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纽约一座城市就几乎是整个世界艳遇图书馆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8/1/23

今天,许知远在蜻蜓FM的旅行文化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来到第四站——纽约。

在许知远眼中,纽约是个过分有魅力的城市,太多不同肤色、语言、文化、阶层的人于此相遇,太多不同时代的气氛于此交叠,E·B·怀特的随笔集对此有精妙的描写。纽约独特的城市气质,也孕育出苏珊·桑塔格这样大放异彩的作家、评论家。

欢迎试听《艳遇图书馆》第四期,正文为本期精选片段。

▲《艳遇图书馆》第四期(试听版)

我最喜欢去的是Strand书店,全球最大的二手书店。我记得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就完全被它迷倒了。那是年我第一次出国,还不到26岁。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这么好的一个书店!我在里面呆着,冬天很冷,但书店里面暖气很足,所以我在里面的时候,晕头转向、头晕脑胀的。我觉得如果世界有天堂的话,这儿真就像一个小小的天堂一样。

刚去纽约,去很多地方都觉得并不自在,就像乡下人到了大城市的感觉。但在那个书店里,我却觉得很安心很自在,那像我的一个小天堂。每次我去纽约,第二天就会赶紧到Strand,去闻那个熟悉的发霉的味道,待一会儿之后我就放松了。

后来我们还有机会去采访Strand的第三代当家人,是一个性感的女老板,嫁给了一个参议员做太太。因为Strand已经变成了纽约的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地方,她跟我讲有一次迈克尔·杰克逊打“我晚上想来逛书店,你们关门以后想去看一看。”在八九十年代,迈克尔·杰克逊是当时的supersuperstar,书店关店之后,他果然跟他的助理过来了,待了很久。Strand有很多这样的段子,如果20岁去纽约,去Strand当一段时间店员也蛮好的,虽然那个发霉的味道真是厉害。

我特别喜欢纽约的一个原因,是全世界都向这个城市涌来,各种不同的人。去纽约之前,我觉得纽约是一个充满高级文化的地方,是一个年轻的作家、艺术家自我证明的地方。我真的去纽约留学旅行之后,我发现,其实纽约真正有魅力之处在于,他也是难民的世界。他收容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人,他们不仅是天才作家、艺术家们,他们也是寻找生活可能性的普通人。比如,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是个埃及人。他很讨厌当时埃及的穆巴拉克时代的压抑状况,跑到纽约来发展。他的车里面放的都是当地的埃及人自己办的电台。我坐在他的出租车上,听到了埃及音乐。我跟他说我在开罗待过。然后我们俩就开始聊天,谈开罗的事情,谈他如何搬到纽约,怎么把小孩带过来,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年回一次开罗的时候,他觉得回去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很大程度上是纽约魅力的源泉。因为这地方有太多不同的人。太多不同肤色、语言、文化、阶层的人,都可以在此相遇,那是很打动我的。

包括我去SOHO区,现在的SOHO区是很时髦的地方了,过去在80年代SOHO区是工厂,有很多纺织工厂。有很多中国的移民在那里,尤其是女人,她们都在工厂里面打工。而且很多是当时中国很好的女艺术家们,因为当时去闯纽约,甚至很多著名的艺术家的太太们,在那些工厂里给他们打工,给他们画各种花纹、绣东西。这种情况其实摧毁了很多这些女人身上的创造力,这些女艺术家的创造力。后来我看到张艾嘉拍的《少女小渔》里面,也有工厂那个场景。纽约动人的可能就是是这种丰富性,不仅是伍迪·艾伦的酒吧,不仅是蔡国强的工作室,在中央公园的放的烟火,不仅是《纽约书评》、《NewYorker》那种纽约taste的口味。纽约有很多挣扎的东西。

