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带上这些书,来趟新疆之旅吧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5/4
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516/4624577.html

新疆,一个遥远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无论是被誉为“群山中的蓝月亮”的喀纳斯湖,还是南疆帕米尔高原上盛开的杏花,都能满足我们对于世外桃源的想象。

王蒙曾借小说人物之口,在《这边风景》中由衷赞叹新疆:那“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新疆的物产与新疆风土人情一样,散发着得天独厚的异彩。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也使得新疆的饮食文化多元化融合。抓饭、烤肉、牛杂碎、馕、油搭子、裂巴、酥糖、奶疙瘩、马奶酒、啤渥,各种干果加四季茶饮,王蒙用“文字”的方桌将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小吃一网打尽,香气跃然纸上。

供图钟毓斐

除了王蒙,李娟也在《遥远的向日葵地》里讲过自己和妈妈在阿勒泰的生活。周涛老师,则在《西行记》里讲述了南疆喀什噶尔八年,波澜历史之外的生动细节,从沙子堆里刨出羊脂玉的日子。

今天给大家介绍以上三位作家的著作,或许今年,是时候带上书本,安排一场新疆之旅啦!

《这边风景》王蒙著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首届“中国好书”奖

《这边风景》是文学大师王蒙沉淀了四十年的时代之作,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好书奖等奖项,并入选“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畅销逾20万册!

《这边风景》写作于70年代,被王蒙窖藏了近40年,是一部尚未出版就已进入文学史记载的小说。小说故事以新疆乡村为背景,从一桩离奇的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更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新疆民族史志。

王蒙的文字深入新疆本土生活之中,描写从衣食住行、语言习惯到风俗民情、文化信仰,准确地表达了新疆人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情,以及他们的情感诉求,既带有历史的思考,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独具新疆风情,情节精彩,语言机智幽默。

《这边风景》书摘(上下滑动可看)伊犁人爱自己的家乡,包括爱夏天正午的太阳,夏天是生命的蓬勃,是万物的欢跃。老百姓们都认为在夏天好好劳动,大量出汗是养生保健防病的绝妙法门。他们也爱冬季的大雪。他们认为,越冷就越能够消除病疫,强健筋骨。确实,这种北方的严冷就是能使人精神抖擞,呼吸畅快,食欲旺盛。寒冷和冰雪有一种洗涤作用,从头脑到肝肺,从皮肤到内脏,经过这一冻,似乎更干净得多,纯洁得多。冰凉的空气还有一种激励的作用,它能使懦夫变得勇敢,懒汉变得振作,低垂的头抬将起来。

  就是在这样一个天气,早上,所有的窗玻璃上都冻起了厚厚的窗花的时刻,雪林姑丽来找米琪儿婉来了。她冻得满脸通红,两只手也通红,她却没穿棉衣,只是连衣裙外面穿了一件棉背心。她也没穿毡筒,只在长线袜子外穿了一双皮靴。她更不戴什么手套、口罩了。她就这样高高兴兴地跑到了米琪儿婉家,肩上扛着半口袋面粉,她叫道:

  “米琪儿婉姐,我来了!”由于冷,她的声音有点打战,但情绪却十分高涨。

  “你怎么回来得这么快?”米琪儿婉问,她的意思是这次雪林姑丽去试验站不过才三四天。

  “县农技站站长明天要到咱们公社来。听说,他们要总结杨辉姐的工作经验呢。我回来是准备参加座谈会的。我们不是说过好多次了吗,这回,杨辉姐答应了,让我们给她打一些馕,她要招待客人呢!”

