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花链”上可以向作者提问哦~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本质上,一带一路是中美两国避开了修昔底德陷阱而采取了各开一桌、各吃各饭的行为。
在上一次的大国权力交替过程中,英帝国在面对德帝国的挑战时,本来采取的就是各吃各饭、各开各餐的方式。
一方面,英帝国利用英国皇家海军和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紧紧抓住自己的海外殖民地经济一体化。
另一方面,德帝国希望从土耳其到中东到波斯湾,开拓自己的陆地贸易铁路线。
年7月28日。德国和英国就巴格达铁路达成协议,这将可能缓和自德国宣布修建铁路线以来所带来的紧张敌对气氛和竞争压力。英国一直试图阻止德国进入富饶的海湾地区。德国出资正在修建的这条长线铁路,是要使巴格达和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相连接。按照年的协议,德国有权管理该铁路,为期99年。
其实如果做一个类比,就是中国号召的一路向西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紧紧抓住殖民地经济的TPP战略。
当年英帝国的主要抽血殖民地就是南亚大陆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为了保住这个大肥肉,英帝国先后在埃及阻挡了拿破仑的法帝国,并在伊朗、阿富汗、新疆和西藏与俄罗斯帝国周旋。那么在德帝国的挑战下,也算是成功压迫德帝国取消了波斯湾开港口的意图。
本来德国在波斯湾开蓝色海港,是想通过建立强大海军联系德国在青岛的军港,来保护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以及在东南亚的零星殖民地。当然德国在山东的狂飙圈地,很快引发了山东民间义和拳的反抗。
而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也导致英帝国和德帝国各吃各饭的安排打破,引发了两败俱伤的两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于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两强相争的结果,导致了英帝国和德帝国的双双衰落,典型的鹤蚌相争,得利的渔翁是美国和苏联。
因此在目前中美的关系中,双方的有脑人物都看到这个历史教训。与其美国和中国兵戎相见,把好处让渡给欧洲和俄罗斯,自己打得稀巴烂,还不如哥俩好,大家搞一个G2好基友,然后在G20里面给其他18个国家来个18摸,岂不是更爽。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井底望天财经周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