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纪录片中文字幕,由新浪微博
本多繁邦翻译苏珊·桑塔格(Sontag)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她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年,她的历史小说《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图书奖(NationalBookAwards)。
除了创作小说,她还创作了大量的评论性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此外,她也是一位反战人士及女权主义者。
苏珊·桑塔格出生后,一直由祖父母抚养。她的父母常年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5岁那年,父亲在中国患肺结核逝世。整个童年苏珊.桑塔格都在对文学书籍的陶醉中度过,她迷上了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维克多·雨果、叔本华等人的作品。6岁时,她读到居里的女儿依娃.居里(EveCurie)写的《居里夫人》,曾立志成为一个化学家,后来又希望成为物理学家。最后,她决定从事文学,成为一个作家。她说:“我真正想要的是将每一种生活都过一遍,一个作家的生活似乎包含了最多。”青年
苏珊.桑塔格很聪明,因为能读写,一开始上学就上了三年级。从北好莱坞高中毕业时,她才15岁。之后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7岁时,遇到了28岁的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PhilipRieff),10天后,两人闪电结婚。两年后,她随丈夫移居波士顿,诞下儿子戴维,同时考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英语及哲学双硕士学位。她回顾时这样说道:“5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做学生。”年,她拿到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但四个月后转赴巴黎大学,深受到法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熏陶,在此期间,她阅读了大量的欧洲哲学著作,并结识了一批先锋艺术家,他们组成了一个由摇滚乐、新浪潮电影、新小说写作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新兴欧洲文化圈,苏珊·桑塔格深深被其吸引,并从此爱上了电影。26岁,她回国,回国之后便要求与丈夫离婚,并提出不要资助独自抚养儿子戴维。离婚后,她携带了“70美元、两只皮箱以及7岁的儿子”来到纽约,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宗教学。这时的苏珊·桑塔格依然混迹在纽约的先锋艺术家和反文化的圈子中,对当时美国的小说不屑一顾。她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在《党派评论》那类文化杂志上发表作品,她觉得“能让人读到我的作品,就是天堂了”。在年,《巴黎评论》对苏珊·桑塔格做的访谈中,她这样形容当时的场景:“到纽约不久,我在一个晚会上碰到威廉·菲力浦(WilliamPhilips),我鼓起勇气过去问他:‘如何能为《党派评论》撰稿?’他答道:‘你到杂志社来,我给你需要写评论的书。’第二天我去了,他给了一本小说。对那小说我并不感兴趣,不过还是写了一篇不错的东西。书评不久发表了,门就这样向我敞开了。”晚年
得病是苏珊·桑塔格的思想的一个转折点。生病前的苏珊·桑塔格沉浸在文学艺术当中,在艺术思想中体现独特的趣味和智慧。但生病后,为了治疗,她穿梭于美国医院,见到很多和她一样的病友,她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隐喻和被遮蔽的真相。比如,人人都可能患的疾病和生病的人,却在健康人的社会处于尴尬位置。患者沉浸在对疾病的幻觉中和他人的歧视中,自觉有罪。但苏珊·桑塔格却不认这种罪。她认为这是一个自古就有的疾病的隐喻,在隐喻中,患者和疾病都被妖魔化。苏珊·桑塔格从不为自己的疾病感到羞愧,更不妥协这种命运——最初诊断她患了癌症的医生认为她逃不过这一劫。她接受切除手术,请求医生让她进行2年半的电疗。两年半后,她战胜了癌症,同时发表了作品《疾病的隐喻》(IllnessasMetaphor),从文学作品和现实背景分析疾病的文化寓意及其深刻影响,探讨“仅仅是身体的病”为何会变成道德批判,又为何会转换成一种社会压迫和歧视。
生病以后,苏珊·桑塔格更关心眼前的世界,她说:“我力图理解我所生存的世界。但我的思维很具体,也很实际。我用具体的历史现实衡量我的一切思想行为。”这种“具体和实际”代表着一种面对真相的态度,即亲身参与,拥有第一手知识和体验,才具有公开发表意见的权利。年,她根据艾滋病的盛行,又写下《艾滋病及其隐喻》。
年4月,苏珊·桑塔格在儿子的邀请下,来到萨拉热窝。7月她决定再次回到萨拉热窝,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一位萨拉热窝戏剧界的朋友邀请她导演一部戏剧。就这样,她导演了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她在萨拉热窝生活了将近3年。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9·11事件以及之后的美伊反恐战争,更让年近七十的苏珊·桑塔格写下了《真正的战斗与空洞的隐喻》一文,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她说:“9·11之后的口号:我们站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要爱国,不要思考!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抛弃理性的行为占了上风,正是苏珊·桑塔格认为的最大危险。人不再自己思考事物的真相,而盲目的接纳隐喻所产生的狂热情绪。逝世
