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老蔡1954巴尔干之旅十六波黑萨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7/12/21
巴尔干之旅十六《波黑●萨拉热窝》蔡小雪

10月18日早上天刚亮,一缕阳光就照进我们旅店的房间里,透过窗户看见灰褐色的山峰、山峰下层林尽染的森林,藏在森林中的栋栋别墅,似乎是阳光唤醒正在沉睡的人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吃完早饭,我们又要向下一站波黑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旅游。

(扎布利亚克小镇的早晨)

从扎布利亚克小镇至萨拉热公里,刚开出不久,就遇见片片金黄色、浅绿色、深绿色的草甸子。草甸的上边是红褐色、深绿色的阔叶树林,树林中隐藏着一栋一栋的红顶、绿顶的别墅;树林上面的黑褐色的山峦,山坳中留有一片一片的白雪;山峦上的蓝天,漂浮着淡淡地白云,如同皇宫里挂着的一幅幅风景油画,让你浮想联翩。

(金黄色的草甸)

(浅绿色的草甸)

(深绿色的草甸)

从扎布利亚克小镇至萨拉热路程并不算远,但过完草甸子,后面的道路异常崎岖艰险。大诗人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我七十年代从陕西去四川坐过汽车、火车,对蜀道难深有感受,这一段路与蜀道的艰险相差无几。一会攀山越岭,跋山涉水,经常走“之”字形的急拐弯的路,上下颠簸;一会下到谷底沿河而行穿山过桥,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涛涛奔流的河水;……。

(通向大山的路)

(之字形山路)

(丛山峻岭)

(穿山过桥)

(一边是山,一边是水)

在去萨拉热窝的路上,导游介绍,波黑共和国,全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它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米,迪纳拉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米。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首都萨拉热窝,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为万人,主要有穆斯林族和塞尔维亚族组成,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年宣布独立,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其一为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另一为塞族共和国,再次为布尔奇科特区。

我们的大巴车大约行程4个多小时的时候,翻过一个山,在山顶处看见山下一大片建筑,导游用手指着那片建筑物告诉我们:那里就是萨拉热窝。

(山上眺望萨拉热窝)

(山上眺望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建于年,是波黑的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人口37.5万,连郊区44.9万,位于波黑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我们这代人几乎都看过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使得这座城市在我们的心目中带有特别的感情。也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当代波黑战争,萨拉热窝闻名于世。能到这座城市旅游,也是我们曾经的梦想,今天实现了怎能不激动啊!

我们的大巴从山上往下开,穿过一条窄窄的街道,一直开到萨拉热窝市政府的两层楼对面的河边停下。该楼虽然不大,比我国地级市的政府大楼的高大、气魄相差甚远,但很有特色,让人很容易记住。萨拉热窝市政府楼向东几百米就是拉丁桥,这座桥是一个有多年历史的石孔桥。在萨拉热窝这种桥还有不少,但都没有此桥出名。因年6月28日上午10时许,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此桥边刺杀了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前南斯拉夫时期,普林西普被当作民族英雄,拉丁桥改名普林西普桥。波黑独立后,这座桥改回原名拉丁桥。现在拉丁桥附近也就是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的街道墙壁上设有橱窗,展有普林西普及与此事件相关的照片。普林西普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的罪人,自由后人评说。

(萨拉热窝政府大楼)

(拉丁桥)

(有关普林西普的展窗)

经过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的地点,我们向街的北面走去,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发现此处的石板上画了一道白线,分别标出东与西。我问导游,画这道线是何意思?导游解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前波斯尼亚人信仰基督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后,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现在波黑48%为波斯尼亚族(穆斯林族),37%为塞尔维亚族,14.3%为克罗地亚族,其中绝大多数克族人信奉天主教。石板上所画的这道白线的西面属于基督教区,东边属于穆斯林区。这里的穆斯林一般都属于温和的穆斯林,反对恐怖活动。现在穆斯林人与基督教人基本上可以和平相处。

(穆斯林区与基督教区的分界线)

我们先向东边走,穿过两个十字路口,就来到拍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的清真寺下,及游击队队员街头地——钟表店前,现在该店已不再是钟表店,而是画店。电影中情形历历在目,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与相似,……。走进清真寺后,发现寺内的院子较小,大家想尽各种招数,但很难拍到清真寺的全景,只能拍到清真寺的部分。该清真寺与其他清真寺基本相同,寺正门前也有一个洗脚棚,虔诚的信徒都在此处洗干净脚,才进寺里朝拜。

(远照清真寺)

(电影中的钟表店,现在为画店)

(清真寺的正面照)

(清真寺前的洗脚棚)

(想尽办法照全清真寺)

从清真寺往北走,就是萨拉热窝的老城商业区,该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年前的模样,这里的手工艺品已经有几百年的锻造历史,手工产品中有铜器、铁器、银器等。原来可能同一行当的工匠都聚集在一条街上,于是就有以行当来命名的街道,比如铁匠街、铜匠街、锁匠街、鞋匠街、裁缝街等等。在铁匠街和铜匠街,你可以看到工匠们还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在敲敲打打制作工艺品。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相当精致,价格也不贵。下图老工匠与美丽的年轻女工匠,如果在中国,应该是非物质遗产的传人了吧。在我夫人的邀请下,女工匠很乐意地与我夫人合了个影。

(工匠街)

(铜器店)

(老工匠)

(女工匠及铜器店)

(与女工匠合个影)

离开穆斯林区,我们进入基督教区。该区不象工匠区那么热闹,商店显得“高、大、尚”多了。在一个商店门前,坐在地下,身穿红色上衣,黑色长裤,在吹类似笛子但比笛子大不少的一种竹制乐器,好像是在此处卖艺。往西走不远便有一座天主教教堂,教堂门表面上关闭着,用手轻轻一推就可打开教堂的大门,教堂空间高大,信徒们坐在椅子上轻轻地祷告。教堂内严禁照相,里面美丽的画像无法奉献上。在天主教教堂对面不远的地方的绿树林中,还藏有一个东正教教堂,我们去时,教堂已关门,没有进到里面,一堵教堂里面的风采。

(基督教区街景)

(基督教区街景)

(卖艺人)

(天主教教堂)

(东正教教堂)

离教堂不远,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人双手紧握钢筋握成的地球,许多和平鸽围绕在四周,似乎要告诉人们,珍惜和平。广场周边还有很多人物的雕像,雕像下刻有塞尔维亚语,因不懂塞语,所以不知是纪念何人。

最有意思的是,广场的地下画有国际象棋棋盘,有两位老人拿着巨大的棋子在对弈。旁边围着不少人在观棋,观棋人中,青年人占有不少。旁边还有几对老人也在下国际象棋。看来该城市人对国际象棋非常喜爱。

(和平雕塑)

(人物雕塑)

(人物雕塑)

(人物雕塑)

(对弈)

(对弈)

吃完晚饭,天色已黑,大巴飞快地向我们下榻的宾馆使去,路过萨拉热窝新城,在昏暗的路灯下,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打满“补丁”的楼。导游指着这座楼说,这些“补丁”,就是波黑战争时子弹留下的弹痕修补后的补丁。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是永生难忘的。虽然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很多痛苦,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躲过了战争。珍惜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

(满目疮痍)

当天晚上,我们下榻在SPATERME宾馆。

(SPATERME宾馆)

蔡小雪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审判长

阅读更多的原创作品,请继续







































白殿疯能好吗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