  “那太好了,我也正要打馕!”米琪儿婉跳跃起来。她们好久以来就想为杨辉做点事情了,如今总算有了个机会。

  于是,她们忙活了起来。米琪儿婉去队上请假,雪林姑丽去提牛奶。回来以后米琪儿婉生火,烧水,洗刷木盆,泡酵母,热牛奶;雪林姑丽则穿上一件米琪儿婉已经弃置不用了的破棉袄,爬到土炉旁的台上,去清理柴灰,清扫炉壁,准备柴火。一会儿,木盆洗净了,牛奶也热了。米琪儿婉正要和面,女儿醒了。于是雪林姑丽洗净了手,把袖子提到了臂肘以上,总共将近一袋面粉,全部倒在木盆里,抓了一把盐溶化在热奶里,又兑了一些凉水,再把泡开了的酵母放进温奶水里,用四个手指搅拌着奶水,搅了几圈以后,她把手放在嘴边,用舌头舐了舐指头肚,试了试咸度,又加了一点盐,搅匀以后,把面粉拨拉到长圆形的木盆的一端,把奶水缓缓地倒在了另一端。然后她开始一点一点地从中间开始把面和水往一起掺和。等到水不再流动的时候,她攥紧了两个拳头,并在一起,人跪起来,揣起面来;由于头发时而洒落,阻挡视线,过一会儿,她就甩一下头发,样子非常好看。她用力地揣着面,很快脸就绯红了,额头上沁满了汗珠。面也越揣越均匀了,发出的声音渐渐变得清脆起来。

  米琪儿婉给孩子喂完奶,就抱孩子到隔壁伊塔汗那里去了,把女儿暂时托付给伊塔汗。她回到家来,雪林姑丽已经把一大盆面和好,她展开做饭用的大粗布,把面团盖住,又用旧棉衣和皮大衣盖在上边,把木盆放在灶边,保持温度。

  过了四十多分钟,她们打开大布,检查了一下面团发酵的情况。维吾尔人吃发面从来不放碱,需要的是把握面剂子膨而不酸的时机。看看面团的发酵已经接近于完成,她们便去土炉里点火,土炉最底上放了一些干树叶,将点着了的麦草带着火苗自上口抛入土炉,把树叶引着以后,再从上面加柴禾,迅即大火在土炉内轰地燃烧起来,烟气升腾,火光映红了雪林姑丽的脸。等火烧得正常以后,米琪儿婉又跑到屋里,打开木盆,展开大布,开始做馕剂子了。

供图钟毓斐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著

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入选年“暑假读一本好书”

连续两年上榜当当影响力作家(、)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年度“中国好书”

广受好评的新生代作家李娟的全新散文集。热销近25万册。母亲带着全家迁徙乌伦古河岸戈壁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作者首次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家族成员,再现北疆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生活场景,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目前已有英文版、韩文版、阿拉伯文版以及繁体版出版发行,俄罗斯文版即将面世。

《遥远的向日葵地》书摘(上下滑动可看)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身的耐心与希望。供图钟毓斐《西行记》

周涛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姬书藤离开了故乡乌鲁木齐,被“发配”至遥远的天山南麓重镇喀什噶尔。在这异域风情黄土沁漫之地,姬书藤和同样四散于此的同龄人相聚,历经近十年的机关生活,从屡遭挫折的人生中他渐渐品尝到命运的酸甜苦辣。

作品书写了随共和国成长的那一代青年像激流中的石头一样,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不断地被打磨,世事沧桑却又不失浪漫的家国情怀,鲜明的时代烙印出人和国家的成长发展历程。

