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游记丨回顾难忘的巴尔干之行——塞尔维亚篇》,我们经过山路十八弯,终于越过两国的边境检查站,随后就正式踏上了波黑的领土。
波黑,全称是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光听这名字就略带神秘的色彩。这次深夜的到访,给这个国家更加增添了神秘的面纱。我们对波黑的自驾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想要了解更多波黑介绍,可以参考阅读往期文章《攻略丨探索一战导火索发源地——“波黑”》)
夜宿边境小镇维舍格勒
我们越过边境后的第一站是来到小镇维舍格勒。到达小镇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镇上非常安静,几乎不见行人。
警察局门口,停放着三台崭新的路虎发现神行警车,当地警车配置如此之高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来得及转到车后瞧瞧,看看是否是madeinchangshu的
当晚入住的是一家民宿,也是Booking上订的。大家开了一天的车已是非常疲倦,早早进入了梦乡。清晨来到阳台,才正式看清了小镇的样子。
维舍格勒位于波黑与塞尔维亚边境的一座小城,德里纳河从小镇中间穿过。早晨的河边干净透彻,让人心旷神怡。
民宿的主人非常好客,将自己种植的葡萄摘下来给我们品尝,波黑人民的热情从第一天就感受的淋漓尽致。
小镇上最著名的是一座古桥,为古典奥斯曼建筑的代表作,远远地就能看到它。
这座桥是年由奥斯曼帝国高官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维奇下令建造并用其名字命名的,古桥在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桥桥身长.50米,共有11个石拱,每个石拱跨度11至15米,是当时连接波黑和伊斯坦布尔贸易通道的重要桥梁。
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其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是以这座古桥为历史背景。作品的时间跨度从年写到了年,史诗般地描写了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四百年间的历史和沧桑。
桥中央为建造者竖有纪念碑。多年来,这座大桥经历过多次洪水和战争的洗礼,数度重修,主体结构依然保持完整如初。
站在桥上,看德里纳河碧波涟漪,好一派湖光山色的美景。今日的维舍格勒小镇也因这座古桥而声名鹊起。
萨拉热窝百年战火的涅槃
离开维舍格勒,我们继续驾车一路西行,又开了不到两小时,来到了此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就是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是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两大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三大民族(塞族、克族、穆族)、四大宗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
其因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欧洲火药库”,二战后欧洲最激烈的局部冲突——波黑战争更使其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如今因为多种族多宗教共存而获得“欧洲耶路撒冷”之称。
历史上,沿前南斯拉夫中部的一条路线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俄国和西方人都曾在此进行过殊死搏斗,萨拉热窝的战略地位因此而变得分外重要。连年的战争使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城成为名闻天下的城市,并成为各派力量争夺的焦点,最终变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
我们去酒店checkin之后,首先来到的是萨拉热窝老城,实际上就是土耳其老城区。
大家早已饥肠辘辘,赶紧走进一家人气颇旺的餐厅就餐。
波黑的美食深受土耳其饮食的影响,这个历史上被奥斯曼土耳其武力征服多年的国家,无论从人民思想层面还是饮食起居方面都能看到土耳其的影子。
这个饼叫皮塔Pita,里面可以加不同的馅,整个巴尔干半岛地区都很流行这种吃法,被认为是波黑的国菜之一。
当我们点酒水时发现,这里并不提供任何的酒类。原来作为穆斯林餐厅,是不能喝酒和卖酒的。于是我们点了一瓶不带酒精的“啤酒”,倒出来的泡沫很真实,但瓶身上的0%标签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吃完午餐就来到萨拉热窝老城的中心广场,土耳其风格的清真寺格外显著。无数鸽子聚在广场上等待人们喂食,两侧的咖啡店和纪念品商店热闹非凡。
木制的喷泉小楼是萨拉热窝的地标,是不少游客打卡的地方。它的主体为八角形,上面是圆形的穹顶,水通过前后两个石头水槽流出。
萨拉热窝大清真寺位于萨拉热窝老城中心地带,由当时担任奥斯曼帝国驻波斯尼亚总督主持兴建,年建成,由于内战时期受损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建工作,现为整个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与伊斯兰宗教中心。
寺院内中央有一个圆顶八角的木质小亭,亭内的小喷泉流水潺潺,清真寺门口都会有这样一个喷泉,人们或饮水,或洗手洗脚使用。
在清真寺院内往西看去,有一座和宣礼塔一样高挑的钟楼,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一处重要的场景,是游击队员与德军交火的制高点,游击队员从这座钟楼上游绳而下撤退。
突然一阵大雨袭来,我们赶紧躲到了一座清真寺旁的咖啡店,正好小憩一下。
点了一杯拿铁,价格约为2马克(波黑马克与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1:4,如果不用马克也可以用欧元,兑换汇率约为1欧元换2马克)。不到一杯咖啡的时间,雨已经停了,我们休整好再出发。
天主教圣心大教堂也位于中心城区,至年为供奉耶稣圣心而建。正面双塔是哥特式建筑,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屋顶和塔尖呈黑绿色,墙体采用淡雅的浅灰色。在经过数不清的清真寺后,突然看到这样一个天主教教堂,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圣心大教堂建于年至年期间。它在萨拉热窝围困期间曾经受损,恢复和平后得到了修复。
