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时代的阴影之下,个人在无能为力中接受深重而疼痛的命运,但依然可以有爱。
有剧透,慎入。
说一段最近的阅读体验,在这套书里,有一段爱情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撰写的世纪三部曲,包括《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等三本书,是一部关于大时代之下个人命运的史诗著作。从一战前夕一直写到冷战结束,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为止。
这是一部大部头作品,翻译过来是三部九册。肯·福莱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特别能写,他的名字就是销量的保证。从年出道,先后有20部小说被翻译成33国语言,累积销量超过1.5亿册。年,荣登全球作家富豪榜第五名。年,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他的小说,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决不允许出现历史常识性错误。这套书也是如此,基本可以当成小说版的20世纪历史来读。
“世纪三部曲”选取了英国、美国、德国、俄国四个国家中的四个家族,各自在时代的巨变中跌宕起伏的故事。英国的威廉姆斯家族从煤炭工人家庭成为政坛显贵;美国的杜瓦家族则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德国的乌尔里希家族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的诸多磨难;俄国的别斯科夫家族从工人发展成一个集苏联高官、美国富豪、跨肤色的多元化的家族。这里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来自德国的乌尔里希家族的沃尔特爷爷和茉黛奶奶。一战前,他们两个还都是年轻人,两个人都是各自国家的贵族。英国和德国曾经关系密切,两人有过一段共同的童年时光。年轻的德国公爵继承人,沃尔特·冯·乌尔里希在伊顿公学念书的时候,与茉黛的哥哥,年轻的英国伯爵菲茨赫伯特是好友。因此,沃尔特经常到他们位于威尔士的阿伯罗温庄园作客。所以,茉黛与沃尔特,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长大以后,茉黛成了女勋爵,由于她出生名门,是国王乔治五世的远亲,加上衣着时髦,谈吐不凡,成为伦敦社交圈的活跃分子。一本时尚杂志以她的大照片做封面海报,标题是“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永远引领时尚”。如果仅仅满足于成为社交沙龙上的名媛,茉黛应该很快就会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成为伦敦贵族圈中的交际花。然而,她是个勇敢刚强、极富责任感的女子。20世纪初,日不落帝国依然是个很保守的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不能抛头露面,不能接受大学教育,没有政治上的投票权,没有继承权,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庸。茉黛却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妇女权利而奔走呼吁。
茉黛在伦敦贫困地区开了个专门为穷人免费看病的诊所,还办了一份为妇女主张权利的报纸。她哥哥是个保守的贵族,尽管不同意妹妹的主张,但却无条件支持妹妹的行动,为茉黛的活动提供资金。
整个鸿篇巨制就从哥哥菲茨赫伯特伯爵组织的一次聚会展开。英国国王乔治莅临阿伯罗温庄园,伯爵邀请了三个年轻人参加非正式沙龙:沃尔特是驻伦敦的德国外交武官,他的表兄罗伯特是奥匈帝国的外交官,另外一个年轻人是来自美国的格斯·杜瓦。国王想了解年轻人对世界局势的看法。沃尔特坚定地表达了德国的利益诉求,但同时又认为,欧洲不应该发生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威廉姆斯家族的艾瑟尔小姐,作为仆役长组织了整个活动,并与伯爵发生了婚外情,后来生下了私生子劳埃德·威廉姆斯。世纪三部曲里面的四大家族,有三大家族在开篇中露面,却并没有显得突兀,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顺理成章。
