大街”。街道上的行人成为狙击手们最好的靶子,只要看到有人走动或发现人影,山上就会飞来子弹。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哈·克尔瓦瓦茨也死于这场围困中。因此,如今的萨拉热窝很多大街上,包括民宅在内的沿街建筑物,至今都弹痕累累。
这是一栋弹痕累累的建筑。
在战争结束之后,萨拉热窝人选择了“铭记”,他们保留了这些弹痕。
这座建筑的斜对面就是著名的拉丁桥(Latinska?uprija)。拉丁桥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桥梁,其奠基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4年。我走上拉丁桥,看着桥下流淌的米里雅茨河水。
9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94)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派出了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内,准备行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一个刺客向汽车扔了一个炸弹,但仅仅擦伤了斐迪南。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拉丁桥的北端时,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年仅9岁(有的教材写的是7岁)的普林西普(公元年7月25日—公元98年4月28日)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有万人参战,多万人丧生,0万人受伤。
这是桥北侧的萨拉热窝暗杀博物馆(MuzejSarajevo–98)。
博物馆展示了萨拉热窝从年开始被奥匈帝国统治至98年一战结束奥匈帝国垮台期间的历史。
拉丁桥的北桥头有一块玻璃制的暗杀纪念碑。
在离开拉丁桥之前,我拍了一张视角宽一点的照片。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桥使得萨拉热窝载入史册。
我们开始游览萨拉热窝的巴西查尔西亚(Ba??ar?ija)老城。
巴西查尔西亚老城拥有波黑最别具风情,五光十色的集市中心,这里是多民族汇集居住,文化融合的胜地。在这里可以寻觅《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电影拍摄场景,钟楼、铁匠街、清真寺以及绿色的圆屋顶。
我们在老城的小街里穿行。
这座钟楼好眼熟。在电影《萨拉热窝保卫战》中,瓦尔特就是从这座钟楼上伏击敌人,然后抛出一条绳子,从容地从高高的钟楼上滑下,淡定离去......。
这是萨哈特库拉钟楼(SahatKula),建于年,时钟指示的是太阴时(LunarTime,就是月亮的时间)。每天有专人为它对时,当太阳落山时,指针指向2点。现在钟楼上安装的机械装置制造于年的伦敦。
从钟楼向右拐,不远处就是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
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GaziHusrev-begMosque)建于6世纪,有时通称为“贝格清真寺”,是一座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建筑,也是萨拉热窝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不算很大,正面是四根圆柱撑起的五个圆拱,主穹顶有26米高,两侧分别有两个半圆穹顶。其设计师米马尔·希南(MimarSinan)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著名建筑工程师,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苏莱曼清真寺也出自他的设计。经历了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这里已经恢复了原貌。
格兹·胡色雷·贝格在52年就任波斯尼亚的第二任州长,建设了萨拉热窝最早的图书馆、伊斯兰学校、苏菲主义的学校、萨哈特库拉钟楼等建筑。
走过清真寺,前面就是格兹·胡色雷·贝格大巴扎,有很多小商店。
我们逛到了巴西查尔西亚广场。
广场的中心有一座瑟比利喷泉(Sebilj),建于89年,是萨拉热窝的重要标志。
在广场附近有一条小街。
这就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出现过的铁匠街。
一家店铺的门口用中文写着:“欢迎中国朋友保卫过瓦尔特的铁匠铺.6.6东欧行·长沙”,“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铁匠铺的拍摄场景,现在的老板是影片中铁匠的儿子。.06.22”
原来这家铜器店主人的爷爷与父亲当年都参与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拍摄。团友们饶有兴致地进店选购。
我在网上见过这位店主的照片,确实是他。有人说,这是忽悠中国人,我只能说,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思维。
铁匠街很短,一会儿就走完了。
电影片里采用了特技手法,铁匠街才显得很长。
还有一些时间。我就在附近闲逛。
萨拉热窝的清真寺真的不少。
集合了!我们步行到萨拉热窝市政厅附近,坐车离开。
再见了,萨拉热窝!
杭州老魏朋友的赞赏就是给我加油,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