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文
年0月22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月22日,第五十三届柏林戏剧节落下帷幕。在过去两周半的时间里,由7位独立剧评人选出的德语区0部“最值得 柏林戏剧节成了这段时间德国最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除了德语国家以及英、法、荷、比、北欧和东欧国家的戏剧专家、剧评人和戏剧爱好者前来参加戏剧节外,还能看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面孔。上海戏剧学院、孟京辉工作室也选派人员观摩戏剧节,在德国学习戏剧的中国留学生更是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德语戏剧的盛宴
柏林戏剧节创立于96年,是德语国家戏剧领域最重要的活动,隶属于柏林艺术节,每年由德国联邦政府出资举办。柏林戏剧节在创立之初曾受到戏剧工作者的质疑,他们不愿由一个评委会来评判自己的作品。但戏剧节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由剧评人选择0部“最值得 唐雅·多伦道夫摄
年的0部剧作是评委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在德国、瑞士、奥地利9个城市的39部剧作中选出的,其中评委最多观看3部、最少也要看78部戏剧。他们在最后阶段先拉出一个38部戏的大名单,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闭门讨论,最后投票选出受邀参加戏剧节的0部作品。其中柏林作为戏剧大都会共有3部戏入选,他们分别是德意志剧院的《父与子》、高尔基剧院的《情形》和人民剧院的《戴迪曼》;汉堡德意志话剧院贡献了两部作品《梦之船》和《艾菲·布里斯特》;卡尔斯鲁厄巴登国家剧院的《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卡塞尔国家剧院的《独裁者》;慕尼黑室内剧院的《中间地带》;维也纳城堡剧院的《博克曼》和苏黎世话剧院的《人民公敌》。
柏林戏剧节总监伊沃纳·宾德惠泽认为,本届入选剧目无论从文本选择、导演手法还是美学形式都非常丰富、多元,虽然每部戏的出发点不同,但在内容上无一例外地结合了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个体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共有6位导演首次入选柏林戏剧节,这体现了德语戏剧界不乏后继人才,一拨新一代导演走向前台,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中也包括年仅28岁、执导《独裁者》的导演埃尔萨·蒙塔克。此外,柏林戏剧节首次由位女性导演占据半壁江山,则成为另一特色。
入选剧目更多 在柏林艺术节总监托马斯·奥伯恩德看来,“ 本届戏剧节观众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女导演卡琳·拜尔的《梦之船》、汉斯—维尔纳·克罗辛格执导的《国家剧院的绊脚石》,以及柏林戏剧节最年轻导演的新作《独裁者》。
《梦之船》是今年的开幕大戏,改编自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年的影片《船续前行》,描述了一个乐队的成员护送刚刚去世的指挥回到他出生的小岛,中途遇到一批来自非洲的难民,他们占领了音乐家们的船舱,从而产生了冲突,最后又达成和解,但就在此时,黑人难民又被带下了船。拜尔直面当前德国和欧洲所面临的难民问题,既表现政治决策正确,又用幽默的手法表达了对相关难民政策的困惑。
卡尔斯鲁厄巴登国家剧院戏剧《国家剧院的绊脚石》,