作为伯爵的妹妹,年轻的女勋爵茉黛当然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她与沃尔特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原来,两个人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彼此。为了掩人耳目,两个人的约会找了个电灯泡,就是艾瑟尔。
虽然沃尔特与茉黛的哥哥是好友,但毕竟是个德国人,这在保守的英国是难以容忍的。所以,这段爱情的开篇,是以艾瑟尔的视角得以展示,这也显示出作者出人意料的叙事能力。
“茉黛装扮好了。她们(茉黛和艾瑟尔)沿着走廊,从大楼梯下去。身穿黑色长大衣的沃尔特·冯·乌尔里希,正在大厅等着。他下巴上留着小胡子,眼睛是柔软的淡褐色,看上去潇洒淡定,好整以暇,一副德国人的派头——会对你低头行礼,脚后跟相碰,随后朝你眨眨眼睛,艾瑟尔这样想着。原来是因为这个,茉黛才不愿意让荷米亚夫人当她的陪伴。”
艾瑟尔一下明白自己的角色了,简单交谈两句之后,开始逗庄园里一条小狗。“跟狗玩耍的工夫能让他们单独相处,他俩大概就盼着这个。回头一瞧,两个人已经牵起了手。在这种事情上茉黛是个急脾气,艾瑟尔想。”
“过了一会儿,艾瑟尔听到沃尔特在那边唱了起来。茉黛也随声附和,他俩站在那儿,哈哈大笑。茉黛喜欢音乐,钢琴弹得相当不错,不像菲茨,是个五音不全的人。看来沃尔特也是个乐迷。他那轻快的男中音听上去十分悦耳,艾瑟尔想,要是在毕士大礼堂唱,肯定会受到人们的赞赏。”
随后,“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互相狂吻着。沃尔特的手搂着茉黛的身子,让她紧紧靠着自己。他们张着嘴,艾瑟尔听到茉黛在呻吟。”两个人的爱情像火一样猛烈燃烧起来,然而,战争却成为这段爱情挥之不去的阴霾。
那一年正好是年,欧洲的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沃尔特本质上是个有现代理念的和平主义者,他是个爱国者,为国家的实力增强感到自豪,为德国人的勤勉高效而骄傲。但是他认为,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人人实现平等。
而他的父亲是一个固执的旧式德国军事贵族,并且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好友。作者写道,“沃尔特觉得父亲那一辈人都十分狂妄自大。他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打赢了战争,在普鲁士和几个君主制小国中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接着,又让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他们当然自认为了不起,但也因此变得轻率。”这实际上是借沃尔特的视角,分析了一战爆发前夕德国当权阶层的心理。
为了让父亲接受一个英国媳妇,沃尔特事先做了安排。父亲奥托公爵正在周游欧洲列国,为德皇收集整理情报。顺便来到了伦敦,为了给儿子的职业生涯铺路,在父亲的运作安排下,英国国王正式接见了还是初级武官的沃尔特。
同一天,在瞒着恋情的情况下,国王的接见一结束,他就带着父亲赶往茉黛设在伦敦贫民窟的义务诊所。没有通知茉黛,他来了个突然袭击。
“他匆匆绕过地上学步的幼儿跑到屋子另一头,拍了拍标有‘女赞助人’的那扇门,便推门走了进去。这个房间比衣橱大不了多少,角落里放着拖把和水桶。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正伏在一张小桌子上记账。她穿的是简单的暗灰色外套,戴着一顶宽边帽。她抬起头来,看见来人是沃尔特,脸上便立刻有了笑意,这差点让他热泪盈眶。她从椅子上跳起来,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他。他一整天都在期待这一刻。”
