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贾樟柯凭借处女作《小武》崭露头角。
他的电影以其现代性著称,风格源自对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关系的再创造、对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对个人和十四亿人口的集体之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
贾樟柯的电影敏锐地见证了影响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变迁。
《站台》《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及《山河故人》等影片勾勒出一条高度协调又不断更新的美学路线,耐心十足地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中心位置,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二十一世纪的新故事。
:当时,你还不知道最终要通过电影来讲述这些故事,但电影已经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的,一直是这样。我小时候,汾阳有四家电影院,现在就剩一家了,但是一座大型影城,甚至有巨幕影厅和卡拉OK,与我了解的电影院大相径庭。
当年的电影院在年代逐渐关闭,人们更喜欢看电视,放映的电影失去了吸引力。一座电影院改成了超市,另一座成了家居市场,第三座成了仓库……
那座大型影城是全新的,年兴建。我童年时,每个周末,一家人都会去电影院,这是县城唯一吸引人的地方。
我清楚地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白片,讲的是二战期间游击队长抗日的故事。
我对第一幕印象特别深:军官骑着一匹白马,手持双枪,闯过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村庄,他一边骑马一边朝敌人开枪,惊险刺激!我在座位上一边跳一边喊,父亲叫我安静点,别打扰别人。
这就是我对电影的最初记忆。
年代末,人们只能看这类电影,战争英雄的事迹,游击队的故事,革命电影。
还有改编成电影、当时仍在放映的“文革”“样板戏”,《红灯记》和《白毛女》。国家经济刚刚开放,还能看到“文革”前引进的外国电影。
就这样,我看了《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点钟》,南斯拉夫的许多电影例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最后的桥》。还有印度电影,特别是宝莱坞的音乐喜剧片。
有一部影片我们特别喜欢,就是《流浪者》。讲的是一个小偷的故事,他是法官的私生子,不得不在大街上讨生活,沦为小偷。我们还喜欢这部影片的插曲,也叫《流浪者》。在《站台》里,尹瑞娟去看电影,她父亲把她叫出来,看的就是这部电影。
:你是否也开始接触到当时从外面引进的娱乐电影?
:要等到—年,才看到第一批香港娱乐电影。让我们为之疯狂的是《少林寺》,李连杰的第一部电影。
看了之后,我和伙伴们都想学功夫,成为武术大师!我机缘巧合练了一点,因为“奶妈”的二儿子有一身好功夫,他曾在汾阳一位太极名家那里学过武艺。
但大部分娱乐电影,都不是进电影院看的。—年,我还在上初中,录像厅开始遍地开花。
里面有一些桌子,放着电视机和录像机,人们在那儿看录像带,尤其是从香港和台湾地区有组织地运进来的。
我就是在那儿,发现了迷人的武侠世界。
:作为观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我震动最大的电影一定是年代末看的吴天明的《老井》。
这部影片与众不同,我在银幕上重温了熟悉的贫困。张艺谋主演,演得好极了。但激发我当导演的并不是这部电影。
我离开汾阳到太原学画,有机会看了陈凯歌的《黄土地》。年的片子,我晚了快十年才看。从那以后,我决定干这一行。
这件事,我说过很多次……
《贾樟柯的世界》
—
作者:[法]让-米歇尔·付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译者:孔潜
出版年:-1
ISBN:3
°让–米歇尔?付东:出生于法国巴黎,为世界著名影评人、电影史研究专家。付东曾担任《世界报》电影版主编和《电影手册》主编,目前为Slate.fr网站撰稿人。此外,还任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出版多部关于电影的著作,如《民族映像》《伍迪?艾伦谈话录》《论侯孝贤》《中国电影》《电影与纳粹浩劫》《罗伯特?布列松》《杨德昌的电影世界》《法国现代电影史:从新浪潮到今天》《阿萨亚斯谈阿萨亚斯》和《电影做什么?》。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侵请联系策划与文案编辑、海报设计:鹿森品牌部鹿森坊(鹿森坊:坐落于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紧邻昙石山博物馆,闽都民俗园。以文化为内涵,以鹿森为中枢,以建筑为载体,打造独具魅力的艺文空间。这里不仅有文化,还有创意;不仅有历史,也有新潮;不仅有过去,更有未来;虽小,而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