导演:汉斯—维尔纳·克罗辛格。弗罗里安·梅尔德斯摄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则选用了上世纪30年代前后卡尔斯鲁厄巴登国家剧院的人事档案,讲述了当时该剧院迫于形势,排挤、解雇犹太演职员的事实。这些被解雇的犹太人大多流离失所,生活悲惨,死于贫困、疾病或谋杀。而战后出于种种原因,再也无人提及此事,从未给受害者应有的补偿,这事实上造成了对这些犹太演职员的第二次犯罪,这样的事情其实并非只存在于卡尔斯鲁厄巴登国家剧院,而是遍布整个德国,卡尔斯鲁厄巴登国家剧院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思这类事件的。
《独裁者》是一出几乎没有故事的戏,观众被舞台上暗藏的摄像头图像带入一个奇怪的家庭,而戏开场20分钟,听不到任何一句话。青年导演满宇轩认为该剧形式和技术高度统一和成熟,剧中人物电子游戏化,行动任务化、类型化,体现了导演在美学方法上的探索。
而最受观众欢迎的莫过于赫伯特·弗里茨执导的《戴迪曼》。弗里茨去年曾携苏黎世话剧院的《物理学家》参加乌镇戏剧节,广受好评。今年他以这部作品向32岁就自杀的奥地利先锋作家康拉德·拜尔致敬。由于该剧台词中多为绕口令式的语言,根本无法翻译,令许多非德语国家的艺术节望而生畏,中文的剧目也是按照音译来的。但弗里茨对此毫不在意,他说这出戏其实就是由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构成的,台词也是音乐和节奏的一部分。在慕尼黑大学攻读戏剧博士学位的张唯一认为,只有弗里茨才能将演员在舞台上训练成说学逗唱、摸爬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皆通的全才。
中德戏剧交流互鉴
近年来,中德两国戏剧交流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汉堡塔利亚剧院、柏林德意志剧院、绍宾纳剧院、法兰克福剧院、慕尼黑室内剧院等均多次到中国巡演;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林兆华戏剧艺术工作室、孟京辉工作室等机构也应邀参加了德国的戏剧节。不久前,德国时代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德文版中国当代戏剧集,收入了沙叶新的《耶稣、孔子与披头士列侬》、过士行的《棋人》《青蛙》、孟冰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和廖一梅的《琥珀》等部戏剧作品,德国观众也逐渐对中国戏剧有了一些了解。
今年6月,吴氏策划、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宁剧院将联合推出“柏林戏剧节在中国活动”,邀请上届入选戏剧节的3部戏来华演出,它们是柏林高尔基剧院的《共同基础》、德意志剧院的《等待戈多》和汉堡德意志话剧院的《博克曼》。中国观众不用远赴欧洲就可以欣赏到柏林戏剧节的精彩剧目,两国的戏剧工作者关于创作与创新的经验,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更多的交流。
孟京辉对德国戏剧了解深广,与德国的交流也颇为频繁。20年,他执导的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活着》应邀在汉堡塔利亚剧院和柏林德意志剧院演出,受到赞誉,得到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礼遇。他是柏林戏剧节的常客,他评价柏林戏剧节体现了德国戏剧的思辨、沉稳、坚决、不炫技的一贯风格。他们把舞台当作大众 柏林戏剧节0多年来久盛不衰,除了策划理念深入人心之外,更得益于德国政府对戏剧节以及对戏剧事业的大力支持,而每年德语国家剧院涌现的大量戏剧作品也为戏剧节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说到底,繁荣创作才是硬道理。
制图:蔡华伟,作者陈平为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人民日报》(年0月22日07版)
中国首届柏林戏剧节,六月开幕!
