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回顾:根据日军回忆,当时在日军基地周围,中国情报人员的活动十分积极。日军飞行员河野贤吉在他的回忆文章《汉口大空袭》中,便描述了空袭中目击中国特工人员活动的经过……
▼前篇:
天王地虎之战(上)
天王地虎之战(中)
天王地虎之战
——日本王牌飞行员回忆摘录下
“在上海大场镇飞机场休整恢复战力之后,经过南京回到久别的汉口之时,正遇到敌空军持续展开空袭。”
河野在《汉口大空袭》(《虎部队奋战记》P00)中这样描述自己遭遇的汉口大空袭。
老对手之中美联合航空队,袭击汉口基地的主力,战争后期他们也曾空袭过日本本土
老对手之驻汉口的日军“虎部队”成员,面对中美空军的轰炸,没有武器的侦察机部队只有躲炸弹的份儿
应该说河野是幸运的,他是在落地之后才见识到中美联合空军的打击。他的战友松木文雄大尉就没这么幸运了。年1月,松木乘一架百式司侦对长沙南方粤汉线中国军队布防区域进行侦察,在返回汉口时正遇从芷江飞来轰炸的盟军编队,因为燃料已经不足被迫试图在弹雨中强行着陆,结果被中国战斗机击毁,松木断一臂致残。
看来在汉口的日军当时日子很不好过。
河野的经历随即证明了这一点。
“某日傍晚,夕阳刚刚下山,猜测以将校宿舍区为目标的空袭便轰然而至。将校宿舍在与普通士兵宿舍并列的位置,隔开一片空地和铁丝网便是延绵的中国农家稻田,在这片空地上,挖了无数蜂巢一样的防空洞壕。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拼命向这些蜂巢奔去。在军营中也能见到少数不逃的傻大胆趴在窗口向上眺望。
就在这时,距离铁丝网不到五米的稻田中,忽然有一道烟花带着啸音冲天而起,在夜空中变成一道红色的火焰,接着,五十米外又是一发腾空而起。看到这一情景,吉田中尉喊道:‘是间谍在发信号弹!’
几乎在同时,深色的夜空中传来沉闷的雷声,炸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声音呼啸而下,剧烈的爆炸声中飞起的土块一直砸到防空壕的顶上,探照灯徒劳地追寻着敌机的轨迹,啊,相邻的海军宿舍被炸了……”
这样的战斗在汉口不断发生,以阿川弘之为首的日军航空情报队虽然努力工作,但最好的时候也不过能够提前三十分钟报告盟军的空袭,该挨炸还是要挨炸。其工作效率和中国为空袭指示目标的间谍相比相差甚远。
《山本五十六》的作者,日本作家阿川弘之,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战争中还曾经是一个不成功的情报军官
那么,这些舍生忘死活动在日军基地周围的中国特工,到底是什么人呢?
按照今天的艺术表现,他们应该是超凡绝伦的东方
然而,日军自己的看法,他们只不过是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河野贤吉在另一篇回忆录《越过铁丝网,老百姓的目光》(《虎部队奋战记》P)中,耐人寻味地揭示了这些“中国特工”的来历。老实说,他的这段描述也是第一次让我知道,原来电影电视中日本鬼子动辄大吼“死啦死啦地”是真实的——在日本生活工作十多年,还真没听哪个日本人这样说话,所以一度我曾认为那只是神剧的片断。
河野写道:
“(年秋)某一天,司机,上等兵岩田抓住了几个钻进部队营房的中国孩子,把他们绑在军营操场的树上。他拿了一口军官的日本刀,抽出刀来走到孩子们的面前叫喊着‘死啦死啦地’。只是七八岁的孩子,认为真的要被杀死了,开始大声求救。
忽然,我们发现周围的情况有些不对。在五十米以外,标记军营范围的铁丝网外面,几乎是瞬间,老百姓们便聚集过来,无声地看着这一幕,仿佛像来守护一般。
岩田上等兵(看到这种情景),便狠狠地威吓了这些孩子们一番,解开绳子放他们走了,孩子们如飞地向那边奔去。
就在那天夜里,我内务班旁边的房间被不明身份者侵入,存放在那里的军官行李都被用刀挑开了封印,甚至,在附近的地方还发现了两三处粪便。这明显是对前一天孩子遭到殴打的报复。如果那些孩子真的受到了伤害,恐怕事情就不是这样简单了。我们都想起了那些老百姓越过铁丝网看过来的锐利目光。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警告。案件始终无法破获,数日后,我们便从汉口城中转移到飞机场附近部队专用的宿舍去了。“
中国,也有谢德。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这个镜头——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老游击队员谢德的女儿布尔吉在袭击德军的战斗中牺牲,暴尸广场,布置好屠杀认尸亲友的党卫军在大声广播:“萨拉热窝的公民们……”
瓦尔特等人在一个个嘱咐来到广场的人们,让他们不要踏进死亡的陷阱。但谢德终于还是踏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坚定地向着党卫军的枪口走去。
一个震撼的画面出现了,整个萨拉热窝的人们,抵抗者、店员、教师、工人、最普通的老百姓们,一个跟着一个,走在了谢德的身后,平静而庄严,如沉默的岩石,汇成海洋,向着在党卫军的枪口走去。
当时,我不明白,有枪的党卫队为何在手无寸铁的人们面前惊慌而最终选择退却。
今天,我们当然明白,无论萨拉热窝还是汉口,是怎样一座不可征服的城市。