结果,父亲奥托公爵对茉黛的第一印象十分糟糕。在老头子眼里,贵族妇女带着食品篮子访问生病的农民是一回事,“但是一个伯爵的妹妹竟然呆在这种地方真是太可怕了,身边还有个犹太医生!”而且救助的大部分病患,都是“没有父亲的孩子”,公爵不屑地说,“不如直接说是妓女生的。”一句话,对贵族来说,“有失体面,简直是种耻辱。”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一战爆发前德国当权的贵族阶层真正的心态,正是一大批像沃尔特父亲这样的军事贵族,把德国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在父亲的策划下,德国甚至直接向墨西哥出售武器,目的是为了让墨西哥保证在战时不向英国出售石油。但是美国与墨西哥正处于敌对状态,售卖武器计划导致一场国际危机,美国和德国产生了嫌隙。在一系列这样充满着骄傲自大情绪的谋划之下,德国越来越孤立,越来越接近战争。
恋情被沃尔特的父亲奥托公爵知道后,他激烈反对。老头子的想法是,让儿子娶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鲁士姑娘,在为家族繁衍后代中快快乐乐度过余生。没想到沃尔特爱上了这个“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参政,对社会秉持异见,对任何人都不是合适的妻子,更不用说一个德国外交官了。”他甚至找到茉黛,要她放弃这段感情。
两人的感情如此热烈,怎么可能因为老头子的反对而终止。两人找一切机会幽会,甚至在茉黛长辈的书房里接吻,在歌剧院的表演现场偷偷摸摸互相抚摸。这一点尤其不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他们大概认为爱情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这样充满着性压抑的、柏拉图式的、连手都不能拉的纯精神活动。年7、8月份,战争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就像百米大战一样,双方所差的不过就是一个发令枪响。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就是列强们等待的一声号令。作为驻伦敦的德国外交官,沃尔特用尽了自己的努力来阻止战争的爆发,然而于事无补,连一朵浪花都没能激起。在一战正式爆发这一天,沃尔特与茉黛秘密结婚了。
他们不敢告诉沃尔特的父亲,也不敢告诉茉黛的哥哥,两个人都是强硬的爱国者。一旦对这两个人坦白,他们彼此都会被视为叛徒。尤其在两个国家交战的时候,敌国之间联姻的人,更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两个人都将身败名裂。
沃尔特在给茉黛的信中写道,“你我都不要把我们的计划告诉任何人。过了今晚,我就会回德国,你留在这儿跟你的哥哥一道生活。人们都认为这场战争不会超过几周时间,至多持续几个月。一旦战争结束,如果我们都还活着,就把这一幸福的喜讯通告世人,一起开始新的生活。万一我们活不过这场战争,哦!老天,就请让我们像夫妻那样共度一晚吧!又及:德国在一小时前入侵了比利时。”
“茉黛的脑子里一片混乱。私下秘密结婚!不让任何人知道。沃尔特的上司依然会信任他,因为不知道他跟敌人结亲,他也可以带着荣誉和尊严作战,甚至能在秘密情报部门工作。男人会继续追求茉黛,以为她仍然待字闺中,她对此完全应付裕如,因为这些年来她拒绝了一个个求婚者。”
她偷偷从自己的房子留溜了出来,在证婚人罗伯特、艾瑟尔的陪伴下,到英国的婚姻登记处正式进行了登记。他们各自向对方付出自己的贞操,共度了一个晚上。茉黛在第二天凌晨偷偷回到了哥哥家,沃尔特则收拾行装赶回德国参战。就在他们共度良宵的时候,英国向德国宣战了。战争持续了4年,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仅索姆河一战,英国人就损失了40万人,德国人也有相应的损失。沃尔特和茉黛的哥哥菲茨都参加了这一战斗,两人还在战场上见了一面。这就是著名的“宁静的战壕”,交战双方的士兵在某一天突然停止战斗,走出战壕,交换糖果,组织足球赛。
沃尔特和菲茨惊讶地发现,两个从小到大的好友,彼此就在对面的战壕中对峙。后来,菲茨断了一条腿回到了英国,他的许多同乡再也没能活下来。但菲茨依然到处鼓吹帝国的荣光,与艾瑟尔为代表的威廉姆斯家族互相敌对。
到了年,美国作为调停者出现。美国代表团访问了柏林,向德国提出了和平解决方案。书中一开始就出现过的格斯·杜瓦作为威尔逊总统的顾问,也参加了谈判。接下来,美国代表团还将访问伦敦。沃尔特给茉黛写了一封信,叫格斯帮忙传递。
3年多以来,在不知道对方音讯的情况下,双方都保持了对彼此的忠诚。沃尔特拒绝了许多贵族家族的联姻要求,茉黛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
