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抗击疫情劳动闪亮”
职工职业道德故事征集获奖情况的通报
各市总工会,广德市、宿松县总工会,省直工会,省产业工会,省总直管基层工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省总工会在全省广大职工中组织开展了“抗击疫情劳动闪亮”职工职业道德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活动自4月23日启动以来,得到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截至5月10日,共收到有效稿件篇。来稿聚焦抗击疫情下的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记述了普通劳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故事,讴歌了我省广大职工胸怀大爱、服从大局、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职业精神。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经专家评审和省总综合评价,评选出获奖作品6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评选出合肥市总工会等10个单位为优秀组织奖。(具体名单见附件)。“抗击疫情劳动闪亮”职工职业道德故事征集活动是“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系列宣教活动之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宣教活动的重要意义,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内涵,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要立足于实际效果,运用好故事征集活动的成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学佳作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与广大职工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等教育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持续深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力量。安徽省总工会
年6月15日
一等奖(泗县部分)《守护武汉英雄城市的“生命天使”》于医院重症医学科《冠毒凶险,神圣的使命汗透了脊背》医院呼吸二科二等奖(泗县部分)《“战疫”来临,我选择“不怕”》医院重症医学科《有一种幸福叫“并肩作战”》医院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冠毒凶险,神圣的使命汗透了脊背》医院呼吸二科(向下滑动欣赏全文)
大家好!医院呼吸二科护士史慧,作为泗县首批援驰武汉医护人员,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山河无恙,中华安好,我们终于凯旋了!年2月3日,本来打算去上夜班的我接到了院部的驰援武汉,明天出发!使命在身,疫情就是命令。我没多想,拿了旅行箱,装上几件换洗的衣服,随安徽省第二批人的援鄂抗疫医疗队,于2月4日晚9点多到达武汉,而这一天正好是立春。我明白了,一场春天的战斗,一场猝不及防的、被疫情偷袭的战斗打响了。“江城告急疫情重,小女整装也逆行。古有木兰赴沙场,今有慧儿敢请缨。”爸爸眼眶红红的,用这几句小诗为我送行。也正是这几句小诗,让我时刻铭记着爸爸的叮嘱,铭记着自己神圣的使命,丝毫不敢懈怠!2月5号,我和我的战友们被分配到医院——医院。这一天,我写下了进驻武汉的第一篇日记“2月5日晴。今天是我离开家的第一天,也是我们援鄂的第一天......希望我可以更勇敢,更坚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使命在身,防控就是责任。2月7号下午,作为第一批入舱的医护人员,我进驻了医院。可是,一下子我蒙了:急需救治的病人蜂拥而至,登记、检查、安排入住、治疗护理......病人多,场面混乱,这个来要口罩,那个来要病服,方言的差异又使得我一头雾水,像极了护目镜上的汗气,使我分不清东西南北。再看看住院处依然排着的长长的队伍,看看那还没有住进来的患者的一张张焦虑的面孔,和布满恐惧的眼神,这焦虑像空气中飘荡着的消毒水的气味,这恐惧是单个人的单个恐惧的总和。我几乎被撞了一个趔趄。“冠毒凶险须谨慎,神圣使命记心中。”爸爸的那几句小诗在我耳边萦绕。“神圣使命记心中!”,是的,就是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鼓舞着我和我的战友们排除一切困难,坚持着,战斗着,与时间争夺生命的长度,与冠毒较量生命的力度!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十来个小时不吃不喝,我坚持了下来,我的队员们坚持了下来!这一天我们收治了近两百名患者入舱。“2月8日武汉:晴。排班出来了,今天我要上8:00~14:00的班,清晨6:30我们在酒店门口集合......回到住地已经是下午4点了,要养精蓄锐,要保存体力。加油!”这是我到武汉后的第三篇日记,也是最后一篇日记,因为身体的劳累,因为精神的疲乏,因为不忍揭开的那些记忆......在舱内的一个多月里,我和战友们除了患者的常规病理护理外,还要帮患者解决一切生活的护理。