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周日我身边的影迷朋友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4/27

看了一辈子电影,自然身边就有一些看电影的朋友,今天周日,我来说说他们。

江西九江南门湖和甘棠湖中的“小坝”,是我读书和上班的必经之路

这辈子,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影迷是一个工人,名叫张和安。文革时,我父母下放到江西九江电瓷厂,张和安就是厂里的一个普通青年工人,他会拉二胡、弹三弦、写美术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那时候,我刚6、7岁,经常上他那里去玩。他宿舍里有个小书柜,小书柜里藏着好几十本文革前出版的《大众电影》杂志,而正是这些《大众电影》成了我早期电影启蒙的读物。

这里面很多期大众电影我小时候都看过

张和安也和我谈电影,但谈的比较多是电影演员,我从他那里认识了田华、于蓝、于洋、中叔皇、温锡莹等一大批中国影星。

我小时候喜欢的明星中叔皇

每次去,我都要把那几十本《大众电影》看一遍。几十年来,只要一见到张和安他就笑着指着我,第一句话就是“我的那些《大众电影》就是被你翻烂的”,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了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那部《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意大利

这些《大众电影》是他的宝贝,他只让我在他宿舍看,从来不让我借走。有一次,我偷了一本塞进书包,带到学校去看,结果上语文课时被老师看见,老师说我在看“毒草”,当场没收,我很紧张,第一反应就想着不知道回去如何向张和安交代。这位也姓张的老师很严肃的把我叫到办公室,我认为大祸临头了。

当时我以为是这个下场

没想到张老师关上门,悄悄拉着我问道:“你这是从哪里搞到的?还有吗?”,为了保护张和安的秘密(因为那时候没人敢保留这些“毒草”),我做“视死如归”状说:“捡的”,张老师立刻“威胁”我:“你想让全校开批斗会斗你吗?”,我吓的屁滚尿流,立刻招供了。据说,后来张老师也去张和安哪里借过《大众电影》,张老师原来也是个影迷,写到这,我又想起了一部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也想起了当时张老师那渴望电影的眼神。时过境迁,张和安已经80岁了,我给他打电话,声音依然那么年轻,在这里我祝他长寿安康。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中知青偷看巴尔扎克小说的场景

80年代,在华东交大读书和居住的时候,我身边也有几位影迷朋友,一位是每天和我一起乘通勤车上班的梁冠军大哥,另一位是当时的江西大学中文系的老师江冰。梁冠军和江冰中文的底子都很深厚,而且都是文化人,和他们看电影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能边看边议,点评都十分到位和准确,这些见识,对我一个工科生来说很新鲜。

三十年之后,我和梁冠军(中)、江冰(左)见面还谈起当年一起看录像带的事情

那时是录像带时期,我利用在电视台工作的便利,经常能搞到一些好莱坞的电影。学校有位赵老师从国外回来,带回了一台录像机,我们几个就经常去赵老师家看。《大白鲨》、《飞跃疯人院》、《日瓦戈医生》等等,大家看得如痴如醉,而这批电影也是我们直接接触到的第一批好莱坞大片,记得那时《大白鲨》的录像带开头还有字幕,说这部电影“批判了资本主义就像大白鲨一样的吃人的制度”。

《大白鲨》剧照

现在,我和梁大哥以及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和传播学院院长江冰教授见面的时候,还会经常回忆起这一段时光。

深圳地产专家兼影迷茅巍

90年代,来深圳后,我采访了深圳第一批地产研究人员中的佼佼者茅威先生,也是受他的指引,我才踏入地产开发行业,并混迹十年。茅魏是地产专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超级影迷,他不但喜欢看各类电影,也写评论,而他最精通和喜爱的是外国的译制片。

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剧照

对于译制片他如数家珍,《第八个是铜像》、《海岸风雷》、《脚印》、《爆炸》、《多瑙河之波》、《斯特凡大公》、《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简爱》、《蛇》、《叶塞尼亚》、《悲惨世界》等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他都几乎能说出是谁配音的,配音的水准如何,而且任一配音演员一张口,他就听得出是谁。直到现在,他不但自己家里弄了豪华影厅,没事看看译制片,而且坐上他的车,可能车里还突然会响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的经典配音片段。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经典台词

进入21世纪,我当时还在深圳地产公司任职,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与电影一起私奔》,这本书吸引了我,当时在书店我就读了书中好几篇文章。我看书的作者是居住在深圳的王樽先生,于是当时就有认识这个人的冲动。之后,我通过朋友李里约到了王樽先生,并最终和他成为了好友。王樽先生已经不是一般的影迷了,他是专家级的影迷,写了不少电影方面的书,也发表了很多有关电影的专业文章,有关他的的信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