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日记·政治的人生
王沪宁著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年出版、发行的《名人日记·政治的人生》一书中的部分内容。(LSBN7---1/G·)
王沪宁,男,汉族,年10月生,山东莱州人,年2月参加工作,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年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外语培训班学习;-年上海市出版局干部;-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其间:-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年复旦大学法学院院;-年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年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自序
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没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时候,大多也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得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靜,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
这种思考,对人是有益的。一个人做多了自已的职业活动,如果不调整,就会变得单一,思想也慢慢定向,没有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所以要在紧张的大脑和肢体活动之余,发现思维的新空间。
之所以起名为《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作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这个领域是那样的广阔,所有的课题都可被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我以为毎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之所以愿意把这些思想“沉淀”积累起来,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宁静的外界和宁靜的内心状态下形成的。宁静致远,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
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意出版这样的书,所以我就记录下我的夜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王沪宁
年底于复旦大学
2月10日星期四
12点,整个域市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10楼观看,一番特殊心境。今年的鞭炮声比去年小,大概越来越文明了。广州、北京等地巳经禁止放鞭炮,上海还没有坚决执行,只有宣传。
看到一些高级礼花,小型的,大概很贵,也可以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我们放了一千响鞭炮,也不管文明不文明了,在这样的场合,人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越是热闹越是如此。从中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觉到世界是多么强大的外在力量,是可以不依人的感觉和情绪而存在的力量,是可以不依人的理性和理想而存在的力量,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觉得自己融入了社会和世界。但是,当世界沸腾起来时,才发现自已孤独安静的存在。
玩一神电子游戏,叫“大富翁”,玩了一会儿,又是买地,又是妙股,又是建筑商场,最后破产,输给一个叫“大老千”的人,被狗追得到处逃,落到阴沟里。
2月11日星期五
电视新闻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巳是第七年在上海过年了。从电视放出的镜头来看,邓小平同志身体很好,只是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他看了杨浦大桥、南京路等地方,陈云同志也在上海,电视里也放了镜头,似乎谈吐很健,情神很好。
把《狮城舌战启示录》的稿子再整理一下,Z老师的穗稿子也已经取到,写的是辩论心理,我觉得写得很好,有深度,有体会。做了不少的表格,把在辩论中的心理关系理得很顺,对辩论训练和实战,是非常好的理论总结。对以后辩论训练和实战非常有用。
几位队员回的信,大约有一百封左右,均是讨论辩论、人生、性格、爱好、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的。看了以后,很有一点趣味,比枯燥的辩论理论更吸引人。他们回来后收到了上千封的信。社会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使一个平凡的人突然在别人的眼中变得不平凡了。如果自己也认为是这样,就难以把握自己了。好在他们都能把握自己。
2月12日星期六
构思给《瞭望》的稿子,写政治学的发展,原来想写写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后来还是从总体上来写,谈中国的政治学如何对构筑中国的政治体制模式作出贡献,基本论点是:
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完善政治体制。最近一段国际发展态势也告诫我们,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完善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国情,必须根植于一定杜会深厚的土壌。原苏联、东欧一些国家解体后,模仿西方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政治体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大大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稳定。
完善和构筑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模式的总则是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的。中国的民主模式必须以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为基础,能有效地保证政治体制的效率,保障政治一体化和社会稳定发展,同时必须能够适应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模式难以形成,在我的研究中,我逐步体会到,研究这个课题,应该解决这样几个基本的问题:(1)超大社会与政治调控之间的关系。(2)一党领导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3)公有制和政治体制的关系。(4)伦理民主与法理民主之间的关系。
研究和解决这四个问题,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模式的重要方面,当然,这些均是宏观的课题,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还有各种各样中观和微观的课题,也需解决。中面政治体制模式的形成可能是漫长的过程。不过,恰恰因为存在这样一些可以发展的领域,中国政治学便大有可为。这些问題,西方政治学没有绐出现存答案,恐怕也难以给出现存的答案。
2月13日星期日
年初四,各家各户要迎财神了。鞭炮从11点就开始响,一直响了一夜,超过了所有的年头。早展鞭炮继续响。可见如今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中囯社会的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这神变化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还不能说,可能以后会更明确。
2月16日星期三
读《畸人》。故事好像一般,有点故意描写原始的性感觉和骚动,文风很有意思,用西部语言写的,不乏诙谐和幽默,只是有时觉得被描写的对象太可怜,大多是普通农民和农村一般干部,不敢说实际上不是这样,但是也不敢说实际上就是这样。
东方研究院讨论要抓的问題。总的思路是,关于快慢的问题,这问题总是有的,问题是高明的人站在矛盾之上,不高明的人站在矛盾的一边。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年如何保持稳定,今年的主要问題,一是金融,二是企业,三是农村。农村问题比较令人担心。
东方研究院确定要研究:宏观调控的机制,经济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主要是金融;政府管理,包括民主集中制,集中和民主均不够,所以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农业,农业的问题今年有自然条件方面的问題,也有人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另外还有香港问题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大家议论,确定今年东方研究院的研究思路。
2月17日星期四
最近一段国际社会并不平静,事端不断。主要的有:
波黑问題依然严重,北约已经发出最后通牒,要各个方面把重武器撤出萨拉热窝,不然就要发动空中打击。最近平民流血甚多,整个地区民不聊生。但是这一通牒也引起各方矛盾,俄罗斯觉得西方不能把自己排除在解决液黑问题的桌子之外。问题会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但是,一个国家发展到这样的局面,四分五裂,对民众是大灾难。
南非的选举依然是各派力董斗争的焦点,非国大是一方,英卡塔是一方,大选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英卡塔声明要抵制大选,提出条件。非国大会不会让步。白人极右组织也反对大选。这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问题南非是政治转型,而不像一些国家进行的是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政治上的稳定是一个关键,但是政治转型,就没有前提了。当然,在经济相当发达和独立起来之后,经济本身也可以成为政治转型的条件。
朝鲜的核一直是西方国家注意的问题,要把朝鲜纳入到西方逻辑中去。朝鲜一直在坚持,前几天说,制裁就意味着宣战。但是,今天好像同意国际机构对它的7座核设施进行裣查,主要担心的是日本。由于日本的这种心理,美国又担心日本会成为核国家。日本声明没有这种计划。但是日本在技术上要实现这一点没有问题,有足够的钚,足够的技术,最近又发射火箭。有一个平衡问题。
日本与美国贸易谈判破裂,细川到美国去,没有任何让步。美国准备报复,要在30天内宣布对日本报复的清单,可能是移动电话之类,日本说没有什么错,要是美国报复的话,以后不要指望再做贸易谈判。所以美国又紧张起来,不敢贸然发动。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性大大减少,经济也发展起来。一直叫嚷要对美国说“不”,这次是鼓足勇气说了,大概是小泽的路线。人们往往在危难之机容易协调,而在太平世界里就要生事。有句话叫“兔死狗烹”,美国人的感觉是,“兔死狗凶”。
国际社会从来就不平静,问题是怎样选择,是选择一个大的不平静呢?还是选择数十个小的不平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