我穿过SOHO那些地方,穿过ManhattanMiddleTown里面的唐人街,在那吃饭的时候,就会想起很多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它代表很多失意的故事。胡适在纽约住过一段时间,他当年是中国的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做过中国驻美大使,是个名闻世界的人物,但在国民党溃败的时候,他在那边同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去找他当时居住的公寓,离GuggenheimMuseum不远的一个公寓,我设想当时胡适是怎样生活的。我看到很多记载,当时在唐人街里面,一桌一桌吃饭的,可能一半都是将军和大学者们,他们都是国民党政权溃败之后躲到了纽约,所以命运是非常奇妙的。

我在纽约的时候,这些个体的命运特别打动我。我在想,我们这代人,一生都想逃离大起大合的历史命运,想进入更平稳的生活,最终证明我们的想法都是错的,最后我们还是会被这大起大合的历史命运所裹挟吧。

20年代到50年代的纽约,对我来说最代表纽约精神的其实是E·B·怀特,一个随笔作家。其实我也算某种意义上的随笔作家,我们这样的写作者都会经常处于一种又自在又觉得不安的一个状态。因为好像在文学的门类和写作的门类之中,随笔是不那么高级的类别,大家往往nottakesessaysveryseriously。E·B·怀特在他的书里也会这样打趣,他是这样描绘随笔作家的:随笔作者都是一些自我放纵的人,天真地以为他想的一切,围绕他发生的一切,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所有人陶醉他的事情,就像喜欢观察鸟儿的人陶醉于他的郊游一样,随笔作者每一次新的出行,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与上一次不同,带他进入新的天地,他为此兴奋,只有天生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才会如此的旁若无人,锲而不舍的去写随笔。

▲E·B·怀特与他的爱犬

E·B·怀特在写完之后也会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自嘲,或者也是一种愤愤不平,他说:随笔作者与小说家、剧作者、诗人不同,他必须满足自我设定的二等公民的身份。作家如果把眼光瞄向诺贝尔奖或者其他俗世的荣耀,最好去写小说、诗歌或者戏剧,听凭随笔作者去信手涂抹,满足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无拘无束的存在。有一件事是随笔作家所切忌的,他不可瞒哄或矫饰,因为立即就会给人察觉。

这说明随笔作家必须是高度诚实的人,对自我诚实,对他人诚实,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前提。E·B·怀特就会这样描述他的职业,他确实在《纽约客》写上了很漂亮的随笔,现在再重新读的时候都会觉得太有乐趣了,简直是纽约真正的天才。

美国人,尤其纽约人对于E·B·怀特有特别高的评价: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他们把E·B·怀特的文字比作宪法修正案,多一字都多,少一字也少。他当时编辑——WilliamShoawn,也是《纽约客》很重要的一位编辑,他说:E·B·怀特的写作是独特的,口语化的、清晰的、自然的,完全美国式的、极美的,他的人长生不老,他的文字超越时空。

E·B·怀特的童话对于美国的影响很大,比如《夏洛特的网》,还有改编成电影的很可爱的《精灵鼠小弟》。而对我来说,随笔可能更有吸引力,永远的自嘲、永远的敏感地观察。他把同样的精神也带到纽约。

▲《夏洛特的网》英文版书籍封面

在描绘纽约的开头,他说:“有谁指望孤独或者私密,纽约将赐予他这类古怪的奖赏。正因为其大度,城市的高墙里面,才容纳了众多这一类人;纽约的居民都是这些外来客,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寻求庇护,寻求施展,或寻求一些可大可小的目标。纽约的一个神秘特点就是有本事派发这类暧昧的礼品。它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全他,很大程度上就看运气,除非愿意碰碰运气,否则不来纽约最好。”