这里没有护工,没有家属,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由我们护士自己来做。给患者取饭、拿秋裤、充电器、打开水,甚至送卫生巾。要给C床的阿姨采取咽试纸了。我让她抬起头,把嘴张开,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棉签一样的咽试纸在她的咽喉里搅动,她把头往一侧倾斜,我把她的头扶正,她又侧斜过去,我又扶正,她又再次侧斜过去,一定是取样搅动的难受吧?我这样猜想着就对阿姨说:“坚持一下,阿姨,你把头侧斜了不好操作,不能准确地取样。”她这才把头转过来。后来别的患者告诉我,她是害怕正面对着我,会把分泌物喷洒到我身上,担心感染了我。这就是我们的病人,这就是我们的武汉人!还有一位老奶奶,趁我不注意时,偷偷地放了两瓶牛奶在我们的桌子上,并嘱咐我说:“小姑娘,这个牛奶没有病毒的,可以补一补身子,别累坏了。”每天都在这样的感动中有条不紊地做着我们应该做的各种护理。大概是2月10号吧,我记不太清楚了。住在C床的阿姨怯生生地问我:“小妹妹,我还能活着出去吗?”说着,阿姨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我的父亲和姐姐在前几天去世了,家里还有母亲需要我照顾......”阿姨低下了头,肩膀抽动着......一种不忍触碰的脆弱袭击着我,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我抱住阿姨,坚定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转身而去,我已经再也说不出别的话了。有位上海籍的战友也曾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怕就看看国旗、党徽,心里也就暖和了,而且我也应该为党旗国旗增添光彩。疫情定位显示,武汉与冠毒的距离是一个冬天。医院到住处、医院的车上,看见寂寞与冷落的武汉,大街小巷没有人做背景。冠毒侵袭着武汉,侵袭着武汉的人们,就像当年的萨拉热窝。而此时人们的心理问题最亟待解决,他们焦虑、恐慌、紧张、害怕、不安、无助......记得当时有位病人情绪躁动不安,我就去安抚她,她不仅没有静下来,反而更烦躁了:“你能告诉我,我的病有药可治吗?还是就这样躺着等死?”我很为难,劝说不起任何作用,病人甚至大叫摔东西。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武汉当地的保洁阿姨走了过来:“你生病痛苦,我们都理解。但人家一个外地小妹妹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帮助我们,她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武汉的希望,干嘛对她大喊大叫呢?”病人拉被子盖住了头。我知道,这一刻,我们既是护士,又是他们的朋友、亲人,在为他们做好身体护理的同时,要更多地与她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多吃饭,不想吃也要硬吃;不想睡,也要安静地躺在床上,还时不时地问他们有没有不舒服,有什么要求,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支持,心里暖了人也就暖了。为了提高病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他们战胜病毒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就领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一个病人加入了,两个病人加入了,三个,四个......所有的病人都站了起来,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生命、对祖国的热爱,用手中的五星红旗传达内心的情绪,整个舱里飘荡着红色的激昂。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这是祖国给予我们的自信,这是所有中国人聚力抗疫的火苗。使命在身,不忘初心。“唯念冠毒武汉虐,多少白衣身悴憔。”爸爸的这句小诗就见证了我在武汉的50多个日日夜夜,有汗水、有泪水、有心酸、有疲惫、有感动。更有来自家乡的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委、医院各级领导对我和我家人的慰问与鼓励,让我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当医院出现了空床,当只出不入,当“人等床”变成了“床等人”,我们就有了期待,就看到了曙光。我,我们,许许多多医疗队员凭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护理任务,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光荣成绩。我们所在的方舱护理队还获得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而我也在武汉抗议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3月7号,方舱清零了。“关舱了。”我默念着,“关舱了。”惊喜、激动、兴奋一起从眉梢流出......我仿佛看见重启的武汉在黎明前的曙光中熠熠生辉!神圣的使命护佑着武汉!神圣的使命护佑着中国!最后,请允许我用爸爸的一首小诗结束今天的汇报:大年初二飞雪到,蜗居雅室思绪飘。广厦万间圆杜梦,得享天伦乐陶陶。唯念冠毒武汉虐,多少白衣身悴憔。六出兆祥天佑华,斩鼠再执牛耳角。“战疫”来临,我选择“不怕”!