《西行记》书摘(上下滑动可看)两人这么聊了一通,哈皮提议:咱们上街转转去,喀什噶尔这个大城我还没有仔细看过呢,比阿图什繁华多了。姬书藤就带着他先去看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到了眼前一看,确实气象不凡,肃穆神秘,有一种特殊的气场氛围。这两个人又不懂宗教,只知道是座中亚闻名的大寺,看见几个头缠白布、面蓄长须的阿訇,心中也生出一些敬畏。从艾提尕尔清真寺转过去,就是一条有名的商业街,叫乌斯唐布依街,热闹得很。叮叮当当是敲铜壶茶饮的,大声吆喝是卖烤包子的、卖烤肉的,卖凉皮子的旁边是卖新鲜水果的,水果上面飞舞着蜜蜂、蝴蝶,还有卖花帽的,卖英吉沙小刀的,卖艾德列斯绸料的……真是喧哗热烈,色彩缤纷!哈皮对姬书藤说:“你看像不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街道?”“像,不过咱们可不像德国兵。”哈皮又说:“你看这条街道上的人,像不像咱们脑袋里想象中的古代人?”姬书藤说:“像,我想的唐朝人可能就是这样儿。”两人说着笑着,渐渐走出街尾,来到临近一大片旧城区的街道。正走着,迎面摇晃过来一个低头汉。刚要侧身避让,不料那大汉猛地上前,一把当胸拽住了姬书藤的领子。姬书藤也没慌,他闻见那人一身酒气,就说“你是不是喝多了?”语气平和,并无责怪。大汉垂着头,嘟囔了一句“我喝酒了”。“喝酒没关系,回家睡一觉就好了。”那大汉松开了手,退在路边。姬书藤和哈皮向前走出去十几米,那个大汉又追上来,又拽住了姬书藤的脖领子。姬书藤心想,这下可能要开打了,绕不过去了。他扫了一眼那大汉,有40岁上下,壮实,但没有自己高,如果打架自己吃不了亏。何况那厮喝醉了,醉汉脚软,不经打。但是自己决不先动手,那大汉是个维吾尔族人。“揪!打哇挤旁子曲,哇民哈局!”那大汉抬起头来看着姬书藤,醉眼迷蒙中,却有一种诚意。姬书藤听懂了,大汉说的是:“走!到我的房子去,我们喝酒!”哈皮当然也听懂了,他用眼神给姬书藤示意:“别去!”姬书藤这时明白了,肯定是自己头一次被拽住的时候,对醉汉态度友善,没有厌恶,也没有歧视,感动了人家,这才又追上来请你去家里。“去就去,别拂了人家的一番心意!”姬书藤对哈皮说,“也是难得的巧遇,咱们也去见识见识。”哈皮一看,说行,“咱们把他送回去算了”。两个人跟着一个压根儿就不认识的醉汉,走进旧城区深处。

供图钟毓斐

《伊犁秋天的札记》

周涛著

此书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名家周涛的随笔精选集。他以浓郁写意的笔墨描绘了祖国边疆,主要是作家熟悉的北疆万里河山的波澜壮阔,贯穿着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格调雄壮浩瀚,意蕴深远,诗意纵横。

《伊犁秋天的札记》书摘(上下滑动可看)这样散步挺好。通往博乐的那条30公里岔道,可以当作一条通往庭院僻静一角的幽径。昌吉呢,是从住宅走下来时的一个台阶。到了石河子,就算台阶走完了,踏上了出入庭院的主道。果子沟应该是院中的一座保留完好的、长满了自然植被的小丘。赛里木湖这一小池水,在院子里保持着它的清澈和生机。牛羊、马匹、骆驼、狗和毛驴,是你在散步中遇到的蚂蚁和小昆虫。只有太阳是原来的,只有月亮是原来的。这样散步挺好。我已经过了奔跑呼喊的年龄,我说过,我有些老了。老和不老不完全表现在年龄,而有时表现为步态——人生步态。散步就是一种渐入老境的形态。不再匆忙,紧张,拼搏,追求或探索什么了,已经经不起激烈方式的折腾,受不了热火朝天的刺激;什么男子汉啦,什么西部啦,让人眼晕得厉害;或者有没有现代意识,具不具备成为大师的条件之类的全方位检查,也让人不胜其深重。成了又怎样?不成又怎样?天底下的章法多得很,你有你的通行证,他有他的护身符。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永远是失败者而乌龟永远稳操胜券。为什么?因为兔子要睡觉而乌龟不骄傲——这就是辩证法。兔子和乌龟赛跑本身就是可笑的,你不跟它赛不就完了吗?不行,据说乌龟要缠着和兔子赛跑,你不赛它就咬你的耳朵——这叫兔欲静而龟不止。最好还是去散步。秋天是适宜于散步的季节。供图钟毓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