接下来的一段写得更加的华丽了,他说:“纽约是艺术、商业、体育、宗教、娱乐和金融荟萃之地,在这么一个浓缩的竞技场上,挤满了角斗士、布道者、企业家、演员、证券商和买卖人。它的西服翻领上浸润的味道,年深日久,洗也洗不掉,结果,不论你身在纽约何处,都免不了与伟大时代、辉煌事功、奇人、奇事、奇闻发生感应。此刻,我坐在中城闷热的旅馆房间里——房间紧靠高楼天井的半截腰处,忍受华氏九十度的高温。房间里没有一丝风,然而,我仍不由地感受到周遭有什么东西扑面而来。隔二十二个街区,是鲁道夫·瓦伦蒂诺的遗体安葬处;隔八个街区,内森·黑尔给人处决;隔五个街区,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出版商的办公室直捣马克斯·伊斯曼的鼻梁;隔四英里,沃尔特·惠特曼坐在桌前,埋头为《布鲁克林鹰报》写评论;隔三十四个街区的一条街上,薇拉·凯瑟住过,她来纽约,写一些关于内布拉斯加州的书;隔一个街区,马塞林曾经在竞技场剧院的舞台上插科打诨;三十六个街区外一处地方,历史学家乔·古尔德当了众人的面,将一台收音机踢得粉碎;隔三十个街区,哈里·索枪杀了斯坦福·怀特;隔五个街区,我曾经在大都会歌剧院为人引座,就很搞笑冒出来这么一句,他曾经当实习生的时候,仅隔一百零二个街区,老克拉伦斯·戴在主显教堂洗去了他的罪恶,(这份单子,我可以没完没了地续下去。)如此说来,我现在栖身的这个房间,很可能住过不知多少不朽的名流,他们中的一些,也是暑天坐在这里,热得喘不上气,孤独而又闭塞,感受着外界有什么东西扑面而来。”

这是非常E·B·怀特风格的,写出了很多人在纽约的感觉:无穷多的了不起的人物、不同时代的气氛,都向你同时涌来,他们就这样紧凑的挤在你的生活的周围。

说到纽约了不起的女人,今天讲的是长相很漂亮、同时头脑很性感的一个女人——苏珊·桑塔格。

▲苏珊·桑塔格

稍微读一点书,对美国知识或者对西方知识有点了解的人都不可能错过苏珊·桑塔格,一个从60年代末就开始大放异彩的作家,一个知识分子。而且她长得非常的美而酷,十分潇洒、也有力量的一个女人。读过她的《论摄影》、《疾病的隐喻》,会发现一个批评家原来是可以这样写作的,她和E·B·怀特那样的娓娓道来的风格截然不同。她是一个新式批评家、观察者,文字中充满了欧洲式的理论,还带着芝加哥训练出来的咄咄逼人。

我的一个朋友冯光远是一位很棒的编剧作家。他是李安的编剧,很可爱的一个人,也是一位中国台湾的记者。他曾经在纽约有一段落魄的时间,在纽约打工。他说有一次在打工的鞋店,突然有一个女人进来试鞋,竟然是苏珊桑塔格。这件事他骄傲了一辈子,他说我为苏珊·桑塔格试过鞋,摸过她的脚踝。

苏珊·桑塔格应该是20世纪后半叶最聪明的女人吧,也是他最欣赏的人之一。她是一个行动者,在波黑战争的时候跑到萨拉热窝去排演话剧。老年的时候一头白发,因为得了癌症,化疗剪成了短发,但这都是如此的那种摄人心魄。这样的女人,勇敢且有智慧,真是太厉害了!我想如果我碰到她,是不是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她生活中是不是和她那种冷峻风格的文字并不相似?苏珊·桑塔格是一个lesbian,她的女朋友也同样优秀——安妮·莱博维茨,一位非常厉害的摄影师。给DemiMoore、ThomasHanks、给很多明星都拍过照片的厉害摄影师。

桑塔格同时喜欢男人女人,桑塔格说自己一共爱过九个人,其中五位是同性,四位是异性。这让我又想起当年很崇拜的经济学家凯恩斯,20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之一,他也是可以同时喜欢男人和女人。怪不得他们那么聪明,因为双重的世界同时对他们打开。

“艳遇”的开始,是你先要动身出发,才能拥有奇遇。这一次,你的旅伴是许知远,以及人类文明中最具魅力的大师们。

在《艳遇图书馆》的每一期,你都有机会去重新认识一座城市,去艳遇属于这座城市的大师与文学角色。

点击,即可购买。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







































名医明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