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巴尔干半岛之行这么快实现,确实是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原计划去巴黎住几天闲逛一下,放放鸽子,但临出发前忽然发现去塞尔维亚的机票超级便宜,让我有了去巴尔干地区看看的冲动,当机立断把机票改签,4月25号踏上了踏上旅途,直接飞塞尔维亚进,从贝而格莱德-波黑-黑山-贝而格莱德,一场时光穿梭之旅由此拉开帷幕。
虽然这次只是匆匆略游三国,但波黑这座充满历史色彩、饱受战争之殇的城市,具体迷一样的独特气质,与此次旅途中的其它城市太不一样了,所以我还是想单独一篇,以此留念。
萨拉热窝(Sarajevo):
波黑首都,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是欧洲唯一一个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可以比邻共存的城市。
对于这座城市的最初的认知一开始来源歌手郑秀文的一首《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被这歌名所吸引,感觉这城市的名字好有质感,悲凄中带有力量,触发了内心的某些情结,莫名喜欢起来,也赶紧科普了一下,才了解到萨拉热窝就是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拍摄地.
更是历史课本的“一战导火索”。
哇塞,这座美丽的城市竟然藏着这么的历史,更对这座英雄城市充满了崇拜和向往。萨拉热窝这个地方随即列入了我“必去”清单里面。
我们到达萨拉热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天正下着滂沱大雨,冷冷的,但一点都没影响内心对这座城市的迷恋。
我们预订的民宿是在山的半中腰,位置很好,可以俯瞰整个萨拉热窝离老城也不远。我们迅速办好入住,就直奔老城了开始寻找这些熟悉的场景
民宿的所在位置:
俯瞰整个萨拉热窝:
热情的民宿老板:
这是一个山丘环绕的城市,我们这两天不是一路沿着步行街爬上坡,就是往下走去老城,很有重庆山城的影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拉丁桥(LatinBridge)
出现在眼前的这座桥,只是横跨穿城而过的米利亚茨卡河上众多桥梁中的一座普通的桥,要说它的不普通,是年刺杀斐迪南大公事件,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让这座米利亚茨河之上籍籍无名的石桥——拉丁桥,成为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心。
波澜不惊的米利亚茨河穿城而过,岁月变迁中巍然不动的拉丁桥,见证了萨拉热窝的兴衰.
2、萨拉热窝市政厅
?obanija桥的对面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市政厅Vije?nica。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其外部呈三角形,内部是伊斯兰和奥匈帝国风格的混合体。建成于年的市政厅是奥匈帝国占领时期,萨拉热窝最奢华的建筑,精致的拱形窗户,锯齿形屋顶和观光阳台,无不彰显着昔日帝国的荣光。二战之后,市政厅变成了波黑国立图书馆;在著名的波黑战争中也难逃厄运,年8月的大楼一把大火从内部点燃,近90%的馆藏图书毁于一旦。大楼从开始重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铜匠街(Kazandziliuk)
说到二战在萨拉热窝,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应该要数二战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德军追赶游击队来到铜匠街,老铜匠们举起手中工具纷纷叮咚打铜掩盖瓦尔特逃脱。
萨拉热窝铜匠街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街道,建于15世纪。比周边街道更古老的石头路面,宽宽窄窄,纵横交错。
萨拉热窝铜匠街的器皿还是相当有当地特色的。挑一两件有意思的小铜器带回家,还是很不错的。即使不买,那些林林种种挂满店门的手工铜器,坐在店头叮咚打铜的匠人,聚在一角用铜匠街出的铜器喝着波斯尼亚咖啡,抽着水烟,谈天说地的当地人们,都会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中的铁匠铺正是电影的取景地之一,而铁匠铺的主人正是影片中铁匠的儿子。主人邀请我们进去,从交谈中得知电影中出现的那个正在敲敲打打的铜匠是他的父亲,现在他和兄弟一起经营这家店铺,主要是卖纪念品,孩子们都自谋生路去了,不愿接他们的班。
他知道《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在中国比塞尔维亚火得多,而且很多那个时代的人来萨拉热窝旅游时都会过来问有关瓦尔特的事,说着老板还拿出他父亲的老照片,让我们拍照。