格斯悄悄找到茉黛,茉黛颤抖着接过信,没有马上打开,而是不安的捏着这封信。“她一直盼着得到他的音讯,但现在她害怕读到坏消息。或许他已经跟一个德国女孩结婚……更糟糕的是,他甚至已经开始办理离婚手续。”
她撕开这封信。“我最亲爱的,德国时值严冬,我的心也一样冰冷。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你的爱,你不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这封信的开头这样写道。茉黛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俄国发生了革命,沙俄政府被推翻,但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却要继续履行协约国的义务,继续打仗。为了打击协约国,沃尔特作为德国政府官员,受命到瑞士,护送列宁回到俄国,并在列宁回国后继续给予资金和物资支持。护送期间,队伍要路过中立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沃尔特以非常隐秘的方式,在瑞士给茉黛写了一封信,告知她自己将到斯德哥尔摩。但他并不能保证茉黛能收到。就这样,护送着列宁到了瑞典。在斯德哥尔摩的酒店,有人用打字机给他留了口信,叫他到房间去。
“他在昏暗中观察着,一个身影从椅子里站起来,是个女人,正背对着他。但某种东西让他心头一紧,她转过脸来。是茉黛。他大张着嘴巴,呆立在原地动弹不得。她说,你好,沃尔特。接着,她突然失去了控制,一下子扑进了他怀里。”
彼时,德国已经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从英国出发的所有船只,都会遭到攻击。茉黛冒着生命危险,从伦敦坐船赶到了斯德哥尔摩。“我们不能浪费太多时间了,到床上来吧!”美国参战之后,格斯·杜瓦也上了前线。在马恩河战役中,格斯与沃尔特带领的部队直接交锋,沃尔特和格斯都受了伤。战争很快以德国战败结束。
沃尔特作为德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凡尔赛合约的签署。茉黛得知消息,从伦敦收拾好一切,赶去与沃尔特会面,从此就一直生活在德国,直到死也没有回过英国,她终于能名正言顺与沃尔特生活在一起了,尽管她知道,哥哥菲茨将永远也不会原谅她。在团聚的时候,他们躺在床上。商量着在《时尚》杂志上宣布结婚消息,沃尔特突然说,“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永远引领时尚。”茉黛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沃尔特从床头柜上拿出皮夹,从里面取出《时尚》杂志那一期的海报简报,“我仅有的一张你的照片。”他说。
接下来,作者写道,“她从他手中接过来,年深日久,纸片已经变软,褪成了黄褐色。她仔细端详着照片,这是战争之前拍的。”“那之后它就一直陪伴着我。它也跟我一样熬了过来。”“泪水涌上了她的眼眶,让褪色的照片更加模糊。……她为失去的岁月而哭,为数百万战死的男孩而哭,为这一切毫无意义又愚蠢的浪费而哭。她把自己克制了五年的泪水一股脑倾泻了出来。”沃尔特和沫黛组成的家庭,没有缺席任何一次灾难,在短暂的幸福生活之后,继续遭受磨难。
沃尔特的社会民主党未能阻止纳粹的上台,在对抗纳粹的时候,沃尔特被盖世太保活活打死。他死的时候,我掉泪了。后来,为了生存,茉黛到夜总会弹钢琴,与纳粹军官调情,他们的女儿卡拉为苏联窃取纳粹情报,随后她们都在解放柏林时惨遭轮奸。
柏林墙树立之后,卡拉的养女和被强奸产下的儿子,逃到了西柏林。这个家庭同样被分裂了,并且长期遭受压迫和折磨。直到柏林墙倒塌。
这就是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大时代的悲剧下,个人的感受却依然这样深重而疼痛。德国为了自己的轻率和傲慢付出了代价,但买单的却是广大的德国人民。德国整个20世纪几乎都是在悲剧中度过。一战、二战、分裂、冷战,德国人民为政客们的纷争,默默忍受着时代的痛苦。
所以我个人觉得,整个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所撰写的四大家族,最具悲剧性的就是沃尔特的家族,最具高贵精神的也是沃尔特,最勇敢的女子就是茉黛,最具可读性的也是他们这一家人。可惜后来作者把重点转为描述别斯科夫家族,我觉得比较遗憾。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