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BalkanPeninsula)地处欧、亚、非三块大陆之间,西临亚得里亚海,东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南滨地中海和爱琴海,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
自古以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从地理上讲,巴尔干半岛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陆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富含森林、煤矿、石油等自然资源,南部控制往返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地中海重要航线,东部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从文化上讲,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欧洲、沙俄、中东穆斯林三股势力的裹挟之中,面积不足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公元前2世纪起两千多年以来战火从未间歇,19世纪以来更是愈演愈烈,先后爆发了两次俄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公元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访问波斯尼亚期间遭遇刺杀,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万人卷入战争,超过万军民伤亡。
当年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街角墙壁上的石碑,上面铭刻着改变人类历史的“萨拉热窝事件”始末
事实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至今天,巴尔干半岛仍然始终被战争阴影所笼罩:冷战期间美苏在巴尔干半岛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相互抗衡,为后来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埋下了导火索;年在西方势力干预下前南斯拉夫解体,地区实力平衡被打破并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先后爆发了斯洛文尼亚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而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南斯拉夫战争中,新闻媒体曝光了大量屠杀平民、种族灭绝、无差别袭击等战争丑闻(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举国震惊),向世界揭示了人类近代史上最残酷黑暗的一页。
在波黑战争中,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军队居高临下包围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切断城市的一切资源补给运输,白昼黑夜不间断地炮轰,自年4月5日起至年2月29日停战,围困整座城市长达4年之久,史称“萨拉热窝围城”,是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围城战役。
“萨拉热窝围城”示意图,红色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和塞尔维亚军队将整座城市团团包围
萨拉热窝围城期间,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萨拉热窝国际机场并设立为非军事区。萨拉热窝守城军民从围城封锁线下方在萨拉热窝城区与机场之间挖掘了一条著名的生命通道——“希望隧道”(又称“萨拉热窝隧道”),食物、药品、武器等人道主义救援与军事援助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输入城,与此同时无数波斯尼亚平民、妇女和儿童从这里逃出生天。
年11月,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和波黑三方领导人签署代顿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三方投入合计兵力超过20万,当时波黑万总人口中军民伤亡30余万,超过万百姓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焦土千里、满目疮痍。
回顾了巴尔干半岛血雨腥风的历史之后,我们言归正传聊聊这次旅行:根据原本计划,此次巴尔干半岛之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克罗地亚,然而在制定线路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bug:由于历史原因,克罗地亚著名旅游胜地杜布罗夫尼克是完全独立于克罗地亚领土之外的一块“海外飞地”,也就是说往返此地必须要穿越十几公里的波黑领土——然而我持有的是克罗地亚使馆签发的欧洲申根签证,波黑并不是欧盟成员国,这要怎么出入境?随后在波黑使馆官方网站上进一步研究了两国旅行政策之后发现:克罗地亚公民或持有申根签证的非申根国游客可以自由往返于杜布罗夫尼克与波黑边境。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允许自由往返,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持有申根签证即可从杜布罗夫尼克口岸入境波黑?既然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波黑逗留几天也无可厚非咯?于是乎,一场临时起意、说走就走的波黑之旅逐渐在我的脑海中落地生根发芽(自年5月开始波黑将正式对中国公民免签——到时候自然不必这样机关算尽、大费周折了)。
心动不如行动:从杜布罗夫尼克顺利出境以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并没有沿着公路继续向西,而是90度大转弯一路北上,穿越了一片荒凉的“三不管”地带之后,隐隐约约地望见前方耸立的军事岗哨和铁丝网围墙——终于到了波黑边境,我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
车子在边境检查站停稳之后,一名波黑边检人员走近前来,对于看到驾驶着克罗地亚牌照汽车的亚洲面孔感到无比惊讶,再三反复检查了车辆和护照签证以后(后来聊天中得知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甚至亚洲国家护照),用磕磕绊绊的英语进行了一系列盘问:“......从哪里来?为什么来波黑?晚上在哪里住宿?哪天离开?从哪里出境?”在耐心地回答了对方所有问题之后,波黑边检很友好地顺利放行,并祝我们旅途一路平安。我和我的小伙伴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加满油门继续北上,行驶约一个小时以后来到了进入波黑境内的第一站——历史名城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Mostar)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横跨内雷特瓦河两岸,东北距离首都萨拉热窝约80公里,是波黑南部门户与交通重镇。莫斯塔尔老城的建筑以石头为主体,城镇街道以内雷特瓦河中卵石铺砌而成,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
莫斯塔尔最著名的景点是一座古老的拱形石桥:桥宽4.55米,桥长27.34,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始建于年,年毁于波黑战争,1年当地居民按照拱桥原样修复重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波黑战争中莫斯塔尔遭受南斯拉夫与塞尔维亚军队的猛烈攻击,百年历史老城几乎在战火中毁于一旦
如今宁静祥和的莫斯塔尔已经几乎找寻不到战争留下的伤痕,而两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波黑消费真心便宜(两个人一顿鸡鸭鱼肉酒水俱全的大餐不到人民币元);二、波黑姑娘真心好看(天使面容魔鬼身材不解释)。几乎整个下午我们都在河边惬意地一边享受波黑当地美食,一边欣赏波斯尼亚美女,直到蓦然惊觉如果再不出发就要贪黑赶路的时候,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座老城,向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继续前进。
此次巴尔干半岛自驾游的座驾——2.0手动挡奥迪Q3
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有两条公路:一条是路况较好、路程较远的柏油路,呈C字型绕开了两座城市之间的山脉,全长约80公里;另外一条山路沿着山脊蛇形而上、翻越山丘,40公里直通萨拉热窝。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我和小伙伴鬼使神差地一致决定抄近路翻越大山!
