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ldquo顽主rdquo李红辉深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1/12

李红辉丨文

本篇浏览量若破两万

本人到建设路金水路CBD裸奔

因为不能耽误工作,老夫都是周末发奋整稿,上周《郑州“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西郊故事(四)》整了多字。算是未辜负喜爱、支持我的朋友。前4篇,认可的朋友较多。老夫现在有点压力:担心本篇及以后后劲不足。但亚瑟学兄说,谁也不可能篇篇精彩不断、篇篇高潮不已啊。只要有真感受、体现真性情都中。其语中肯。于是,我收拾了惶恐,继续。而“继续”的结果就是,本篇整得更大,老夫累得眼看要有妊娠反应。本篇老夫是本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准备打苦情牌。

《郑州“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西郊故事(四)》,阅读率及留言人数,均有小进展。截至发稿,浏览量为,留言贴数为16篇。虽然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各行的大咖动辄10万+都是平常事。但做为晚报的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工作之余写的东东,就靠有限的朋友圈,靠骚扰同事、同学、朋友、邻居等阅读量突破已不错了。所以,谢谢大家的捧场。

李老炮答人民群众问

《郑州“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西郊故事(四)》收到16条反馈,下面简要说说。

(1)二班的、现常居美国的李莉同学留言:“风彩依旧的老同学,谢谢你带给大家美好的回忆!”针对我上篇说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方人每人多一斤大米(?)”的说法儿,她予以更正:“(当时)南方人每人每月优供3斤细粮。”

谢谢李莉同学。你说的南方人“每人优供3斤细粮”的说法,确是精准。我想起来了,当时白米白面等统称为“细粮”(相对于红薯面、高粱面等“粗粮”)。最后说句老实话,李莉,我看到你的留言,比看到同为二班的男同学张希的留言开心。张希同学别生气,老李就是这脾气。

李莉同学还说,她得空时将整一篇过去的故事,抽空发过来让我“修改哈”。对此我答:“谢谢信任。到时我试试。”我如此答绝非谦虚,而是谨慎。想我堂堂大郑州,藏龙卧虎。老夫可不敢大意:别以为自己写了几篇还算过得去的文字,就可随便当人家的老师。否则,闹了笑话,老夫的脸可就没地儿搁。

李莉同学还建议:“发动大家讲自己的故事(传给你)。这样信息就会越来越多。”对此,老夫当然举双手赞成。

二班同学(从左至右)唐美云、李莉、吴萍、钟玲。

(2)五班张景兰同学的邻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5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