圣母圣诞主教座堂,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于年在奥斯曼帝国撤离之前完成。它是一座三穹顶大教堂,有五个圆顶,上面立着十字架,而教堂塔楼则是巴洛克风格,气势宏伟。
在萨拉热窝小小的老城逛一圈,能找到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这四大宗教信仰的教堂。它们信仰的主各不相同,却又能和平共处,互不相扰。可以说是全世界都少见的景象。
路过萨拉热窝市政厅,它是个三角形的建筑,内部是伊斯兰和奥匈帝国风格的混合体,曾经在波黑战争中被毁,后来在欧盟的援助下按原有的样子重新建造,年5月才重新开放。进入参观需要购买门票。
布鲁萨贝齐斯坦博物馆,旁边是旧集市场,游客可以在那里参观博物馆的珍藏品。
随后我们来到萨拉热窝最著名的景点,被称作一战导火索的“拉丁桥”。
年,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巡视时,在这座桥上被热血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拉丁桥头有玻璃的纪念碑,桥下流淌的是米里亚茨河(Miljacka),这条横贯萨城东西的古老河流,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
拉丁桥本身也是坐古老的石拱桥,其奠基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年。桥梁过去是木造桥,在洪水中被破坏,8年重建。但如果不是因为一战的导火索,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
这个地方叫“永恒之火”,是二战期间解放萨拉热窝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上刻有象征前南斯拉夫国旗蓝色、白色和红色的文字,中间有一个海湾形的花环,里面有一个一直燃烧的火焰。圣火象征着萨拉热窝解放者和前南斯拉夫的盾徽将永远被铭记。
萨拉热窝在战争中留下千疮百孔,虽然经过重建和修复,但那些满是弹孔的墙壁,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不幸历史。
这个地标有个名字,叫“萨拉热窝玫瑰”。波黑战争结束后,人们把当年爆炸留下的每一片弹痕都涂上红色,像一朵朵血溅的花。全城有大约个这样的标识,每一个都不一样,却全都见证着战争的残酷。
在萨拉热窝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黄堡。一路上源源不断的各路游客来到这里,俯瞰欣赏萨拉热窝老城全景。
远处还能看到触目惊心的穆斯林墓地,其中墓碑上的时间刻大多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大部分都是平民。
黄堡以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防御工事,后来变成一个观景台,也正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最后一个场景。日落西山,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萨拉热窝和拍电影时的70年代没有太大的区别,老城依旧,只是远处建起了几座高楼而已。
萨拉热窝是一个让人震撼让人留恋的地方。它被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历史厚重;但又饱受战争的疮痍,几个世纪的战乱让这座历史名城受尽磨难。
莫斯塔尔世界遗产小镇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我们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莫斯塔尔。
这段公路路况很好,左侧是潺潺河水,右侧是俊秀的山峰,景色美到爆。
我们一边自驾,小伙伴们一边欢呼,这是此行自驾中体验最美好的一程了,没有之一!
莫斯塔尔是去波黑旅行的必到城市,也是波黑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尽管早就在杂志和网上见过莫斯塔尔的山水,但真到了跟前,还是被惊艳到了。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浓烈的油画,鲜艳得那么放肆。
走在古老的石板街能体会当时人声鼎沸热闹的情景,如今已经成为观光客聚集的圣地。
老城并不大,主干道两侧都是工艺品小店。这点有些像国内的一些古镇,商业味比较重。
莫斯塔尔古桥,莫斯塔尔的名片,横跨在雷特瓦河两岸,远远就会被它完美的弧线所吸引。
古桥由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下令,建于年,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宽的人工拱桥。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了一起。
古桥矗立了年后于年11月9日波斯尼亚战争期间被摧毁。之后开始重建,并于4年重新开放。
站在桥上向两侧看去,雷特瓦河在下方静静流淌,周围便是一片中世纪古城风情,岸边的酒吧,餐厅都尽收眼底。
站在桥下抬头望,古桥更显得气势恢宏。这里还有著名的当地居民跳水活动,很多年轻的小伙穿着泳衣坐在桥旁随时都有可能跳水。
傍晚时分,古城渐渐安静下来。在夕阳的照射下,似乎在讲述着千百年来的故事。
小镇的天气阴晴不定,刚刚还能看见夕阳,瞬间下起了大雨,正好给了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赶紧进了街边一家餐吧。
雨过天晴,当我们再次回到古桥边,抬头欣喜地发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在场的各国游客都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又过了一会,在原彩虹的外围出现一条直径稍大、颜色反转的同心彩虹。双彩虹的出现,真是美出了天际。
天渐渐黑了,远处清真寺传来了阵阵宣礼声,是那么荡气回肠。而我也即将结束这次在波黑的旅程了。
由于签证的因素,小伙伴们在结束莫斯塔尔后,要开车返回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然后乘飞机返程。(上图就是我们这次塞尔维亚、波黑两国的自驾线路,供大家参考。)
而我则买了去往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的大巴车票,去完成我心中《权利的游戏》片中君临城打卡的梦想。
清晨时分,来到莫斯塔尔汽车站,独自登上大巴,就这样开启了下一段一个人的亚得里亚海之旅!
下一期将给大家带来这次巴尔干之行的第三站——克罗地亚及黑山的游记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和照片,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