显而易见,我们没开出多远就后悔了:几乎与车同宽的山路曲曲折折紧挨悬崖,掉头原路返回是不可能的;颠簸不平、支离破碎的路况简直差到怀疑人生,道路中间时不时还会出现从山顶上滚落的树枝和石块,荒凉偏僻得让我们一度怀疑这压根儿就是条已经废弃的道路;全程遇到的其它车辆加在一起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也不知道算是安慰还是不安。结果区区40公里的山路我们开了足足三个小时,所幸终于在天色完全变暗之前平安抵达波黑首都。
香喷喷的土耳其烤肉一扫舟车劳顿的疲惫
墙壁上随处可见的弹孔悄无声息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深水火热的战争现场
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和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是:在种族主义盛行、民族矛盾激化的巴尔干半岛,对于宗教和文化却是难以置信的包容和大度——前南斯拉夫由六个共和国组成,有五种官方语言和三个官方宗教。而正是由于环境独特的包容性,众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得以在萨拉热窝和谐共存和发展,造就了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多样性。几个世纪以来,穆斯林、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在这座城市共同居住生活,同时维持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认同感。正因为如此,萨拉热窝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看到基督教堂和穆斯林清真寺鳞次栉比、水乳交融的城市。
土耳其老城区Bascarsija是萨拉热窝的“城中城”:富有异域风情的小街小巷组成的街区仿佛一座巨大的迷宫,光滑鹅卵石的路面串联起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餐厅、珠宝店和古玩铺,从早到晚热闹非凡,是萨拉热窝不可错过的必去景点。
萨拉热窝城市有轨电车年正式开始运行,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之一,而这些已经运行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列车如今仍然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使命,已然成为萨拉热窝标志性的风景。
萨拉热窝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狙击手大街”:这条街位于城市边缘,紧邻周围群山,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墙壁上有无数狙击步枪留下的弹孔,仔细观察甚至还能隐约看到干涸的血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萨拉热窝围城期间波黑守军在这里潜伏了大量的狙击手,与对面上山塞尔维亚军队的狙击手相对峙。战争持续的多个日日夜夜,这里仿佛人间炼狱一般:双方狙击手会不顾一切地狙击屠杀来往的行人,甚至手无寸铁的儿童。如今行走在“狙击手大街”上,放眼望去墙壁上遍布密集的弹痕,仿佛战争正在发生,不寒而栗、触目惊心。
这次旅行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幅摄影作品《无声的交流》:一个小女孩抬头仰视教堂前的雕塑,而雕塑似乎在同一时间亲切地低下了头
最后想说几句题外话:就在完成这篇游记的短短几天之内——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叙利亚联合伊朗报复性反击,美国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引发加沙地带巴以双方激烈冲突......也许欲望和暴力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最阴暗丑陋的结症,也许千百年来世界从未真正太平。
我仍然祈祷,愿世界和平。
Sleepson环球之旅第45站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
消费水平:★☆
危险指数:★★★
“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枪声彻底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拉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20世纪的帷幕”
Sleepson环球之旅第46站
塞族共和国
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
消费水平:★☆
危险指数:★★★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座千疮百孔的城市,我永远无法相信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世界上另一个角落正在进行一场惨无人道的民族主义战争”
TRAVEL
PHOTOGRAPHY
LIFESTYLE
个人摄影网站: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2473.html