我们挑了件纪念品,原价25欧,收我们20欧,虽然我知道这些纪念品是流水线生产的,不是他们手工做出来的,但为表示心意,在他这儿买了2个。纪念品后面可以免费刻上名字或写的一段话。
2、噶支胡瑟雷·贝格清真寺
噶支胡瑟雷·贝格清真寺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最大的取景地。老钟表匠谢德在情势危急、来不及通知瓦尔特的情况下,毅然单刀赴会前往“假瓦尔特”设下的陷阱,以自我的牺牲保全了瓦尔特和抵抗组织火种。他们约会的地点就是大清真寺。随后出现的枪战,也几乎全在清真寺内外进行。
大清真寺对面就是建于16世纪高30米的钟楼。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粉丝们,你们还记得当年电影里的场景吗?瓦尔特手持机关枪扫射德军,然后攀着绳子往下跳,就是在这里。
备注:
——漫步于萨拉热窝的老城区,历史及电影中的场景,一点点展现在眼中。如果重温一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再去游览大清真寺,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回到了电影的剧情中。因为,这一切的场景都仿佛昨日重现般出现在眼前,与四十年前相比,这里好像没有过什么变化。从日新月异现代中抽离出来,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时间博物馆,陈列在此的,不仅是老街道老建筑,更是一段完整的旧日时光。
3、Sebilj老城中心
巴斯卡亚的这座木质建筑可以说是上镜率最高的元素了,这个像亭子一样的建筑其实是一个奥斯曼风格公共喷泉,名为瑟比利喷泉。
老城有“小耶路撒冷”之称。这里,三教合兴、九流云集。这里,地处欧洲,弥漫着的却是浓得挥不去的中东风情,置身其中,恍若梦回伊斯坦布尔。路边的餐厅门口拥挤的坐着很多人,有些人在喝土耳其红茶,有些人在吸水烟。这广场从早到晚都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如果来萨拉热窝的时间充裕的话,值得浪费半天在这里喝咖啡、喂鸽子、发呆、看巴尔干半岛的帅哥美女。
三、波黑战争--萨拉热窝围城战役
1、萨拉热窝玫瑰(SarajevoRose)
这个地标有个名字,叫“萨拉热窝玫瑰”。多么美丽的名字,都有着一段血淋淋的故事。每一个这样的地标都是当年波黑战争时,追击炮着陆爆炸并杀死至少三人的地点。战争结束后,波黑人民把这些地方留下的每一片弹痕都涂上红色,像一朵朵血溅的花。全城有大约个这样的标识,每一个都不一样,却全都见证着战争的残酷。
圣心主教座堂(天主教堂)
备注:
萨拉热窝的精彩之处绝不止于此,这里是一座充满了异域特色的城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人文构成,这里共融了三大民族,拥有4种宗教场所,以及各种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建筑。我们可以在米的范围内同时看到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甚至犹太教堂.
2、波斯尼亚龙商业街
波斯尼亚龙商业街,曾被称做“狙击手之路”。由于道路宽阔,靠近阵地前沿,当年埋伏在周围小山上的塞族狙击手常常射杀过往人群,市民们闻之变色。而如今,当年的情景已不复存在,街道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充满了巴尔干风情的商品玲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波斯尼亚龙商业街清晨特别安逸,没有游客的喧嚣,而因为这座城市四面环山,能看到远处的雾气迷蒙,非常美丽。
你也许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拥有电气照明设备的清真寺是在萨拉热窝,欧洲第一条运营的有轨电车也是在萨拉热窝。
在老城区,依然如故的建筑中穿行的现代人及曾经的电影镜头,似乎穿越而已
这种与历史的连接感让人觉得如此奇特,过去现在,相互切换着,恍如坐上时光机,穿过层层光阴岁月,来到她跟前.我想这就是旅行的奇妙所在。
一座街头随处可见墓地的城市。
这也是一座街头随处可见笑容而又有乐观的城市
结束语
萨拉热窝的行程至此结束,上面走访了这么多地方,其实整个时间仅仅是一天半而已,这是一个可以浓缩精彩的城市,从旅行者的角度来看,萨拉热窝是一个很好的旅游体验目的地,她拥有着许多的吸引人的元素,即复杂又迷人,既悲情又充满活力。一边讲述着战争的残酷,一边用热情让每个游客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萨拉热窝用自己的热情与美好,向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欧洲耶路撒冷”.
明早将离开萨拉热窝,继续南下,奔向莫斯塔尔古桥。
再见,萨拉热窝!再见,心中的瓦尔特!我相信留存在记忆中的萨拉热窝,都是美好一面.
梅朵卓玛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