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邱东
(向下滑动欣赏全文)
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邱东。很荣幸能够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工作经历。我的汇报题目是(“战疫”来临,我选择不怕)。鼠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传播,湖北武汉的疫情紧紧牵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为响应驰援武汉的号召,1月26日,没有和家人商议,我毅然交上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和志愿请战书,随时准备奔赴抗疫一线!我清楚地记得:在2月9日凌晨1点,接到院领导电话,收拾行囊,准备支援武汉。我深知这是一场硬仗,面对新冠肺炎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每天通报罹难同胞的数字一直在上升,上前线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职责使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科室里唯一的男护士,护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作为一名战士,此时我不能退缩。同事们一一送行,并反复叮嘱着“平安归来”,那絮絮叨叨的话,紧紧不愿松开的手,让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动。我们乘车向合肥集结,面对即将来临的战斗,大家都沉默不语。安静的车厢里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小姨打来的电话。我的老家在江苏,父母和已成家的姐姐都在老家乡下。小姨是我在泗县的唯一亲人。她问我是不是去武汉了?我当时一愣,正想着怎么回答她。她说,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我的照片。我沉默了,紧接着就是电话那头传来了哭声。你怎么不和我商议一下?怎么不和家人沟通?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你还没结婚?你要是出了事,你爸妈怎么办?声音像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我只能默默地听着,父亲因车祸卧床不起两年了,从父亲倒下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在父母庇护下可以任性的孩子了,我已经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更是明白了什么叫责任,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我只能恳求小姨帮我保守这个秘密,不能让父母担心。尽管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到达武汉后,我们还是震惊了!偌大的武汉,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如今骤然抽走了城市的热闹和喧嚣,从车站到驻地酒店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除了引领我们的交警,空荡荡的马路没有遇到一个路人、一辆车。寂静的让人心痛。武汉生病了,而且成了休克的“病人。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后,我们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医护人员开进医院。2月13日,穿着密闭的防护服真正踏上战场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时,突然莫名地紧张。在通过幽暗的隔离走廊的时候,感到四周特别寂静,静到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跳和急促的喘息声。当推开病区的最后一道舱门,几百张床位的病区一下映入眼帘。人声嘈杂,有的在床上躺着,有的在拾掇东西,有的随意走动着,给人的错觉像是集体宿舍,又像是集贸市场。但我们清楚,他们都是苦苦等待我们救治的患者,看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目光,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我们来不及多想,都迅速地投入了工作。发药,测体温、测心率、氧饱和度等等···一个个患者的监测数据被记录下。用餐时,帮患者领餐、发餐。一盒盒饭菜、一份份点心送到病床桌上,劝慰情绪低落的患者吃饭。看似普通的工作,在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格外的艰难,感到又闷又热,汗水像虫子一样顺着身体往下滑,护目镜上结满雾水。N95口罩加上医用外科口罩,导致呼吸严重不畅,用鼻子根本吸不动空气,只能张开嘴大口地呼吸,稍一运动就喘的不行。一个班穿着防护服将近7、8个小时。第一次出舱,摘下口罩后,吸进肺里的第一口凉爽清新的空气,那感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镜子里看到,口罩和护目镜在鼻子和脸上都印下了深深的压痕。返回驻地的路上,摇晃的车厢中,坐在后排的我看着队友们拿出手机给家人报平安,讲述第一次进仓的感触,在羡慕的同时我感到无比的孤独,特别想家,想念躺在病床上的爸爸,想念辛苦操劳的妈妈。可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回家,能够早日团聚,我必须坚持。