年大规模空袭汉口、广州、运城等日军航空兵基地,夺取中国战场制空权,是豫湘桂战场溃败的同时,正面战场不多的亮点之一。这显示了在有同等装备、训练和保障情况下,中国军人不亚于日军的作战素质。在日方的资料中,关于双方的斗智斗勇,关于日租界区被焚烧一空等有相当多的记载。本来想据此更多地讲述一些中日两军在汉口的空中决战,不过,在查阅网上资料的时候,无意间误入某军事网站的话题,看到一层层相互指责美分或日元的争论,还是决定把笔放下了。
有一百个中国人,便有一百种不同的思想,百家争鸣,佛儒道法,这样举世无匹的多样性,造就了中华民族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而不亡的源泉。
今天的我们能不能温情一点面对自己的同胞?温情一点对待不同的声音?当我们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上,依然热衷于内斗的时候,可曾看到谢德们发亮的眼睛?
不能想,一个如此伟大的民族沦落到像一群斗鸡一样的地步,那会是怎样一种悲哀。
在反抗外敌入侵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万岁,在异族铁蹄下宁死不屈的中国百姓万岁。
也许我是跑题了,但不得不说,即便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敌人对于这片广阔大陆,这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内心中依然充满畏惧——只要中国人手挽起手来。
日军的资料中颇有一些谈及这些虽然素朴却毫无畏惧的中国特工人员,如何在大空袭中起到意外的作用,这或许可以单独开篇来写,而本文,便用一名日本飞行员写下的回忆文章作为收尾吧,或许可以看到当时侵华日军面对这个宏大国度时内心的感受。
《华北的宇宙游泳飞行——河内山让》
(虎部队奋战记P)
位在大陆,中国所拥有的大自然之宏大,在狭小的日本是想象都无法想象的。
年月,我中队以北京西郊机场为基地,进行寒期训练。同时,新入队的(飞行学校)第五十三期小黑、武藤、影山等各少尉也一同进行夜间飞行训练。有一天夜间的训练内容是从北京到天津距离一百五十公里的单程飞行,这属于初级的仪表飞行。但就在这次训练中,新晋的飞行员们不断有人选择返航,并纷纷报告在北京和天津中间发生了错觉现象。
我呢,一边叨念着:“还是太年轻了,这些队员不行啊。”一边满不在乎地从西郊机场起飞离陆,达到要求高度后进入航线,继续飞行。然而,就在我不经意朝飞机外看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上下左右前后都是星空!!从混乱中清醒过来的我急忙检查人工水平仪和高度计,一切却又显示我在正常地平飞。(为了证明不是做梦)狠狠给了自己两下耳光,还真是很疼。
等到望见天津霓虹灯闪烁的灯光,这种梦魇一样的宇宙游泳状态突然消失,仿佛一切都是幻象。感到这种怪事必须向年轻的飞行员传达说明(当时的教练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我没有继续按照计划飞向天津,而是掉过头来,转回向北京方向。过了一会儿向外看去,竟然再次进入了这种宇宙游泳的状态。我小心翼翼地完全采用仪表飞行,忍住不再向外看一眼。但这又怎么忍得住?偶然一瞥之下,依然是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右,都是闪烁的星斗……就这样飞了三十分钟,终于看到北京城四边型的城墙,以及城市的灯火。以此为地标,最终找到西郊机场并在那里着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地发生了创纪录的大暴雨天气,天津周边半径数十公里范围内已成泽国,这才引起了如此错觉。虽然谜团解开,但是在冬日之中,从头顶数千米的灿烂星辰,到下方水面几乎无法区别的倒影,空气的清澄令人难以忘怀,真的被这样美丽的大陆惊呆了。
华北,留给我堪称不可思议的回忆。”
河内山让早已作古,而这篇文字放在这里,不免有朋友认为或有勉强。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这块土地的魅力,连入侵者都要惊叹,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所作所为,总要对得起这片大好河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完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老萨最新热文TOP10:
广播体操起源于日本"辣椒"?
三段历史看透日本发展规律
河南因为什么动物而得名?
日本制造也曾烂得一塌糊涂
水到之处必有中国人的抗战
可叹!一张日本的乌龙情报图
如何在街上一眼认出职业特工
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北上广
天空的灰色不该全让雾霾背锅
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的中国
联系我们请加
邮箱:sasustudio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