6月2日-7月9日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宁剧院柏林高尔基剧院《共同基础》这是一部反映当今世界性话题的佳作。该作品的主题虽然与巴尔干战争和欧洲移民有关,但与中国的现状也有共通之处。中国的城镇化,引发农村人口大量迁徙,他们如何融入新的环境,引人深思。汉堡德意志戏剧院《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该作品曾于20年在德国多个剧院上演,似乎从另一面印证出,金融危机仍是欧洲人关心的话题。中国20年的股市暴跌给很多人带来了变化,这部“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经典之作,或许能带给观众启迪。柏林德意志剧院《等待戈多》《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也许许多戏迷早已熟悉剧情,但是柏林德意志剧院重新演绎的版本,里面没有任何道具,相信会吸引观众的兴趣。参演剧目一柏林高尔基剧院
《共同基础》COMMONGROUND
《共同基础》是一部与当今世界话题相关的戏剧佳作演出时间6月2-22日,9:30,北京·国家大剧院6月2-2日,9:30,上海·大宁剧院《共同基础》剧情简介:南斯拉夫,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度,消逝于上世纪90年代种族相残的战火里。自9年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又一次成为漩涡地带,冲突持续至今,似乎永无宁日。许多人——或是为了逃亡,或为了寻工糊口,抑或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来到柏林。这些新移民来的柏林人,如今如何感受冲突?战争受害者的后裔还有战争肇事者后裔,如今比邻而居,彼此又如何交流?共识是分享的本质,是立足的基础。导演耶尔?罗恩(YalRonn)在这部剧中所召集的,都是从战区的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诺威萨德和普里耶多尔等地移民至柏林的演员。他们所演绎的《共同基础》又将是什么模样?该剧情节通过一次波斯尼亚的旅行而集中展开,讲述了途中偶然遇见不同专家和剧中主角亲人的故事。剧院变成了剖析“罪”与“赎罪”、“宽恕”与“忘却”等词汇含义的安全地带,而剧中各类旁白,或中规中矩、或偏见不羁、或冲突丛生,此起彼伏,愉悦的交织在一起。
参演剧目二德国汉堡德意志戏剧院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JOHNGABRIELBORKMAN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经典作品演出时间6月2-26日,9:30,北京·国家大剧院6月29-30日,9:30,上海·大宁剧院《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剧情简介:同一府邸,楼上楼下如隔鸿沟万丈——易卜生刻画的互不僭越半步的两个“雷池”,在导演卡琳?亨克尔(KarinHnkl)和舞美设计师凯特琳?诺特罗特(KatrinNottrodt)的诠释下,融成一块阴郁、压抑的混凝“天地”——在那里,相见犹如天谴;在那里,彼此非难不已。那里就是灵魂的牢监,谎言、虚伪无路可寻,大家竭尽气力,争夺权力和至亲。导演亨克尔让曾经存在于世的道德公义,用一种怪诞的方式瓦解殆尽:被折磨和被羞辱,只能靠去折磨和去羞辱来抚平。带着假面的人啊,自己找不到内心的安宁,也休让他人幸福。姐妹各怀敌意,绞裂着两个男人的内心,却以为这就是真爱。可当年迈的博克曼死去,又当颇有前途的儿子失踪时,她俩之间的对立,化成一出又邪、又恶、又有点莫名滑稽的场景。这对孪生怪胎,就像两个长不大的臭小子,即使到了说拜拜的时刻,也会因为周围人的一声叫好而争个不停。参演剧目三柏林德意志戏剧院
《等待戈多》WAITINGFORGODOT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最著名的作品演出时间7月3-日,9:30,上海·大宁剧院7月8-9日,9:30,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待戈多》剧情介绍初始,聚光灯掠过,露出舞台浅色一块,那光柱仿佛要开辟天地一般,当最终映出锥形坑中站立的两个身影时,才缓缓消失——这是马克?拉梅尔特(MarkLammrt)为《等待戈多》设计的舞台杰作。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凝望着坑孔,就像刚刚在外星球着陆一般。他们在黑色幕布包围的有限空间里,自由的演着,此时此刻只有想象才最真实的体验。两人无鞋无帽,也无萝卜果腹,更没有道具在手。地主波卓和奴仆幸运儿也从大坑里爬出,同样一无所有:没有绳子、没有鞭子、没有箱子、两手空空。伊万?潘特列夫(IvanPantlv)导演的《等待戈多》,是在大家熟悉的原版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编,而该剧也是他题献给祖国保加利亚的另一位导演迪米特?戈茨谢夫(DimitrGotschff)的作品。对于该剧导演和演员来说,锥形坑壁上追赶打闹的场景,皆是谐谑娱乐。主演塞缪尔?芬兹(SamulFinzi)和沃尔夫拉姆?柯赫(WolframKoch)是角色塑造的大师,不论是把握剧中的新,还是体现的原著的古,诠释得尽到好处。二人的精彩演技,引人入胜。一个专属上海的全新Fring:
6个售票演出+个免费预约演出+6个免费Walk-in演出!京昆演音会《乱弹?三月》预售招聘微信营销南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