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匕
少年记忆中的常德之行
彭飞
文
阝勹
廴匚
厶
一
今天回忆的这一段往事,与“原常德地革委第二招待所”(以下简称“二招”)有关,也要提到几位在常德工作和生活的溪口(二区)老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二招”位于建设路的边上,印象中建设路是东西走向的,非常宽敞笔直,这条路是常德往外扩建的一条路,路南侧房屋多一点,北侧很少有房屋,倒是大片大片的蔬菜地,再北面一点就是滨湖公园。“二招”的院子还算蛮大,绿树掩映着碧瓦红墙,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只是房间不象现在宾馆的标准间,倒有点象我在长沙读书时的宿舍,一间可以住10个人左右,厕所在整栋楼的两头,估计那时干部培训就是住这样的房间。现在到地图上找寻“二招”的踪迹,已经完全找不到“二招”的任何地理信息了,建设路也不是想象中的笔直,在东头折向了东南方向。
二
年暑假,我和小方(小时候的玩伴,现在在湖北宜昌某电力公司工作,八十年代初随其父转到湖北枝江读书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打这以后仅见过两三次面)跟着大人第一次来到了常德,看电影吃冰棍,坐轮船玩滨湖公园,还认识了几个纯朴的溪口老乡,记忆中这是小时最难忘的一个暑假。
那年,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常德地区的阅卷工作安排在“二招”进行,父亲有幸参加了那年的阅卷工作,三中还有廖蒲生(小方的妈妈)等几个老师也一起参加了阅卷。没有现在管理得严,只是白天阅卷的时候才封闭式管理,晚上我们还可以跟大人睡一起。
“二招”有个服务员叫刘大秀(小学同学刘家国的姑姑),是溪口的人,到三中读过书,还是廖蒲生老师的学生,她爱人姓唐是“二招”的司机,高高大大的,夫妻俩有个刚满周岁的儿子(乳名洋洋),十分讨人喜爱,由外婆带着。
大人们白天阅卷的时候,我和小方只能在刘姨家里和洋洋玩,小方大我两岁,本来就是三中的孩子王,当然是他带着我玩。
一开始,我们上街走走看看,遇到叫卖“白糖绿豆冰棒喔”的,就买一根白糖或绿豆冰棒解解暑,足迹那是遍布人民路,人民路也是比较热闹的街道,从上南门到下南门再到青年路,感觉好远比慈利县城要大很多。实在走累了就看个电影什么的,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国产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等都是那年夏天在常德看的。
洋洋爸爸唐叔叔很喜欢我们,有时候出去办事也常常带我们兜风,他开的是一辆吉普车,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一招”(原“常德地革委第一招待所”的简称),医院过去一点,有一次晚饭后带我们看了场露天电影才回“二招”。
后来,跟到小方认识了张林,算是在常德又多了一个玩伴。张林的父亲张林奎是金岩人,到地区林业局当局长,是从慈利走出去的领导;张林母亲姓鲁以前是二区某公社供销社职工,跟溪口街上的“荣伯”是至交。听说我和小方从溪口来,从不把我们当外人,只要是去地区林业局院子跟张林哥哥玩耍,鲁妈妈都要留我们吃饭,热情大方地款待,西瓜一块接着一块尽让我们吃。
再后来,几个大人带我和小方坐轮船去德山见过什么人,为什么事,就真的想不起来了。经向父亲求证,那次去德山由廖浦生老师提议,去三中原教导主任许斌蒲老师的儿子(好像是在德山造船厂工作)家里,主要想探望一下许斌蒲老师(当时已退休)。
三
记得那次,父亲还想利用休息时间拜访一下佘致迪,佘致迪叔叔是父亲在常德师专的同学,在常德基层文化单位从事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工作。那时不能象现在有手机可以事先联系,会客完全靠撞运气,打探来打探去还是没有找到叔叔。不过后来没几年,佘叔叔到金岩乡创作采风,经过溪口,在三中曾找到了父亲。
七十年代的那些年,我们家住三中操场外9号老师宿舍,佘叔叔来的那天,父亲在宿舍门口走廊上用个小土炉炒了几个菜接待了叔叔,一屈指两个人应该有十七八年没有谋面了,很是高兴,父亲不喝酒,叔叔他一个人就着花生米喝了点小酒,对父亲炒的花生米赞口不绝,几次用常德话夸赞“太香了、太香了”,非常得意满足,两同学席间聊些家常和在常德师专读书的事,我没认真记在心上。
佘致迪叔叔平时喜欢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只知道出了好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就是不清楚具体作品的名字,等我写这篇文章需要百度叔叔作品的时候才知道他年病逝的消息,不禁非常痛心,为有才华的佘叔叔惋惜。我现在才完全知道,佘叔叔作词创作的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与龚爱书合作,马殿银、周右作曲,殷秀梅首唱)和《辣妹子》(徐沛东作曲,宋祖英首唱)在全国颇有影响,还有《乌龙山剿匪记》主题曲的歌词也是他创作的。
四
三中操场外那一排教师宿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师生勤工俭学建的小砖房,每间约20多一点个平方,住一个老师及其家人,房屋前一条长长的走廊往东转角直达校门口。离我家9号较近的几户我大致还记得:6号住的于克明(小伙伴于红、于忠、于明的父亲),7号住的是刘文俊(小伙伴刘炯、刘鹏的父亲),刘文俊调往常德师专后,由周先荣(小伙伴周小乐、周静、周玉的父亲)搬进来住,8号住的是龚光培,后调大庸县一中,由王余奄老师(我父亲的老师)搬进来住,9号住的我父亲,10号住的吴远灼(小伙伴吴扬平的父亲),11号住的是李昆奇(小伙伴李一帆的父亲),12号住的是王恩沛(小伙伴李小敏的奶奶,是我父亲的语文老师),再过去就是刘林植、廖浦生夫妇(小伙伴小方、小芹的父母亲)。
回忆如歌,往事过去了44年,但那个时期的经历仍然却记忆犹新。
父母亲年纪大了,记忆也差了,跟他们聊一聊过去的事动动脑子,不泛是陪伴老人家的平凡日常。这段往事是我们共同聊过的话题,算是以我回忆为主轴讲给他们听的故事,最后我只是以文字记录一下而已……
年2月22日凌晨落笔
图
常德老照片(侵删)
图
常德会战抗日纪念碑(侵删)
策划:陈烂旧事
图文:彭飞
排版:少东家
旧事韵味只为留住您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