医院,我们既是医护工作者,又是陪护,还要做清洁工和快递员。男人嘛,要有担当,志愿出征的男护士更要有,有些老人上厕所、上下床和轮椅需要搀扶,甚至抱着,女护士的体能很难达到。领餐也是体力活,由于领饭需要到舱外,看似很短的一二百米,拎着两大包二三十斤重的盒饭往返,对体力有很大的考验,几趟下来气喘吁吁、大脑缺氧,眼前一阵阵发黑。大家都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付出着。同在一个病区工作的新梅姐,30岁正值爱美的年纪,进方舱前就买好假发,剃了光头,她甚至把遗书都写好了。我理解她--面对每天都有几百名患者死亡的疫情通告,你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我们不少人都在思考自己要是感染了该怎么办。她问我写遗书了没有?我说:没有。其实,我的打算是:万一我感染了,我就马上把想好的遗书写出来。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姐姐,爸妈养老就托付给她。疫情发展的太快了,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医院场馆内,隔断分区墙上的那面鲜红的党旗始终悬挂在我们心中。坚持总有收获,付出总有回报。2月18日医院第一批治愈患者出院了,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从那天以后,我看到了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舱内也多了一股活力,渐渐地舱内有了歌声,有人拿起了画笔,甚至有人给大家演小品,我们方舱还出了几个抗击疫情的网红。他们放下了之前的恐惧、不安,更多的人露出了坚定的笑容。有希望的日子总是充满阳光。治愈患者不断出院。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来自康复患者的感谢、祝福和在疫情结束后到武汉游玩的邀请。随着康复人员与入舱患者的顺差越来越大,我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日子--医院年3月8日关舱!大家激动万分,全国人民的努力有了成果,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团聚,我们也可以早日回家。但在关舱休整的第五天,医院西院的医务人员连续奋战,早已疲惫不堪。尽管看着很多兄弟医疗队已经凯旋,尽管思乡心切,但我们医疗队还是主动请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时提出的号召--“把医疗救助工作摆在第一位”,去给那里的战友们分担一份压力。3月13日,我们再次披上战袍转战重症病房。与医院相比,这里的工作强度大,医护所承担的风险也更高。面对许多气切的、上呼吸机的患者,护理时,患者的痰液随时都可能从创口喷涌出来。工作上的压力和对亲人的思念,使我和许多战友一样有时候整夜失眠,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从没想过临阵退缩,而且都像呵护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3月27日,我们胜利归来。告别武汉前,我站在驻地20层楼的玻璃窗前,注视着对面的高架桥。来时飞雪,别时春风!它已经从来时的空空荡荡变成如今的车水马龙。作为安徽省8批医疗队中唯一连战两场的医疗队队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回家的感觉真好!在路上,我忍不住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出了实情,他们没有责怪、没有埋怨,都支持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为我感到骄傲,还鼓励我回来后要好好工作,报效国家。是的,生逢盛世中国,我无比骄傲!出征武汉,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同胞的手足之情、人民的团结和祖国的强大!这场胜利,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英雄的武汉人民、无私的湖北人民和全体同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成果!面对鲜花和掌声,其实我想说,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名平凡的护士,志愿做了疾风中的一棵劲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如出征武汉前,我们领队朗诵的那首诗:很多人问我,你怕不怕去武汉?我回答:怕,但又不怕。我怕我有牵挂。不怕,因为我是医务人员。当我步入医学殿堂的时候,我曾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生命所系,健康所依!若有战,召必回!(指导老师梁剑)《有一种幸福叫“并肩作战”》
