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子
哎呀,我!真是太爱看电影了。
咫尺之间,走进一个有光、有影的世界,那些与生命几乎没有交集的,所看到的,所发生的一切,就这样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在眼前。
某个如往常一样的晚上,汤老向我推荐那部著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直接导致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地成为了青年导演WesAnderson的粉丝(假如年出生的人还可以称之为青年的话)。《布》,确实让人惊艳,按汤老的话说,这是一部非常建筑学的电影。而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巨大的调色板,让我见识到了红尘万象中多彩的建筑空间,并且,我第一次发现建筑剖面图还可以在电影里这样玩儿。
我拟了不涉及限制级的10个关于电影的议题,我对汤老说,我这回要把你拉下神坛。我以为这一聊电影,会将我与汤老之间两个十二年的代沟展现得一览无遗。而事实证明,岁月无界,电影无界。
????■大银幕&小电影的不期而遇■
汤桦:平时看电影不多。回想起来,发现看电影最密集的时期居然是小学和中学时候。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在一片有围墙的空地,中间有一个挂着银幕的巨大的架子,这是我记得的第一个文化建筑,是我从小生活的学校里的一个叫“电影广场”的地方,一个沉淀了无数童年时代的快乐、迷惘和想象的地方。
从建筑学的角度而言,它具备了一个电影院的基本元素,而且还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看电影的同时、打打闹闹,各种游戏、起哄,其内容丰富、缤纷、绚丽多彩。就像《CinemaParadise》,是一个路易斯·康所说的Beginning,充满能量和想象。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长大后,我虽然去过很多不同的电影院,但是脑海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童年的“电影广场”。在这里看了好多电影,《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一直到以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电影开始的一大批欧洲电影。
工作以后,看电影最多的好像就是在长途飞行的飞机上了。我有点神经衰弱,在飞机上很难睡着,于是就只好看电影。有一次居然连续看了六部电影。回想起来都有点快吐了。
当然成本最高的一次是专程从深圳飞到成都,在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城看英国国家剧院NTLive的《哈姆雷特》,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让人惊艳的演出。无论是舞美,服装还是台词表演,在原始版本的基调上融入了许多当代元素了,出人意料,大开脑洞,非常精彩。
汤老厉害,换我,也许会专程去成都吃好吃的。
Miss罗:我喜欢大银幕,也钟爱各种小电影(不许想歪)。但我始终认为看电影不应该成为一种集体活动,好的电影应该值得安静地去享受它,而不是手握着入场券钻进一个-平米的空间里去寻找6排15座。
我理想中最好的看电影的状态,应该是在书房,然后将影像投影至书房一面墙,自己蜷在沙发里,交替各种舒适的姿势,完成一场时常两个小时的仪式,不吃必食任何东西,但是要喝水。
但是,好的电影总是出现得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来不及去准备与它的相遇。比如我至今仍记得大学图书馆五层的电影资料室,里面藏匿着很多无删减版的外语片。某个盛夏,我和同宿舍的YY一起挑战非阉割版的《本能》,影像资料管理员大爷露出神秘的微笑,边从资料库里拿出录影带边说:“我给你俩找个凉快点儿的地方看吧。”(寓意深刻啊,大热天儿的怕我们看得浑身燥热)
《本能》中的石头啊,你的美艳必将载入影史。
■特别的留意与驻足■
汤桦:看电影鍖椾含甯備腑绉戝尰闄㈠ソ涓嶅ソ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湪鍝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