年12月28日苏珊·桑塔格逝世,了解她的人为之感慨不已。如翻译家黄灿然所说,“人们失去了评估未来美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一个清晰尺度。更少了一个如此清楚冷静并具有良知的人。”
年,桑塔格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论文集《反对阐释》。这是桑塔格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也是她成为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的奠基之作,评论的锋芒涉及先锋派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并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在和书名同题的论文里,她提出,艺术应该从内部而不是外部进行体验,这篇论文巩固了她支持风格高于内容的声誉。但她把这一观点推向了极端。在《论风格》一文中,她对莱尼·里芬施塔尔的电影推崇备至,称之为审美形式的杰作,完全不顾电影里为法西斯歌功颂德的反动内容。此论一出,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反对。一九七四年她终于重新考虑了她的立场,写出了《迷人的法西斯》一文。尽管她自认为是小说家,但真正使她成名的是她的论文。所以她以后二十多年都无暇旁顾,写出了一本又一本影响深远的论文集,因而成为二十世纪世界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她发现,写论文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清,一篇长文往往要用九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写完,而且要求写二十多稿。“一篇三十页的文章,我写了几千页。”她在脾的一次采访中说,“《论摄影》里有六篇文章,但我写了五年。而且我的意思是每一天都要工作。”该书于年获得了国家图书评论业界奖。该书探讨了摄影形象的作用以及拐曝乡行为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她认为铺天盖地的照片使我们形成了世界观,使我们对痛苦的表现感到麻木。她在《论别人之痛苦》一文中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时观点有所缓和。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称《论摄影》“分析精妙绝伦”,这本书“只是描写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觉得理所当然得就像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水是理所当然的一样,而这种现象已经改变了我右一一当你思考它时,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桑塔格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她做了乳房切除手术。从她那痛苦的治疗经历中,她写出了《疾病的隐喻》一书。该书审视了把疾病当神话对待的文化现象肺结核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疾病,癌症是当今社会的灾星虽然该书没有明确讨论她自己的病,但却对围绕疾病常常使用的军国主义语言和疾病“作战”,对癌症发起“战争”、表示谴责,桑塔格觉得这种语言同时使病人边缘化了,使他们对自己的状况负责。尽管桑塔格在越战期间被强烈地认为是左派,但在以后许多年她的政治立场则较难划分类别。在散文《河内之行》收入《激进意志的风格》一书中,她以热情的笔触描写了她对越南的访问。但是到了年,她在曼哈顿市政厅发表的演讲里对进步人士进行了抨击。在那次支持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的集会上,她公然指责东欧的共产主义是“带着人面的法西斯”。年,桑塔格写厌了论文,就出版了《火山情人》,这是她二十五年来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说,“是我所有出版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一本。”该书尽管是一本充满概念的小说,探讨了美学概念以及拼命收藏的心理,但也是一个大型的旧式历史传奇。通过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大使夫人爱玛及其情人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的三角恋爱,回溯年那不勒斯革命前后数十年的历史。该书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个月。桑塔格的最后一部小说是《在美国》,基本上以十九世纪波兰著名女演员海伦娜·莫杰斯卡为原形创作的。她移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公社。尽管《在美国》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但评论界对其毁誉参半。后来该书涉嫌剽窃,受到指责。年5月《泰晤士报》报道,有一位读者指认,至少有几十页和有关真正的莫杰斯卡的其他四本书相类似,其中包括莫杰斯卡的回忆录。但是桑塔格除了在简短的前言部分对“莫杰斯卡写的和有关她的书”表示谢意以外,没有具体指出所引用部分的出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