医院万淑芹(向下滑动欣赏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作出部署,医院作为全县医院,医院(医院)泗县分院——医院在第一时间腾空了各诊疗科室,开始了战“疫”之旅。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不乏有几个小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都站在不同的岗位,却都在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着,万淑芹所在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万淑芹是医院第二党支部的一名共产党员,与同是共产党员的婆婆王艳平都在医院妇产科工作,她的丈夫朱飞宇是医院信息科的一名普通员工,疫情发生后,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公公朱正清担起了操劳家里大小事宜和照顾孩子的任务,成为了三人在抗疫前方的最坚实的后盾力量。“一上午的时光在忙碌中结束了,不知不觉间外面下起了大雪。瑞雪兆丰年,希望今天的大雪能带走病毒,带来疫情防控的好消息。棚里的取暖器散发着热量,与棚外的漫天飞雪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就守在这里,为了小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心。这是万淑芹在泗县荣辉国际花园小区临时医疗点值班时,在工作日志里写下的一段话,她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还是在封闭小区的临时医疗点,她都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一曲青春战歌。分忧解难,组建一线“后援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实行了全封闭式管理,一线医务人员不能回家,他们最挂念的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于是,万淑芹便成立了一线“后援团”,动员全院职工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来保障一线人员及其身后家庭的各种需求。很多人都被这种援助精神而深深打动,陆陆续续共有人加入后援团,她带头护送一线人员上下班、筹备短缺物资。为了感谢泗县各界人士对医院工作的支持,院部特批为后援团所有成员定制一枚带有志愿者姓名的援团徽章,成为大家参与此次援助抗疫活动的纪念。无论一线缺什么,大事小事,她都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疫情之初,医院短缺防护服和洗手衣,她便通过多方联系沟通,为医院联系购买到了多套洗手衣。原本不医院的“小灵通”。渐渐地,“后援团”在医院干部职工的心里扎下了根,大家开始称谓她为“团长”。有的同事一有困难就直接找到她,她的“后援团”也在众多团员的支持和鼓励下迅速成长起来。万淑芹的医院工作,婆婆王艳平在疫情防控期间,先后两次向单位捐款00元,为一线医务人员购买水果。在婆婆的善举感召下,万淑芹也向蓝天救援队捐款元。不畏风雪,她用日志记录下了抗“疫”时艰2月12日,泗县荣辉国际花园小区突发疫情,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对小区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家住在该小区的医院为同事们服务了。看到业主群里恐慌的言论,想到小区里多户6多个居民,万淑芹觉得协助小区管理应该是自己当下的责任。于是,她向单位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随即,她接到了荣辉小区临时医疗点的通知。在临时医疗点,除了要严密排查“三类”人员,详细询问、随访发烧居民外,还要为特殊群体测体温、血压、血糖。同时,产前检查咨询、妇科诊疗意见、上门产检等工作也落在了她身上。2月15日,万淑芹接到求助,小区4栋刘某某,第三胎孕足月,不规则腰酸一天余。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知道这是孕妇产临前症状。此时,雪一直在下,风也越刮越大,万淑芹没来得及带伞,顶着风雪赶往孕妇家中。常规消毒产检显示孕妇宫颈口已开1+cm,为保证母婴安全,万淑芹建议孕妇住院待产。救护车一路在风雪里前行,雪天路滑,万淑芹不顾个人安危,在不停地给孕妇进行心理疏导……爱人朱飞宇在除夕夜接到通知,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医院诊疗设备,他二话不说拿起钥匙就出了门,同信息设备科同事一起连续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的有序诊疗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妇产科主任的婆婆王艳平是一名老党员。疫情初始,她待命在家但仍心系疫情,为一线同事们捐献了多斤水果。医院成立妇儿发热门诊,王艳平积极主动安排科室工作、培训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身先士卒参加值班工作。工作期间,无论是三类人员的顺产、剖宫产,还是三类人员的葡萄胎清宫术、人流术,她都毫不退缩,亲力亲为。2月10日妇产科接诊一例双胎早产三类人员,王艳平作为科主任连夜带领科室医护助产人员护送转诊,最终确保了母子平安。她经常说:“我这年龄大了,又是一名老党员,是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事情。风险什么的,我不怕。”荣辉小区平稳度过了隔离观察期后,医院医院防疫一线。婆媳共同工作在妇产科发热门诊,每一次交接班,除了交接患者病情,还要交待一句注意安全,交接的是责任也是爱。在家照顾孙女、料理家务的公公朱正清在疫情发生以来,把家里照顾地很好,从没有让奋战在前线的他们有后顾之忧,闲暇之余他还去照顾、探望两位90多岁高龄的岳父岳母,繁琐的事情接二连三,他却毫无怨言。年仅4岁的小女儿似乎已经懂事了,看到妈妈和奶奶穿着防护服的照片会心疼的哭起来,问会不会捂得难受。说起新冠肺炎能滔滔不绝地唱起预防新冠肺炎的儿歌。疫情期间,万淑芹全家上下冲锋在前,并肩“逆行”,用自己最朴实、最平凡的行动和精神默默奉献,用辛勤的坚守和付出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指导老师胡婉秋)综合:泗县融媒体中心安徽省总工会
本期编辑:梁智慧王宝林
投稿邮箱:sxwxb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